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要坚持五个结合

2008/09/13  浏览量:     

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要坚持五个结合

 

彭祖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对贫困地区而言,建设新农村要坚持“五个结合”:

坚持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

建始县至2006年末,有赤贫人口7.3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15.87%,有低收入人口11.2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24.3%。这些贫困人群不能长期稳定脱贫,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分别是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基本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收入的产业建设、树立文明新风的精神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这六个方面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新农村建设打基础,以新农村建设提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水平,这既是改变贫困现状的艰巨任务所决定的,也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这一思路,2006年以来,建始县选取24个村启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出新目标,探索新方法,谋求新发展,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

坚持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

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既不能因为基础条件落后、起点较低,就忽视规划的长远性、前瞻性;又不能因为规划超前,就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急功近利,盲目冒进,而应该把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更为细致、更有操作性的阶段性目标,通过规划来引导各类资源的有序流动,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杜绝随意建设、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现象,实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在规划的引领下,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实现规划与行动的有机统一。在具体实践中,建始县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部门执行、社会监督”的要求,制定了总体目标达“六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达“六通”、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达“六有”、和谐农村达“六无”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具体标准,确保每年的示范村建设取得实效。

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相结合。

贫困地区最大的实际是发展滞后、经济落后、产业不发达;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往往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只有坚持发展主导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相结合,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始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培植烟叶、生猪、林果、魔芋、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坚持扶强扶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吉财、三友薯业、石牌湖公司等龙头企业分别在龙坪乡花椒园村、长梁乡火龙村、三里乡石牌湖村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蔬菜、林果、畜牧产业基地,注册了“吉财”、“石牌湖”等商标,示范村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积极引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初具雏形, 2007年,全县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共培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个,培植大户782个,新发展特色主导产业17916亩,发展生猪43815头。新修村组公路43.3公里,硬化村组公路78公里,新建沼气池1138口,配套三改2898户,房屋美化2165栋,院坝硬化85103平方米,建花坛14295米,建花栏10466米,建垃圾池716个,新建水池25口,新建水窖115口,新建集中供水设施13处,解决了10082人的饮水难问题。新修村办公楼83544平方米,维修村办公楼133680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6520平方米,维修村卫生室13920平方米,建村务公开栏39个。

[1] [2]  下一页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