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润物无声赤子情

2009/07/07  浏览量:     

润物无声赤子情

——记太原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郑万奇。

 

一、童年岁月

人生启蒙、贫苦农家,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饥不裹腹,寒不遮衣的岁月中刻苦求学,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辛勤劳作、憧憬未来。

 

1947年,郑万奇出生在原平县下薛孤村。郑家祖上曾是原平一带有名的中医世家。在王朝更替,兵荒马乱的社会动荡中,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时,沦为彻头彻尾的普通农民了。除了祖上留下的几亩薄地和几间房屋外,郑家是十分贫穷的普通农家。

郑万奇出生的岁月,解放战争战火纷飞,家道十分衰落。身为家中长子的他目睹了家境的困窘,饱受了饥寒的折磨。

懂事后,在村里上学读书,上世纪50年代气候异常的冷。晋北的冬天更冷,头上需要戴着羊皮或兔皮的帽子,腿上需要穿很厚的棉裤或羊皮袄方能抵御刺骨的寒冷,郑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有可以御寒的衣物,每年到了腊月,郑万奇只好辍学回家,等待着春暖花开时再去读书。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郑万奇的学习成绩仍旧十分优异。13岁那年他考入本县后沙城初中。本来还可以进入范中和省城更好的学校,由于困难的家境而放弃了。上初中时,正值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和前苏联逼债之年,饥饿的阴云笼罩在全国上下,正在长身体的郑万奇与同学们饿的实在没办法,经常集伙到学校地里挖遗漏掉的萝卜去吃。饥饿中求学,经历磨练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为他日后的工作奠定了不怕艰苦的思想基础。

初中毕业回村务农,天性勤劳好动加之贫困家庭的生活所迫,十六岁的郑万奇干的是成年人的活,除农活之外他会赶马车,农闲时别人赶会、摔跤看热闹,他赶着马车去山上拉石头,阴雨天就冒雨放牛马,为的是多挣点工分粮补贴家用。村里年长的人们都说:这个娃是个好样的,将来肯定错不了。

18周岁了,身强力壮的郑万奇去当兵了,他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军旅生涯

激情岁月,军旅生涯,他由一名普通士兵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当上地区军分区司令员。

 

“进入军营我并非有多么崇高的追求,当时的家庭实在是太困难了,我想摆脱贫困。”这是郑万奇后来回忆他当兵入伍时的心情时坦言。在军营里,他干的太出色了,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学习雷锋标兵,五好战士,优秀党员……。因此在部队一直在进步,一直被重用,直到升为运城军分区司令员,肩上戴上了大校军衔,并担任了中共运城市委常委。

入伍时,郑万奇分配在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山西晋南公安支队三中队。听起来这么长的名字,其实就是在永济县一个劳改农场看押劳改人员,那时部队的条件也很差,勉强够个温饱,当了两年新兵,部队的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十分难熬。

不久,部队整编,转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山西省晋南军分区独立营三连。有文化、爱钻研、守纪律、又勤快、又诚实的郑万奇很快担任了连部文书,直接接受连队首长栽培教育。

1969年初,正值中共要召开“九大”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了,郑万奇随部队调防来到雁北大地——大同。中苏两国政治分歧,军事上的对峙,部队展开了紧张的各种备战活动。为了应对敌空袭和空降,部队在寒冷的冬天进行接近实战的演习。每天后半夜,部队要拉到著名的古战场、宋代杨家将抗击辽军的地方——金沙滩进行防空降演习,模拟“敌人”空降兵来袭的情景,我军民反空袭反空降的行动。当飞机将“敌人”从空中降下来时!担任二连排长的郑万奇,便带领战士们冒着炮火与寒冷勇往向前。大同的气温极低,夜晚都在零下20多度,他的嘴被冻僵了,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用手举着手枪用手枪把柄的红绸条,示意战士们跟他冲。演戏结束,军用水壶里的水早以冻成一块硬邦邦的冰,军用挎包携带的馒头,已经被冻成坚硬的面疙瘩。刺骨、呼啸的寒风,在耳边呼呼地肆虐,冰冷的钢枪紧紧握在手中,保家卫国的英雄气焰在郑万奇和每个战士胸中燃烧着。

在部队里,贫苦农民家孩子的吃苦耐劳,以及善于钻研的个性成就了郑万奇。

从战士到文书,从排长到连指导员,从连级到营级干部、从营级参谋到团大队长、从基层到师军机关,从炎热的晋南到寒冷的大同,从塞外大同到省会太原,从军营到军校,郑万奇由普通的一兵成长为太原军分区师职参谋长,然后三下运城,担任运城军分区司令员,运城地委委员,运城市委常委。

离开运城时,运城百姓称赞他是“人民公仆”。光荣退休时,地方党委政府和军分区机关送他“敬业楷模”不锈钢匾。并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荣退大会”予以肯定。

 

三、退而不休

走出军营,安度晚年,这是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正当犹豫不定的时候,有人向他招手。他决定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2004年下半年,太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进行换届。太原市原人大副主任吕先珍、曹毅二位同志为筹备组负责人。他们多方打听、物色第三届老促会班子人选。

新一届老促会能否有所作为,他俩共同认为: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强化老促会工作人员的先进思想理念,二是由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来执行这样的理念。郑万奇就是吕主任等领导多方打听到的“贤才”。

57岁的郑万奇,从运城军分区司令员的岗位上刚刚退了下来,本准备卸下戎马生涯的疲倦,消停几天。但吕主任、曹主任他们登门拜访来了。吕主任讲:太原是山西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太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赶走日本侵略者,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巨大牺牲,而老区人民群众,现在的生活依旧很贫穷。老促会是以老领导、老将军、老专家组成的特殊的政治社团组织。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革命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你曾在太原警备区等地方部队工作多年,对农村工作熟悉、有感情、在太原的军界是有威望的,希望你能参加到老促会的组织中来。来者言之真切,听者为之动容。几位德高望重还不熟悉的老领导,为着一个共同的、高尚的话题,越谈越近,越谈越有兴致,老郑十分愉快地接受了两位主任的邀请,担任了太原市老促会的常务副会长。

 

四、倾心老区

要么不干,既干就要干好,他脱去军装,放下架子,领着两个老人,承担起市老促会坐班的“常务”工作,倾心竭力,报答老区人民,发光发热,一干就是四年。

 

在太原市老促会这个令人敬佩的群体里,郑万奇又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是年龄最小的领导,入会之时还不到60岁,而他又是级别最高的领导,是正师级、大校军衔,曾担任地区一级党委的常委。但是工作中老郑从不摆架子、耍官腔,他把在部队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和军队严谨的工作方法带到了老促会。他是五位会长中唯一全天坐班工作的。

2004年底,太原市老促会换届后,工作很快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倾心尽智、工作有序、扎实开展,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老区百姓受益范围逐日增多。

2005年,正值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太原市老促会向全市各界发出了老区“关爱年”的倡议,发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民营企业,饮水思源,不忘老区,竭尽全力帮扶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很快太原市社会各界便开展了有组织的心系老区、关爱老区、帮扶老区热潮,霎时“老区热”洒满晋阳大地。

阳春三月,市老促会组织了“三下乡”活动,即送医、送药、送农资、送科技、送中央一号文件。郑万奇带领一个组赴古交、娄烦两个市县的偏远老区村。此时他身上依旧处处闪现着农民的子弟、军人的影子。到农村就像是回到家乡一样,拉住乡亲们的手嘘寒问暖,与乡亲们拉家常,当听到乡亲们说现在生活好了时,他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当听群众反映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时,老郑眉头紧锁,若有所思,他仿佛想到了自己早年的困苦生活,他暗下决心: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你们。

在下乡期间,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像当年当战士一样,把自己的个人事情料理的井井有条,然后把当天要办的事细细筛选一遍,然后便招呼大家按时出发。这是他三十多年的军人老习惯了。

与老郑一起下乡慰问的有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长和大夫、市农业局的局、站领导同志和媒体人员,但都没有他年龄大,更没有他职务高,然而,他却比谁都有精神,比谁都细心认真,比谁都“投入”。年轻人们私下佩服地说:“郑司令人家不愧是部队领导,作风派头就是不一样。”

上午与村民聊天了解农村情况,与村干部座谈,督促“三下乡”成员认真为农民义诊,讲解中央一号文件,现场解答科技兴农面问题。中午在村民家里吃一顿便餐,下午接着进行义诊和农业咨询。抽空老郑还会带上全部人员到老区抗战的革命遗址前重温《入党誓言》,教育年轻人,要坚定信念,永葆本色。晚上,老郑还要召集全组同志开总结会,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他说:“打一仗,进一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这是军队多年的一个好传统”。一个司空见惯的慰问活动,在老郑这里搞的扎实有效,有声有色。

市老促会领导下乡包点帮扶,他像当兵一样选择了最远的娄烦县国练村。这是八路军129师英勇抗击日军装备精良的板垣师团村上大队的米峪镇战斗发生地,这是一块被鲜血染红的土地。是太原市具有一定政治影响的老区村之一。2005年春节前夕,老郑按照市老促会的统一安排带着慰问品来到国练村一个老党员家,看望卧病在床的老党员,望着老人迟滞衰微的目光,老郑开口说:“我当了38年兵,但没打过仗,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给了我当兵的机会,当司令的官位,我们是不会忘记你们的。”这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干部,已经不能言语,他会心的点了点头,不久这位老人带着满足和微笑过世了。

老郑利用他在军队熟悉的关系,多方奔走促成山西省军区高炮旅为国练村捐款20万,维修扩建了该村希望小学。国练村种植的日本“红参”优种红萝卜是远近驰名的“品牌”,但行情时好时坏。老郑多次与农业专家协调,帮助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红萝卜产业。为了解决产销问题,他多次给市老促会主要领导汇报,2006年在市老促会吕先珍会长和扶贫办的帮助下投资15万元,建起了洗装冷藏车间。提高了红萝卜产品的质量,打开了南方的销路。市老促会还协调帮助国练村列入全省整村推进重点村,争取来60万元调产资金,上了截潜流工程项目,新增水浇地400亩。老郑还多次给村民们讲法律常识,阻止了村民暴力讨债,运用法律手段催要回清徐菜商欠国练村民的17万元红萝卜货款。群众称赞老郑是“当年的老八路,老区人民的贴心人”。

2005年春节,市扶贫办动员全社会向老区贫困村捐献旧衣旧物。太原市老促会也收集了七八麻袋。在春节访贫问寒,送温暖下乡前,老郑利用“双休日”不嫌衣服破旧,从商店买来蛇皮袋子,按男女、单棉分类,亲自动手分装了35个小袋子,按计划及时由各会长带队送到阳曲、古交、娄烦的老区贫困群众手中。

20056月,太原市老促会和山西晚报联合发起,向老区贫困地区送图书号召,很快城里各学校的毕业生给老区捐来一万多册图书和磁带。老郑组织驻会两位老同志和司机,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和党的农业政策以及农用技术等五大类,捆了四五十捆。亲自与大家分送到老区学校和农民图书室。

在太原市老促会,老郑分管宣传和调研工作。为了让大家学习好中央和省、市文件的有关精神,他总是提前学习,准备辅导提示材料,自己认真学习之后,才在会上给大家引读、讲解,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又较快地领会了上级精神。

他分管宣传工作,但经常是个“大干事”。他亲自策划、组稿、编排、校对、出版《太原老区建设》会刊,每季一期,每期5万多字。在他的倡导和提议下,太原市老促会三年来召开了“发扬老区精神研讨会”、“太原老区宣传工作会议”等具有特色的会议。

20089月初,省老促会选定在太原市召开各市会长座谈会暨清徐现场观摩会。定下会期到开会仅仅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会议准备很紧张。为了全方位展示太原老区发展壮观和太原市各级老促会的成绩,准备以图片展板显示。市县两级36块展版,几百张图片,以及大量的图片说明在一个月内完成。老郑以他在军队当参谋练就的基本功,组织制作还可以,但没有一个年轻助手,几乎是他一个人全包下了。老郑有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病,不能长时间坐着干活。会期在即,他便每天爬在会议桌上,边策划、边设计、边编辑文字、边拼图,还不是的外出收集资料和购置材料,从统计到校对全是他一人做,真成了“光杆司令”了。

他根据人员和形势的不断变化,亲自修订了老促会的日常工作《内部规章制度》,规范了领导职责分工、作息时间、财务报销、文印档案、车辆使用、请假销假等日常管理规章制度。

市老促会每次举行大型活动,他总是亲自起草方案,亲自部署安排,亲自下乡实践。

市老促会每年有组织的各种活动很多,老郑总是各项工作决策者,又是参与者,最后还是活动档案的整理者和管理者,他的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排满了老促会各个活动的照片档案11集、文件杂志汇编32册……,井然有序。

没有人管的事,或者说需要有人去管的事,老郑都管,久而久之,一个光辉的老将军、老领导高大形象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事迹如默默无闻的春雨,降到人间,一点一滴洒向大地,润物无声,给老区人民带来甘露、带来幸福、带来希望。

市老促会同志们对老郑赞不绝口,称赞他是:默默无闻的“老黄牛”,胸中有着立场坚定的政治方向,在他身上体现了心系老区的公仆精神,工作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生活中也保持着党的老一辈淡薄名利、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市老促会第一副会长曹毅经常称赞老郑是:脱掉戎装,不退军人本色的军人典范。

 

 

五、无限喜悦

市老促会的工作,后来者居上,一年一个台阶向上跨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被省老促会评为先进集体,这是市老促会一班人努力地结果,也是凝聚着郑万奇同志的心血,他感到无限喜悦。

 

2005年以来,太原市老促会的工作一年一个台阶,社会影响逐步扩大,继开展老区“关爱年”和“三下乡”活动后,又展开对太原革命老区界定工作,十村百户老区社会经济调查工作等。市老促会的工作引起了太原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的重视,20056月,市领导亲自提议、动员在全市又开展了“关爱老区、帮扶百村”的大型扶贫活动。三年来,太原老区共有147个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的老区村,在全市199个企事业单位的对接帮扶下,共投入资金1.1亿元,截止2008年底统计,人均不足2000元的贫困村已由4年前的227多个,减少至38个(其中首批帮扶的147个贫困村减少到9个村),并力争在今年全部帮助他们脱贫,作为建国60周年和太原解放60周年的献礼。太原市各级老促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与贫困老区衔接的枢纽和桥梁,工作可谓十分的繁重。而老郑作为市老促会的主要领导之一更是忙的不亦乐乎。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