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促会工作札记

2009/09/18  浏览量:   作者:王子芳  

到市老促会工作,已近十个年头。在此期间,有关老促会工作的所思、所为,便成为日记的重要内容。现摘编几篇,求教于同行。
老促会开门五件事
老促会的工作项目不少,但归纳起来大体是五大项。第一,老区宣传,方法是把经常性宣传同开展宣传月活动结合起来。第二,调查研究,给当地党委、政府当参谋。这项工作一般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市老促会按照高、远、新的原则,出课题、拟提纲,市、县(市)、区老促会统一行动;另一条是县(市)、区老促会按照短、平、快的要求自行开展调查研究。第三,为老区办实事。抓好渠道内的项目申报,同时抓好招商引资,动员本籍在外成功人士投资建设家乡。第四,动员社会力量支援老区建设。这里说的社会力量,是指党政职能部门之外的单位和个人。社会力量参与老区建设,体现了社会的责任和公平。第五,加强自身建设。虽然每年都抓这 几项工作,但并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是每年都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正是:年年工作虽相似,岁岁内容各不同。
防止成为阿庆嫂
尽心尽力为老区办些实事、好事,既是老促会的重要职责,也是老促会存在的根本依据。这些年,我们按照省政府办公厅86号文件要求申报项目,渠道外招商引资,动员社会力量支援老 区建设,共为老区解决资金近亿元,缓解了老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需,受到老区人民的欢迎。现在老区群众有事首选是向老促会求助,老促会已经成为老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反映心声的代言人。如果不办实事,只动嘴不动手,口惠而实不至,那就变成了阿庆嫂:“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久而 久之,老促会这杯“茶”也就真的凉了。
忘记过去的身份
老促会经办的许多事情,都要同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老同志一定要忘记自己过去担任过什么职务,更不要在心中嘀咕我当什么长时他还是什么员。这样就可以以一个老区工作志愿者的身份,同有关部门的领导沟通协商,提出建议,供他们取舍。这样做,往往得到对方的尊重,效果也好。如果在“德高望重,劳苦功高,贡献很大”的官场辞令面前忘乎所以,又摆出老领导的架子,居高临下,乱下断言,妄加可否,往往适得其反,还会“惹一肚子气”。
学会做豆腐
老促会是党委、政府在老区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这是党委给老  促会的定位。参谋工作的的一个特点就是办事时处在第一线,大幕拉开就要退避三舍,老促会也应如此。有关会议筹备,工作方案制订、社会力量帮扶老区村任务分配,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等等,老促会都要事必躬亲。待等会议召开、方案出台、任务下达、签字拍板,就要由党委、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出面,老促会要退到后排。也就是把豆浆煞好后,要请别人出面点卤水。
从一副对联谈起
听说有人为老促会写了一副对联:“没事自己找事,小事当做大事”。由于调侃味道太浓,常常被误认为是对老促会的嘲讽。
殊不知,这副对联的主导方向却是积极的,提倡老促会的工作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大家都知道,老促会的头上没有党政领导下达的硬任务和必成指标。这就要求老促会的同志循着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结合老区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出题目、定任务,积极抓落实,充分发挥促进作用。倘若没有“自己找事”的主动性,坐等经年,一事无成,难免泡沫化。再者,老区建设中的大事,都在党委政府的视野和调控之中。老促会要做的是拾遗补缺,往往是一座桥、一口井、一段路,这些同党委政府抓的大事相比,委实显得小了一些;然而,老促会的同志都把这些小事当作大事,高度重视,举轻若重,亲历亲为,不达到尽善尽美绝不松手。那些也曾在领导岗位抓过大事的老同志,如今俯下身来抓“小事”,孜孜不倦,这种精神实属可敬。足见,这副对联不是眨低而是颂扬老促会的。
老促会工作三忌
各级老促会都是老同志牵头,在职的领导对这些老同志都比较客气。在这种情况下,老同志更不能任所欲为,要谨言慎行,有所禁忌。一忌抢功。老促会做成点事情,都是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完成的。总结工作、评比奖励,都要把功记在有关部门头上,老促会不能争这份功,更不要把计划内用在老区村的农业专项资金算成老促会的工作成绩,那样会被人嗤之以鼻;二忌忽悠。老促会的同志说话办事,当参谋提意见,都要经过深入调研,有根有据,科学可行,不能凭老经验,跟着感觉走,乱放炮,那样就会失信于领导和群众;三忌给领导出难题。有些事该办,但条件不成熟;有些事从大局考虑根本办不得。老同志不能总跟在领导后边“磨叨”这些事,更不要见面就向领导要钱。分管老促会的领导一般不管财政,向他要钱无异于“将军”。
精心谋划大举动
老促会的工作比较零碎,容易陷于平庸,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年采取一、二个较大的举动,既可推动工作,又可收到宣传效应。去年,我们以市委名义在东宁县召开全市动员社会力量支援老区建设现场会,震动很大。学习东宁经验,有计划包扶老区村,在全市蔚然成风,市委领导也多次给予表扬。今年我们又同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老区精神宣传提要》,并决定召开用老区精神推动老区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这两件事都被市委纳入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本计划之中。回顾这几年的实践,有这样几条感悟。一是课题的选择要顺应形势的需要,不能随心所欲。编撰《提要》,是根据中宣部关于结合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知精神而提出的,同党委的中心工作合上了节拍,所以当《提要》刚刚形成,就得到市委宣传部的肯定。二是从调研中发现精华,不能凭空想象。东宁县多年坚持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扶老区村,成果显著。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后,便同县老促会的同志共同总结提炼,形成了从县委书记到企业单位包扶老区村的成套经验,得到市委的肯定,随即召开了现场会加以推广。三是课题一经确定,就要全力办出高水平,不能降低标准。年初决定编撰《提要》后,便由一位副秘书长负责,历时四个月,查阅二十多万字资料。形成初稿后,市老促会集体讨论三次,八易其稿,终于拿出了带有开拓性的材料。这件事提示我们,大举动必须达到高水平,如果搞成瓜菜代,还不如不办。
没有规距难成方圆
俗话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圆。规距就是规章制度。老促会这个机构成立较晚,没有既定的规章可供遵循,这就要求我们从头做起。这些年,我们首先抓了组织建设,完善了市、县(市、区)乡、村四级组织网络。同时进行制度建设。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区建设的决定》,“两办”下发了《关于老区宣传工作会议纪要》,市老促会制发了《市县老促会工作联系办法》、《项目申报工作操作规程》,以及其他一系列配套文件和规定。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中包括: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一次老区建设工作会议;每年搞个老区宣传月活动;每年为老区上几个项目;每年在渠道外为老区争取一些资金;每年有一、二个较大的举动。经过这三方面的工作,老促会便由初创时期的法无定法,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
心灵的震撼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接见省老促会领导同志时说:“老同志退下来以后,仍然不忘党的宗旨,努力发挥余热,心系老区,关注老区民生,积极为老区办实事、办好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你们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良心”。看到汪洋同志的这段话,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夜不能寐,心潮澎湃,把一腔热血献给革命老区犹感不足,一件事情没办好顿觉愧对老区人民。激动之余,写四句打油以自勉:老区战线一古稀,四处奔波为老区,耳畔常闻萧萧竹,良心驱使更奋蹄。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