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学习推广宜昌经验 增强服务老区功能

2009/09/18  浏览量:   作者:吴华品  

最近,我们湖北省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的几位领导赴宜昌老区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对宜昌市老促会和扶贫基金会办事处在服务老区贫困地区建设开发工作中,不断加大募集扶贫基金力度,从1997年募资10万元起步,到2008年当年募资1536万元,累计募资5728万元,分别占全省的48%33%,引起特别关注,并对其总结出来的三大募资经验,十种募资类型和六项基金使用工程作了进一步讨论分析,认为作法可行,经验可学,应予推广。于是,我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了省“两会”宜昌经验交流会,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学习宜昌经验,有利于将促进服务老区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推向新台阶。

一、宜昌的三大募资经验,有着深刻的内涵。

经验之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两会”自身积极努力。首先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宜昌市各级老促会、办事处自建立以来,每年都要向市、县(市、区)委常委会作一次汇报,把多渠道募集扶贫基金作为重要内容。 14年来,历届市委书记、市长都听取过老促会的专题汇报,帮助解决各级老促会、办事处工作所需的办公用房、办公经费、车辆、人员编制等问题,适量配备在职领导干部到老促会、办事处任职,加强综合协调,提高办事能力。要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扶贫基金的募集工作。各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都高度重视,有的还亲自出面,多次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动员有关企业捐赠。特别是“四大家”班子一齐动手,共同做工作,加大了募集工作的力度。其次是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宜昌市老促会、办事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广泛向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宣传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宣传革命老区目前的困难状况,宣传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的帮扶政策,宣传募集扶贫基金的政策和办法,宣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企业帮扶老区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的同志加深了对老区群众的感情,增强了支持老区发展的责任感,调动了捐赠扶贫基金办社会公益事业的自觉性,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为帮助老区群众开发建设和脱贫致富作贡献。据宜昌市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华新水泥(宜昌)有限公司、夷陵区宜昌三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共捐赠扶贫基金5057.4万多元,约占全市累计扶贫基金的90%。第三是老促会、办事处自身积极努力。市、县(市、区)老促会、办事处把募集扶贫基金当作增强服务功能的主要工作来抓。宜昌市从事各级老促会、办事处工作的同志,凭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凭着持之以恒的不懈精神,凭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跑部门、跑企业、跑信息、跑资金、跑项目,可以说是尽心尽责,鞠躬尽瘁。市老促会的几任会长和副会长不怕跑肿腿,磨破咀,直接募集扶贫基金500多万元,促使全市募集扶贫基金工作年年都有新突破。

经验之二:创新机制,多渠道募集基金。募集扶贫基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有一种内在活力才能长期坚持。为此,宜昌市各级老促会、办事处探索出一种长效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多渠道募集扶贫资金,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活水长流。他们经过认真研究,根据上级有关政策,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募集和管理扶贫基金的政策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做到有法可依,照章办事。宜昌市先后印发了《宜昌市信贷扶贫实施办法》、《宜昌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关于实施宜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企反哺”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宜都、当阳、远安、枝江等市县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扶贫帮困资助资金管理的通知》。这些文件,明确界定了扶贫基金募集的范围、对象和政策,明确规定了扶贫基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为募集扶贫基金注入了用之不竭的活力。

经验之三:规范管理,使用基金重实效为了管好用好扶贫基金,宜昌市各级老促会、办事处始终坚持几条原则,一是扶贫基金必须用于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经济开发、扶贫帮困,惠及老区农民;二是扶贫基金要做到保值增值,扩大增强扶贫基金的实力,更好地扶贫济困;三是必须保证扶贫基金的安全运行,防范资金流失、转借、挪用等风险;四是坚持扶贫基金有效使用,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为此,全市各级老促会、办事处做到会计、出纳分设,并确定一名副会长分管,使用基金必须经过会长会集体讨论决定,实行“一支笔”审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并坚持审计制度,规避风险。10多年来,宜昌市各级老促会、办事处,没有发现募集、使用扶贫基金违规、违纪、超支挪用等现象,做到了安全有效、合法守规、保值增值。

二、宜昌的十种募资形式,有着突出的特色。近来年,宜昌市各级老促会、办事处在困难中抓机遇,在挑战中谋发展,不断创新募资渠道,方式多样,形式灵活,讲究实效。先后开辟了十种募集扶贫基金的渠道,也叫十种类型,即:财政垫底型、贷款担保贴息型、政策补偿型、企业反哺型、定向捐助型、个人捐资型、以物代资型、以奖代拨型、思源工程配套型、基金有偿使用增值型,等等,我们认为很有特色。2001年,宜昌市委常委《会议纪要》中要求市财政安排的垫底基金必须年内到位。截止2008年底,全市各级财政垫底基金达358.26万元。20034月,宜昌市政府以111号令发出《宜昌市信贷扶贫实施办法》中规定,“捐赠扶贫基金且捐额不低于申请使用扶贫贴息贷款贴息额的30%”。2005年,市财政局印发《宜昌市贫困地区劳动转移培训专项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将130万元培训贷款担保资金放在扶贫基金项目中,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款担保和贴息。2007年至2008年,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定向为清江隔河岩淹没区的长阳、五峰两个县补贴捐赠266万元,作为扶贫基金用于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救助贫困学生等。2006年,宜昌市先后印发了《“百企反哺”工程的实施意见》和《“百企反哺”企业捐赠实施办法》,并在市、县(市、区)确定了139家企业重点帮扶13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宜昌广原矿业公司为远安县洋坪镇的马渡河村、荷花镇等捐资61万元,用于公路硬化;天宝贸易公司为荷花镇盐池村、潭坪村、河口乡张桥村捐资2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底,宜昌全市定向捐赠金额达4175.98万元,占全市募集的扶贫基金总额的75%以上。近几年,通过召开募捐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建设,共捐资805.6万元。有关单位和个人,支持老区贫困农户、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的物质折价76.29万元。省扶贫基金会奖励市、县(市、区)募资先进单位的奖金17万元,全部用于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上。为了办好思源工程,除市、县(市、区)老促会、办事处拿出一部分基金外,政府还配套了10万元,有关部门和企业也大力支持。据统计,全市扶贫基金有偿使用保值增值153.74万元。

三、宜昌的六项基金使用工程,有着明显的效果宜昌各级老促会、办事处坚持扶贫基金的有效使用,办了六大工程,即科技扶贫工程、思源回报工程、扶贫示范工程、送温暖献爱心工程、资助文教卫福利工程和老区革命遗址修复工程。市老促会与市老科协、科技局等单位联合,由老促会出部分资金,聘请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深入到老区培训技术,推广新品种,帮助老区农业产业化调整,提高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全市培训的农民约3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约3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约20万册(份)。到2008年底,全市用于思源回报工程的资金达86万多元。今年,市老促会、市扶贫办将建在老区邓村的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思源回报工程”基地,融资100万元给该公司用作为收购茶农鲜叶的流动资金,帮助茶农增产增收。全市共出资扶贫基金431万多元,用于扶持整村推进、饮水、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老区贫困地区解决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全市拿出113万元,帮扶老区贫困户、孤寡老人、困难学生,对他们送温暖献爱心。20079月,市老促会会长周水舟一行到老区兴山县高桥乡调研,发现当地中学学生两人合睡一铺,被窝单薄破旧,经与会长们商量后,资助12万元用于购置棉被棉絮,发给该校困难学生,使师生们倍感温暖。枝江市老促会、办事处募集221万元用于学校、医院、社会福利院的改造维修和设备更新。兴山县老促会、办事处从兴发集团捐赠的扶贫基金中拿出75万元用于兴山一中助学金和黄粮坪小学校舍建设,解决老区贫困地区困难学生读书难。长阳县老促会、办事处拿出20万元基金,解决长阳一中、高家堰彭家河小学等160名失学学生返校,帮助12名贫困学生顺利上了大学。当阳市老促会、办事处先后拿出基金100多万元,修复、修建了30多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长阳县老促会、办事处对鄂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和贺龙办公、居住等5处遗址的麻池进行修复,并进行红色旅游开发,县政府先期投资100万元,宜昌市老促会捐资20万元。远安、兴山、夷陵、五峰等地也出资修复了多处革命遗址。此外,宜昌市还有为老区发展项目、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送医送药送书到老区等多种帮扶措施。由于他们对扶贫基金使用得好,投向正确,用到实处,充分发挥了基金使用的最大效益,为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老区人民的广泛赞誉。

宜昌多渠道募集扶贫基金,全面增强服务老区建设功能的经验非常丰富,使用的成效显著。我们要把学习推广宜昌的经验和原来学习推广武汉、通城、应城等地的经验结合起来,把募资扶贫和牵线搭桥,引进项目,实行政策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如城带乡、企带村、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运用市场经济的形式扶持老区贫困地区建设等,促进服务老区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