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大埔县老促会深入甜祝老区村调研红色文化资源

2020/08/06  浏览量:     

  “八一”建军节前一天,广东省大埔县老促会与县党史办组织调研组,到甜祝革命老区村调研红色文化资源。在甜祝革命老区村,调研组查阅了烈士后代刘宜格珍藏的烈士证书、照片、印刷品等资料,采访了当年革命“接头户”后代,察看了斋堂下蓝头窠革命遗址。在座谈会上,烈士后代、大埔县老促会副会长、甜祝村人刘宜格详细讲述了与甜祝自然村毗邻的高乾自然村建立大埔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情况,讲述了苏维埃政权第一任主席刘向贤与其弟刘胞贤被敌人杀害的情况,讲述了当年几位革命烈士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故事。

图为调研组与烈士后代、革命“接头户”后代座谈

  甜祝村斋堂下蓝头窠,曾是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边区纵队的秘密驻扎地,也是闽粤赣游击队总部所在地。当时的纵队政委魏金水(曾任福建省省长)、司令员刘永生(曾任福建省副省长)领导闽粤赣边纵秘密驻扎在蓝头窠,领导闽粤赣边区纵队开展游击战。当年游击队依托闽粤交界的高山密林,在深窠里面安营扎寨,与敌人周旋。在老区群众的支持下,革命队伍不断壮大,确保了广东大埔、福建永定等县城的顺利解放。

图为调研组察看斋堂下蓝头窠革命遗址

  1939年初,茅坪蕉叶村山羊寨的游击队驻地遭受国民党军队的清剿,中共闽粤赣边区游击队转移到甜祝村斋堂下蓝头窠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当时,蓝头窠是闽粤赣游击队总部,指挥坑头、太宁、坪沙、三河坝等地的游击活动。

  闽粤赣边区纵队秘密驻扎蓝头窠后,老区人民在全力帮助游击队做好物资采购、通报敌情的同时,还积极宣传发动当地青年参加游击队,壮大革命队伍。在闽粤赣边区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广东大埔、福建永定等县城顺利解放,边区群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8年,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蓝头窠游击队走出大山,正式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边纵队1949年4月解放了大埔县。

  1951年,中央南方慰问团在时任县长张铁城的带领下,来到曾为革命胜利作出重大牺牲的高乾、甜祝,慰问老区人民,为老区人民送来了耕牛、被帐、衣服等物资。

图为大埔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第一任主席刘向贤与其弟刘胞贤的烈士证书

  茅坪行政村管辖的甜祝自然村和高乾自然村,位于大埔县茶阳镇北部的闽粤交界处,是两个隔山相邻的革命老区村,是当年闽粤赣边区根据地。高乾自然村的严氏祠堂(昭稳堂)是大埔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旧址,甜祝自然村的斋塘下蓝头窠是当年闽粤赣边纵驻扎地。甜祝自然村位于大埔县茶阳镇北部闽粤交界处,属茅坪村管辖,全村500多人。该村四面是高山密林,在上世纪80年代开通简易村道以前,只有一条约5公里的陡峭崎岖的羊肠小道与外界茅坪村主村相连,在半山腰踩出的土路蜿蜒盘旋,有些地段一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大埔县确定为原中央苏区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高乾、甜祝这两个革命老区村都开通了水泥硬底公路,村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然而,甜祝自然村和高乾自然村这两个革命老区所在的深山老林里,有许多革命遗址尚须发掘、抢救,红色古驿道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尚须开发、利用,村民进出水泥硬底公路尚须扩宽、改造。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三河坝干部学院,是全力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党性党史党风教育、干部教育培训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和实训平台,对配合三河坝干部学院建设、发掘整合大埔红色文化资源、塑造有核心和灵魂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此,大埔县老促会积极行动,助力全县各镇村红色文化资源发掘整合和提升工作。

图为老“接头户”慰问信

  大埔县老促会多次组织调研组,到埔北地区茶阳镇的高乾、甜祝等革命老区村进行实地专题调研,并综合县、镇、村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经审重研讨,认为:制定规划,加大投入,整合高乾、甜祝、丰溪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做大红色版块,精心打造闽粤赣边区大埔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三河坝干部学院提供鲜活的红色教育资源,提供高标准的高水平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次,大埔县老促会与县党史办组织调研组到甜祝革命老区村调研红色文化资源,专门察看了斋堂下蓝头窠革命遗址,意义重大。蓝头窠是深藏在高山密林里的窠谷,半山腰有岌头岗小山包,地势十分险要。山窠宽敞绵长,流水潺潺,依托高山作屏障,人藏匿在里面非常隐蔽。从半山腰的岌头岗小山包向下远眺,外面情况一清二楚。由蓝头窠顺着山脉密林进去可一直延伸到福建永定的大小深窠、洋梅凹、年角窠等红色地区。可以说,甜祝村斋堂下蓝头窠革命遗址的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都是极其珍贵的。在整合埔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增大革命传统学习教育基地体量的背景下,如何发掘、抢救、保护、开发、利用蓝头窠革命遗址,从而更有效地传承苏区风骨、发扬苏区精神,是一个重要课题。

  (大埔县老促会 邱汉章)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