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书面经验交流材料】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老促会

2022/07/12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弘扬老区精神,走好新长征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革命老区赓续红色血脉纪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宁夏同心老区,是1936年5月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主力西征甘宁时开辟的革命老区,是陕甘宁革命根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心是中共中央指定的西征“枢纽地段”,6月,西征红军进入宁夏中南部,彭德怀把西征总指挥部先后设在同心县(时称豫旺县)的豫旺堡、吊堡子、北堡子长达半年之久。红军西征的胜利,开辟了宁夏老区六县,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创建的陕甘边区连成一片,发展为今天我们熟知的陕甘宁革命根椐地。

红军西征在宁夏,不但扩大和巩固了陕甘宁革命根椐地,还在同心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实现三军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西征前线访问;在豫旺堡拍摄了红军坚持抗日的“抗战之声”,在他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他在豫旺地区的所见所闻。随着《红星照耀中国》在世界上的广泛流传,同心成为国际社会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扇窗口。和斯诺同来的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在同心参加红军并改名马海德,完成了由一个国外旁观者到直接参与者的华丽转身。

红军西征在同心,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红色记忆,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宁夏革命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红色经典,倾心打造教育基地

建在同心县城的红军西征纪念馆,是国家启动红色旅游确定的全国百家红色经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国内第一家以红军西征命名的纪念馆。2006年建成开馆以来,已接待了数百万人次的参观学习。同心县也重点打造,让这一平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红军西征的伟大意义和重大贡献。

由于历史原因,红军西征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有人甚至与河西走廊失败的西路军混为一谈。通过国家搭建的红色经典这个平台,让人们了解了红一方面军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实现三军大会师,胜利结束长征的光辉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倾力打造,红军西征纪念馆已发展为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也是宁夏党校、六盘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宁夏大学、延安大学等诸多高校都作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为了更好的发挥基地作用,2022年初,同心县对基础建设又进行了提升改造。

红色文化,优良传统立体宣传

红军西征纪念馆建成后赶上了三个重要宣传节点,一是2006年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二是2016年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三是2021年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同心老区抢抓机遇,配合各级各种媒体开展了全方位的红色文化立体宣传。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宁夏日报》《中国武警报》《人民法院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诸多媒体都多次报道了同心的红色文化。200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同心》,2021年,中共吴忠市委宣传部主持拍摄了微电影《马海德在同心》。2016年,同心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杨文元主编出版了《西征丰碑》和《总被历史眷顾的地方》两本党史专著。同时,他还在《华兴时报》发表45集西征故事连载《红星闪耀》,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杨文元先后被中共宁夏党校、宁夏教工委聘为特聘教授。近年来,还应邀到西安、云南、大连、延安以及宁夏各高校作专题讲座,推行了“走出去、请进来、全面普及”的宣传模式。

2017年,同心县委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县、乡两级领导都担任各校思政教育辅导员,开讲开学第一课。还组织了由37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老干部宣讲团,县委授旗,大张旗鼓的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退休老干部怀着一颗“退休不退责,永葆不褪色”的赤子之心,深入乡村、学校宣讲。特别在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宁夏区党委书记梁言顺赞誉为“一支能干的宣讲团!”新华社、《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发挥余热,志愿宣讲,已成为老干部宣讲团的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不懈。

红色血脉,老区精神赓续传承

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坚决跟共产党走的老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区人民走好新的长征路。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豫旺)这里的农民给彭德怀送来几大车粮食物资,感谢红军免除一切捐税。其实,当年斯诺描写的只是老区人民无私奉献的其中一次。“最后一尺布,送给红军穿。最后一碗面,做给红军餐。”是老区人民不变的情怀!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加红军,是老区人民坚定不移的认知!

同心老区人民发扬老区精神,克服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滞后的困难,坚韧不拔,奋力拼博,坚决不拖全国、全区的后腿,在脱贫攻坚战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养殖业,孵化工业园,组织外出务工等等。总之,水路不通走旱路,旱路不通找出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同心老区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同步取得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胜利。

红色基因,民族团结代代相传

同心老区是个少数民族回族聚居区,是红军西征时开辟的革命老区,是国定贫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1936年红军西征到这里、彭德怀把西征总指挥部设在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仅仅15年后,也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仅仅半年后,更是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疯狂“围剿”“共匪、赤匪”的白色恐怖时期,老区人民却张开臂膀接纳了革命,支持了红军。这让到西征前线访问的美国记者斯诺惊讶不已,他不知道共产党如何在短期内让这些少数民族接受了他们的政治主张,而全心拥护共产党和红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采访,他找到了答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民族大义唤醒了各族人民的家国情怀;二是老区人民认识到红军是为大多数劳苦大众谋利益的自己的队伍;三是大力推行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

今天我们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总书记形象地比喻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抱成一团,都是传承长征精神,传承老区精神。我党在革命时期创建了很多民族团结的典范,如大凉山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彝海结盟”;宁夏单家集程子华题赠“回汉兄弟亲如一家”;毛泽东和回族阿訇马德海“单家集夜话”;川藏地区朱德和藏族格达活佛“九次亲密往来”;在同心唐天际给回族大教主洪寿林题赠“爱民如天”;西征红军在同心清真大寺创建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等范例,都是红军在长征路上为我们树立的一座座民族团结的丰碑。尤其是红军西征在同心,把民族团结做到了极致。

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王首道在《回民自治运动报告》中讲到这样一个细节,说是红军和筹委会在初拟《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减租减息条例》时考虑到民族地区,立了两个标准:对汉族放贷者一律免息,对回族放贷者减息或维持原定契约。提交代表大会审议时代表们提出了异议,他们说放贷者都是剥削者,为什么还要分回民、汉民两个标准?现在不是讲民族平等吗?减租减息不应该分民族一律免息。结果,代表们一致表决只定一个标准。

洪寿林是同心乃至西北地区较有威望的职业宗教人士,从不问政治,宁夏回族军阀马鸿逵多次邀他出山作官,他都以“办教门不宜掺和政治”为理由拒绝了。但红军到来后推行民族平等,号召各族人民团结抗日救国,帮助建立回民自治政府等实际行动被深深打动了,他不但带头捐款捐羊支援红军、支持建立自治政府,还冒着身家危险在自己的“静房”内藏匿两名被敌特搜捕的红军代表。敌特在搜查了宅院所有地方一无所获后,疑惑地对静房小院望了望退出宅院。一是慑于洪寿林威望,二是他们认为如此禁地不可能藏匿汉族红军。也只好退出院外包围,等待红军出来抓捕。被困七天七夜后敌人仍不撤围,洪教主就召开阿訇毕业典礼,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祝贺,趁乱将两名红军化装成阿訇模样安全送回。脱险后,红十五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唐天际,手书“爱民如天”的锦旗赠洪寿林。珍藏到全国解放后,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一个细节,说的是红军到来免除一切苛捐杂税后,有个无赖竟打着为红军收税的旗号在乡下盘剥百姓,被群众扭送自治政府。代表们审议时有人说这是贪图财物责罚处理。但多数人则认为他竟敢打着红军旗号盘剥百姓,是破坏军民关系、民族关系的重罪,应该杀头。结果表决,多数人通过执行死刑。

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军民关系,在红军西征期间被军民都视作头等大事。“三军同心、军民同心、回汉同心”的感人故事举不胜举,而这些在多年的传承教育中早已让老区人民入心入脑。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从1936年至今,同心县从未发生过民族纠纷,多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2021年底,同心县又再次被评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