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茂名市老促会领导深入化州老区调研“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

2022/08/04  浏览量:   作者:茂名市老促会 林保  来源:中国老区网

8月2日上午,茂名市老促会会长罗明、名誉会长黄涛,市扶贫促进会会长卢忠仁,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汉、副会长邓海宏,市扶贫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斌等一行深入化州市老区新安镇正田种猪有限公司调研“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 ,化州市老促会会长劳亚荣参与调研。调研组实地参观了茂名田种猪有限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智能化养猪设施建设,并在正田种猪有限公司召开了座谈会,听取该公司总经理彭作营介绍了“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 设施建设和科学养猪等情况。会长罗明对加快推进田种猪有限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设施建设和把握好智能化养猪技术提出了要求。

总经理彭作营(左)给老促会调研组介绍“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情况

据了解,茂名市正田种猪有限公司始建于2004年5月,是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广东省原种猪场、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广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场,茂名市菜篮子工程基地、茂名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茂名市扶贫先进企业。2021年,该公司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精神,投资7.86亿元,新建年出栏生猪23万头猪场,配套建设年屠宰量30万头生猪的猪肉制品冷链配送中心,打造生猪完整的产业链,为广大市民提供健康环保的新鲜肉食品,增加更多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直接税收,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彭作营总经理介绍,该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主要有三方面特色:一是技术智能化,努力打造成茂名市乃至全省的农业现代化标杆项目。该项目将传统养猪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等相结合,通过建立生猪动态称重、智能化母猪饲养、智能化饲料输送和智能化猪场环控等四大系统,实现生猪的人工智能化养殖,达到疫病易防控、产品可追溯、养殖更高效的目的。二是发挥领头羊效应,全面提升当地生猪养殖产业水平。生猪养殖是化州的一大特色行业,在国家乡村振兴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该公司致力于发挥领头羊效应,以此项目为中心,打造化州市的生猪养殖产业园,一方面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为农户制定现代化的、环保的养殖场和养殖方案,同时提供优质的猪苗,使农户可以安心养猪,提高收入,实现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建设养殖小区,共享技术、统一防疫,同时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集中的污水处理,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解决养殖场环保问题起到示范点的作用。三是加强全产业链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增加生猪产业的附加值,将税收留在化州,该公司三期项目计划建设猪肉制品冷链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年屠宰量30万头生猪的猪肉制品冷链配送中心,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化州市十四五规划。

茂名市正田种猪有限公司在建的“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现场情景

罗明对茂名正田种猪有限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智能化建设表示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如何做好智能化养猪提出要把握好五方面技术要求。

一、要把握生猪养殖环境监测控制技术。要通过智能环控设备调控猪舍环境,同时收集数据,分析动物行为对环境舒适度的反应,建立评判综合环境舒适度的参数模型和阈值,分析建立环境参数与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等的关系,切实做好生猪养殖环培监测控制工作。

二、要把握生物信息获取与行为监测技术。要利用养殖大数据去分析动物的行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智能称重、智能测温等技术,对生猪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饲养者及时掌握生猪生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认真提高养殖效益。

三、要把握生猪的精准饲料养喂管理技术。是以精准、高效、个性化定制为主要特征,根据动物营养、生长状态、生长环境、效益目标等多种因素,形成针对不同养殖对象的饲喂配方和饲喂方案。生猪饲料单一,只喂籽实饲料,缺乏对菜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摄入,长此以往易发生营养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性疫病;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易引发肠胃炎、机体虚弱、免疫力差等疫病。

四、要把握生猪的疫病防控的决策技术。如何预警,降低、减少养殖经济损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利用健康巡检机器人、防疫消毒机器人等手段可实现疫病远程诊断,收集的数据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宏观上也可助于疫病防控监管。用好疫苗免疫手段,对猪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疫病可采取疫苗免疫预防。

五、要把握生猪的遗传育种信息化技术。要研制统一计算框架的生猪种质资源大数据云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多种形态,为数据驱动和知识引导相结合的生猪育种研究提供智能服务。因此,智能养猪需要围绕环境、饲喂、疫病、行为分析、育种、废弃物处理等核心业务,实现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共建,解决生猪养殖需求,提高动物福利。

编辑: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