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四川省荥经县老促会到芦山县考察交流红色文化传承工作

2023/02/03  浏览量:   作者:芦山县老促会 肖海东  来源:中国老区网

2月2日,四川省荥经县老促会会长张顺昌,副会长周浩、罗义军、陶雄辉等一行到芦山县考察交流红色文化传承工作。芦山县政协副主席卫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敏参加活动,芦山县老促会会长舒国康,副会长夏宗华,副会长兼秘书长肖海东陪同考察。

走进金丝楠艺术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根雕艺术品栩栩如生,留下了神奇的故事。根雕大师们以深埋地下的千年不腐乌木为主体,取其独特形状,以“三分雕刻七分天成”、化腐朽为神奇的雕刻技术,创造出一件件世间难寻的根雕作品。每一件作品,与自然有关,与艺术有关;每一件作品,都是道法自然 “朽木”不朽的传奇。大家驻足观看,听取介绍,不断发出了赞叹声。

芦山根(石)雕是汉代芦山石刻的传承和发展。据专家估算,其起源应早于樊敏碑阙问世的年代(公元205年)。唐代,佛教传入中国,芦山县芦阳街道芦溪村的静智寺建自唐贞元年间,为芦山第一刹,开创了灵鹫山寺庙群的先河。其气势恢宏的金丝楠庙宇规模,精彩绝伦的佛像雕刻,将芦山根(石)雕刻工艺完美地呈现。到了清康熙年间,仅今飞仙关、芦阳、龙门和思延河以东范围内就有寺庙108座,除庙房的楹、窗、檐需要大量木雕外,仅寺庙供奉的神像雕塑就数以千计,庙坛“或木主雕塑以荐馨香,或刻桷丹楹以申袛敬”。

梳理历史脉络,芦山这片土地上的雕刻文化从未间断。每个重要历史节点,都能从现存文物上找到佐证。一刻一划,足以让最平常的“朽木”和“顽石”变得楚楚动人,这是经年积累的绽放,也是才情沉淀的张扬。千百年来,雕刻就这样伴随芦山人的生活,不停变换,不断出新,与时代精神一脉相承。根深埋于地底,当有一天,大树死去,它的根依旧在地底。大部分根,都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腐坏。但有一部分根是幸运的,它们被岁月与时间埋葬,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碳化过程而形成,故又称“碳化木”“古沉木”“乌木”。芦山本地乌木材质具有“瘦、透、漏、皱”的特点,民间广为流传“家中宝物百箱,不如乌木一方”。2013年,芦山根雕开始走向产业化企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涌现,根雕规模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乌木根雕作品居全国第一,芦山县荣获了“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称号。

来到红色展区,一件件红军雕像展现了红军战士威武雄壮的形象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彰显了芦山老区人民的红色情怀,大家纷纷点赞。

大家饶有兴趣参观了著名美术史家、书画鉴赏家魏学峰的书画展。

张顺昌说,这次到金丝楠艺术博物馆参观,亲身感受到了芦山悠久的根艺文化,丰富的汉代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独特的历史文化,收获颇丰;芦山县充分利用根艺文化,打造红色根雕精品,增强了艺术性、感染性、启发性、教育性,走出了传承红色文化的特有路子,值得学习借鉴。

舒国康说,荥经县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两县老促会不断加强交流,大力传承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