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灵山县老促会:学习外地经验 提升史馆质量

2023/05/22  浏览量:   作者:灵山县老促会 张文松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为加快推进灵山县革命历史展览馆建设,学习先进地区史馆布馆经验, 5月16日至18日,灵山县老促会会长黄羽萍带队,由县老促会、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宏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县史馆史料编辑、史馆规划布局和史馆展厅设计人员共10人,赴柳州市中共柳州历史陈列馆、鹿寨红色文化陈列馆、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及界首渡口、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通过亲临史馆现场参观学习,加深纪念馆以微景观和历史史料生动还原当时革命场景的共识。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史实,让革命斗争的红色故事活起来。这次史馆现场参观学习,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我们不仅是铭记历史,我们更应该在这段历史当中去吸取红军的精神,吸取他们那种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来走好我们新的长征路,在新的长征路上去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美。

在中共柳州历史陈列馆参观学习

在鹿寨红色文化陈列馆参观学习,得到了鹿寨县老促会真诚帮助。县老促会会长韦志新派出韦忠秘书长(右一)、县乡村振兴局覃先华(左一)、原县党史研究室主任潘允剑(左二)全程陪同参观学习。潘允剑在介绍史馆史料编辑经验。

参观学习人员与鹿寨县老促会陪同人员合影

18日上午,一行人来到兴安湘江战役纪念园。

在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参观学习

红军长征途中,湘江战役是最为惨烈的一战,出发时的8.6万人,渡过湘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以后,只剩下了3万人,损失极其惨重。

从1933年9月25日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在德国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的参谋下,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以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何键为西路军总司令,调集了100万兵力(其中50万主攻中央苏区),采取堡垒主义的战略,步步为营,逐渐压缩中央红军的战略生存空间,力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影响,加上李德、博古“左”倾冒险主义以及“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军事指挥路线,在国民党军50万兵力“围剿”下,中央苏区损失惨重,不得不于1934年10月放弃中央苏区,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这也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发生的原因。

1934年10月10日夜间,8.6万余人的中央红军从瑞金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突破敌人4道封锁线,只为渡过湘江。

为了阻止红军战略转移,蒋介石部署了3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是由陈济棠的粤军防守,第二道封锁线,北路为中央军,南路是粤军,由于在1934年10月5日陈济棠和红军达成了秘密的《筠门岭协议》,所以,这两道防线均被红军顺利通过。

第三道封锁线同样也是由粤军防守,在守军放弃防地以后,红军主力得以顺利通过,进入湖南零陵地区。

突破这3道封锁线,红军也是付出巨大牺牲的。第一道封锁线损失3700余人,第二道损失9700人,第三道损失8600人。后面所面对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的损失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8000人。

前面3道封锁线,看似很容易通过了,是不是就说明以后畅通无阻了?绝对不是,面临的第四道封锁线,对红军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危险、更严峻的考验,可以说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封锁线。

这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滔滔湘江水。和前面三道封锁线主要由陈济棠的粤军防守不同的是,这次把红军逼在湘江边的主力,是何键的湘军和薛岳、周浑元的中央军。

针对敌人的围剿部署,中央红军决定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这个蒋介石构筑的第四道封锁线,以使红军主力进入湘江西岸的湘桂边境。

11月27日,红1、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红1军团先头第2师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千米的湘江两岸渡口;红3军团第4师先头第10团也渡过湘江,进至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这样,在湘江两岸,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就控制了渡口,十分有利于主力部队在预定的时间内渡过湘江。而负责殿后的红5军团则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迟滞追击的国民党军,掩护后续部队。

中央红军主力放不下坛坛罐罐,导致被追军围困,但十分遗憾的是,在这样急迫的形势下,主力部队因为携带了太多的辎重,严重迟滞了行军速度,给蒋介石军队追击留下了时间,这不但造成了主力红军的重大损失,也直接导致了负责后卫任务红34师的全军覆没。

这些辎重都是什么呢?主要拆下来的兵工厂设备、石印机、大炮底盘等等,这些都是庞然大物,每一件都需要10个左右的人抬,不得不雇了3000挑夫,在敌人的追击下,盘桓在通往湘江渡口的羊肠小道上。就这样,主力红军足足用了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但先头部队花费很大代价突破前三道防线带来的时间差,已经被消耗完了。

形势逼人,红军掩护部队拼力死战,确保主力顺利渡江

在和时间赛跑的比赛中,红军拿下了第一局,却因为主力部队的行动迟缓,丢掉了开局优势,为后面的惨重损失埋下了隐患。

因为在蒋介石的督战下,敌人各路追击部队都上来了,就连以前不愿意和红军正面硬钢的桂军,也不得不拼死和红军作战。而且,由于红军的突破口选在了桂军控制地区,这遭到了桂军的疯狂阻击,双方战况激烈。此后,何键的湘军主力也赶到了,与红军阻击部队发生了激烈战斗。

此时的中央红军,实际上已经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要想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保证主力渡过湘江,就需要负责迟滞敌人进攻速度的殿后部队做出重大牺牲。

3场决定红军命运的阻击战,红军将士之壮烈,气吞山河,红1、红3军团奉命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摆开战斗姿势,阻击敌人的进攻。随即,红3军团第5师在新圩与桂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桂军装备精良,同时还配备有飞机大炮,经过多次殊死较量,势单力薄的第5师在付出巨大牺牲、丢失两道防线后,不得不撤出战斗。

新圩阻击战,红5师损失近2000人,师参谋长胡震和第14团团长黄冕昌牺牲,其他负伤的将士不计其数,营、连干部更是牺牲大部。

红5师撤出后,新圩则由红6师第18团接防。他们面临的,同样是桂军潮水般的疯狂进攻。

红3军团负责阻击的部队形势不妙,红1军团同样如此。红1军团第2师警戒部队在鲁板桥与湘军第16师交战,何键的湘军是反共的死硬分子,他们对红军的攻击那也是不要命的。

由于敌人攻击力比较强,不占优势的警戒部队不得不退至脚山铺阵地,与随后赶来支援的红1师一起,再次与追击而来的湘军发生大规模战斗,双方都有重大损失,红军也丢失了部分阵地,红军不得不退至夏壁田、水头、赤兰铺、白沙铺一带。

脚山铺阻击战,红1军团伤亡近6000人,双方都杀红了眼,甚至打到了肉搏的程度。2师5团政委易荡平负伤倒地,为了不影响部队作战,夺过警卫员的手枪自杀,壮烈牺牲。

在进攻得势以后,湘军更是出动飞机为掩护,向阻击部队的阵地采取正面突击、迂回包围的策略(这是我军常用的战略战术,和红军打仗久了,敌人也学会了几招)进行猛烈进攻。此时,已经是12月1日,正是中央红军主力渡江的关键时刻,红1、红2师阻击部队没有选择,只能不惜一切代价,拼尽全力和敌人缠斗。与此同时,驻守光华铺飞龙殿等阵地红3军团第4师第10团,也遭到了桂军第43师和地方民团的猛烈进攻,但都被红军击退,因为这个地方位置实在太关键了,关系到了主力红军能否安全渡江。

见这个地方不好打下,在保持进攻的同时,桂军主力随即沿湘江西岸界首方向进军,对红4师第11、第12团侧后发起攻击。在经过激烈战斗以后,红军这两个团不敌,随即撤离,但也为主力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光华铺阻击战,打了两天三夜,一日之内接连牺牲两任团长。最终,红3军团以2100多人牺牲的惨重代价,确保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从界首安全渡江。

12月3日,红军主力终于渡过湘江,打破了蒋介石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的企图。

在惨烈的阻击战中,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则在由新圩向湘江撤退中,被桂军分割包围大部牺牲。

而负责殿后的红5军团第34师,因为各种的因素,在前往枫树脚接防红5师时,还不知道枫树脚已经被敌人占领,红5师已经撤退了。这个时候,毫不知情的红34师,遭到了敌人飞机大炮的袭击,损失惨重。

错过了最佳撤退时间的红34师,被赶到的敌人切断了通往渡口的道路,湘江两岸的渡口也随即被敌人全部占领控制起来,红34师陷入了孤军奋战的艰难境地,此时的红34师,已经由最初的6000人,只剩下不足1000人。而他们面对的,则是薛岳和周浑元的中央军、湘军等近10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形势十分危急。

12月3日,在赶赴湘江渡口时,在全州文塘、新圩遭敌军伏击堵截,与敌激战,伤亡惨重,师政委程翠林、组织部主任蔡中也相继壮烈牺牲,战士也牺牲了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此时的红34师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在经过湘江东岸、灌阳水车等一系列的阻击战斗以后,34师仅剩下了数百人,可谓弹尽粮绝。为了能够突围出去,34师师长陈树湘决定到湘南打游击,和参谋长王光道各带领一部分战士,兵分两路,寻机突围。战士们也做好了最后的准备,那就是一旦突围失败,就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样的情景,多么悲壮。

陈树湘带领一部分34师幸存的战士开始突围,一路战斗不断。不幸的是,陈树湘在战斗中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腹部,当场昏迷。后来,陈树湘被国民党道县保安团俘虏。为了保守秘密,不当俘虏,在去道县县城的路上,趁敌人不注意,陈树湘忍着剧痛,用常人不可想象的毅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用力扯断了自己的肠子,当场壮烈牺牲。

一时间,山河哭泣,大地同悲!

参谋长王光道率领红34师余部,突围路上不断遭到保安军的袭击,最后除了三人跳崖幸存外,包括王光道在内的其余将士壮烈牺牲。

至此,为了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红34师全军覆没。红34师,也成为红军序列里一座永远的丰碑!

红34师幸存的3人为100团团长韩伟,开国中将,100团一营营长侯世奎,开国少将,红34师仅有的两位将军。

惨烈的湘江之战,红军数万将士血染湘江,一时间,江水滔滔皆红色,可见当时战况的惨烈程度。

历史,以它亘古不变的规律滚滚向前,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惨重,但也保住了革命的火种,更为后来的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创造了条件。

在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界首社区党支部书记唐凤姣讲述当年的情景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强渡湘江时,这里就是当时红军首脑机关中央两个纵队渡江的地方。因位于红军突破湘江4个渡口的最上游,加上中央军委两个纵队由此过江,界首渡口堪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第一渡”。红军突破湘江后暂驻一段时间的界首古街,后来被称为红军街。

1934年11月25日,在接近湘江时,中央军委下达了作战命令:红军分兵两路渡过湘江,渡河地点选在界首和凤凰嘴之间。另外,以一军团为右翼,三军团为左翼,五军团为后卫,八军团和九军团为侧应,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界首渡口。界首渡口位于界首镇老街北端的湘江两岸,南距兴安县城15公里,北距全州县城45公里,是湘桂往来的重要古渡,界首渡口河面宽100多米,水深流急。

当年党中央纵队搬家式的转移,带了大量的辎重,行军非常的缓慢,所以给作战部队带来了很大损失,另外搭建浮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白天飞机在天上狂轰乱炸,白天是不能搭建浮桥的,晚上搭好了之后,白天又被敌人飞机给炸坏了。但是中央纵队还是没有到。一直等了4天,白天炸毁,到了晚上又开始搭建,白天又被炸毁了,所以一直在重复着搭建浮桥这件事不停的重复着。

另外党中央军委纵队为什么要选择从这里去抢渡湘江呢?因为界首当年是属于兴安与全州两个县共同来管理,这两县政府都疏于管理这是一个突破口。另外界首一直以来是一个圩镇,从这里去征集架设这个浮桥的材料与船只是比较容易,还可以在圩镇这里给部队补充大量的给养。界首又是位于都庞岭与越城岭之间,从江东渡到江西这边来了之后了很快进入到越城岭,两边有非常茂密的森林,这样对躲避敌人飞机的轰炸和后面敌人的围追堵截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他们选择了从界首渡口来抢渡湘江。

1934年11月27日下午,一军团二师四团抢占界首渡口。晚上,三军团四师接防。193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中央纵队和一、三、五、九军团部分官兵分别先后从这里渡过湘江,从界首渡江的中央领导主要有朱德、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彭德怀、杨尚昆、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陈云、董振堂、李卓然、李维汉、邓颖超、康克清等。

红军过湘江的4大渡口:界首渡口、凤凰嘴渡口、大坪渡口、屏山渡口。界首渡口下游12公里就是凤凰嘴渡口,凤凰嘴渡口下游是大坪渡口,大坪渡口下游是屏山渡口。4个渡口之间有30公里。

在1934年11月20日林彪的部队全部占领了四大渡口,包括东岸西岸,为什么凤凰嘴渡口这里牺牲的红军最多呢?就是因为11月30日界首渡口、大坪渡口、屏山渡口失守,只剩下凤凰嘴渡口了,所有的红军都涌到凤凰嘴渡口来,加上国民党的飞机也往这里轰炸。

在这个界首渡口的下游就是凤凰嘴渡口,凤凰嘴渡口是牺牲人数最多的一个渡口。当年凤凰嘴渡口是唯一一个不用架桥可以徒步(涉水)过去的一个渡口,河面非常的宽,据当地的村民回忆,湘江战役之后,江面上浮现出了大量的红军将士的遗体,密密麻麻的漂浮在湘江里,村民们非常不忍心战士们遗体的暴露着的日光下,想把他们一一移上岸去,做一个简单的掩埋,因为人太多了根本办不到,最后村民把他们全部移到湘江的中间,最后流到哪里,大概也不知道了。村民搬运遗体的过程就用了整整3天,可想而知了湘江战役的惨烈。

为保证渡口的安全,红军将士与敌人展开了悲壮惨烈的血战,尸横漫江,血流成河。战斗过后,渡口两岸的群众见状,悲痛欲绝,后来,他们以“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来敬仰缅怀和纪念红军英烈。每年清明节民众都来江边拜祭英灵,安息吧,英勇的红军战士!湘江水里有你们不屈的灵魂,祖国的天空,有你们不息的战歌!共和国的土地上,有你们不朽的丰碑!

下午,黄羽萍一行来到了红军长征湘军战役纪念馆学习。

编辑:王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