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漆志恒副会长在纪念《中国老区建设》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3/11/06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老区情未了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社长
(2023年10月2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30年前的秋天,我作为老区工作的一名新兵,带着憧憬和向往来到延安,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今今昔昔话延安》一文,发表在《中国老区建设》创刊号上。30年后的今天,又值“塞下秋来”,我们在这里纪念《中国老区建设》创刊30周年。一声“老区”,几多深情,几多温暖。一份老区事业,几多求索,几多追寻。《中国老区建设》30年的历程,正如支树平会长指出的,是一条艰难创业、坚守立业、开拓兴业之路。我作为30年的亲历者、见证者,此时此刻,感悟很多,想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的体会也很多。鉴于会议安排,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感恩感谢。

——感恩时代

《中国老区建设》诞生于改革开放的热潮之中,经历了脱贫攻坚、砥砺奋进奔小康的火热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辉照耀下,在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的指引下,老区建设发展步入快车道,老区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看厚爱的热土,加快老区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服务于老区人民、服务于老区建设事业的《中国老区建设》因老区而生、因老区而兴。一路走来,我们深切地感悟到,《中国老区建设》是从老区出发的,是在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进程中发展的,她的成长壮大,是时代的需要,是老区人民的需要。

——感恩党和政府

《中国老区建设》自诞生的那天起,始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杂志刊名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中共中央办公厅致函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传递江泽民同志题字。2000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接受我们专访时,谆谆教导我们,“搞好老区工作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还勉励我们把根深深扎在老区,不负革命老区,不负老区人民。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受《中国老区建设》记者的采访,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两会我们都会获邀参会采访。《中国老区建设》刊发的重头文章,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中国老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始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我们的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永远记得在全国“两会”采访期间,当我们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喊出“我是《中国老区建设》记者”时,总能在众多媒体同行的瞩目下听到“老区,我要说几句,请记者同志到前面来。”领导人和蔼的召唤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就是老区的魅力,这就是《中国老区建设》的待遇。一路走来,我们深切感悟到,这些“关照”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工作热情,极大地扩大了《中国老区建设》的知名度,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老区建设》在媒体界的地位,极大地增强着我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感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老区建设》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关心下创办的。正如王健老会长说的那样,有那么多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倾情投入。支树平会长说:我们是最高规格的创办。创办时期,裴丽生、杨成武、陆定一、伍修权都把《中国老区建设》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有加,讲了那么多让我们激动的话、办了那么多让我们感动的事。当时,《中国老区建设》发起人是陆定一,总指导是伍修权,编委会主任是裴丽生,名誉社长是曾涛。30年来,为《中国老区建设》亲笔题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上百位。对我们工作生活中的请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总是有求必应。记得不知多少次,与武修权老、裴丽生老一起就餐。其实,伍老、裴老吃不了几口,当每有工作人员提出领导先走时,老人家们总会说,再吃一会儿,秘书告诉我,知道为什么要多坐一会儿吗?领导怕他们一走宴会就散了,你们不能好好吃。一路走来,我们深切感悟到,老一辈革命家对画报社这支队伍,就如同战争年代,首长对自己的战士一样的呵护。老一辈革命家垂范于我们的对党无限忠诚、对党的事业无比执着、对老区人民无尽热爱的风范,是我们履行使命、担当重任的宝贵财富。

——感恩老区人民

《中国老区建设》是在老区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的,是在老区人民的浇灌培育下成长壮大的。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是我们采访报道的火热战场。《中国老区建设》采访的主要对象、刊发的重头文章,主角大都是老区人民。《中国老区建设》的发展壮大,都是老区人民的关爱关怀。在我们采访的路上,每当看到《中国老区建设》摆放在农家书屋、社区阅览室的显著位置时,我们都倍感欣慰、备受鼓舞。一路走来,我们深切感悟到,老区人民凝聚着强大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国老区建设》的生命之源、衣食父母。

——感恩中国老促会

《中国老区建设》是由中国老促会直接缔造的,也是由中国老促会直接领导的。中国老促会成立之初,办的首件大事就是创办《中国老区建设》。30年来,中国老促会始终把《中国老区建设》作为老区宣传的主阵地,看得很重;始终把《中国老区建设》的主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得很紧;始终把《中国老区建设》作为代表队,要求很严。一路走来,我们深切地感悟到,没有中国老促会,就没有《中国老区建设》。《中国老区建设》的成长进步得益于中国老促会的高看厚爱,得益于一届又一届老促会领导和机关同志的有力指导和具体帮助。

——感恩各地老促会

《中国老区建设》属于全体老区人民,属于全国老促会,包括在座各位领导在内的老区工作者既是刊物的读者,也是刊物的主人。“共有共办”是《中国老区建设》的生命线,各地老促会是“共有共办”的支持者、参与者、贡献者。30年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的事很多。我没有忘记,黑龙江省老促会让我们出专辑,画报社经费紧张。李剑白老会长一言而决:“他们困难,我们应当出钱,还要让他们赚点钱。”今年的《中国老区建设》编委会在黑龙江尚志召开,报社的一个请求电话,杜吉明会长亲自调动部署,从会议的筹办来看,它就是黑龙江省自己办的会。此次延安会议,陕西省特别是延安老促会,倾尽全力。杨霄会长亲历亲为,才有了这个盛会。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多次说:“哪个地方订阅《中国老区建设》有困难和我说,我拿自己的工资给你们补上。”四川省老促会的杨超老会长来京,专门请画报社的同志吃饭,并交待秘书:“让大家吃好一点,他们很艰苦。”并从工作经费中拨出5万元支持报社度难关。早期,各地老促会的老领导在支持画报社经费时,都习惯用“拨款”这个词。不是同一家单位,不是上下级,拨款给画报社,明白无误地表明着:在他们的心中,画报社就是自己的队伍。广元市老促会认为支持中国老区建设就是促进老区发展,就是促进老促会发挥好作用,也就是支持广元自己。湖北省随州市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富先,年近八旬时辞去老促会领导职务,当征求他还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别忘了明年给我订一份《中国老区建设》。”江苏省南通市老促会90高龄的原执行会长张正联,托参加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的南通代表给我带烟,我打电话给张老,请他不要再给我带东西了。他说:“我让人给你带烟,是给你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我还在,还经常让人给我读《中国老区建设》。”一路走来,我们深切地感悟到:老区事,天下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奋斗,这么多老领导、老会长、老同志,时刻惦记着我们、帮助着我们,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呢!

——感恩国机集团卓众出版

一个单位的成长、一个事业的发展是需要多方力量支持的,自2012年,《中国老区建设》转企加入卓众出版以来,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画报社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合作之初,当时的卓众出版领导便说 :《中国老区建设》加入卓众出版,也是卓众出版加入了伟大的老区建设事业!十余年来,集团、院领导,多次亲临画报社调研,听取建议,指导工作。卓众出版更是视老区事业部为一块政治高地,呵护有加。对老区事业部,即使在卓众自身面对行业下行、转型压力的情况下,也坚持了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管理原则。卓众出版是个企业,更是一份有情怀的事业。

——感恩画报社一批又一批同志

30年来,《中国老区建设》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的同志,他们不负重托,勇于担当,艰苦奋斗,奋力拼搏,为老区事业、为画报社的建设发展付出了青春,付出了韶华,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画报社创业时期,他们不计待遇、不讲条件,始终把分内工作高高地举在头上,为《中国老区建设》趟了路、夯了基;在画报社立业时期,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难,在人手少、力量小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才智和能力,主动作为,以一当十,克服了许多难题、难事,办成了许多实事、好事;在画报社兴业时期,他们不忘初心、不惧挑战,勇于创新、砥砺奋进,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激情投身工作,在同志们的日程里,“白加黑”“5+2”是常态,有的舍小家为大家,甚至有的舍性命为使命。他们是《中国老区建设》的突击员、战斗队,是新时代老区工作的轻骑兵。此刻,画报社可以说是伤兵满营,胡佳、褚海艳都是带病坚持着。胡佳同志更是靠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药,在分时段的复活着脑力、体力和精力。朱江同志发了几天烧,田文玲同志摔伤了腿。王丽丽同志不仅发烧,嗓子已几乎说不出话来,由于声音变调,让人觉得她说话就象在哭。但会议的任何事务都没受大的影响,报社的全体同志这些天来,每天都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一路走来,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干老区工作,升官发财莫入此门,服务老区任君驰骋。画报社员工对老区事业的热爱、执着、追求、坚守,义无反顾、始终如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群众瞄着党员干。大家用高尚的情操、浓浓的情怀、无私的奉献诠释着老区精神。

热爱老区,是一腔发自内心的情感;服务老区,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守望老区,是一种此生无悔的良心。《中国老区建设》能够赢得今天的成就,是所有关心支持帮助《中国老区建设》成长进步的人、所有倾情倾心倾力投身老区事业的人共同达成的。

各位领导,同志们,1992年我被从部队借调到中国老促会帮助工作。30年过去了,我从一名29岁的青年变成了60岁的老同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句话反复在我脑中出现:当时只道是寻常。年轻时一次寻寻常常的借调到老促会帮助工作,没想到,这便是我全部的青春,这便是我的一生。在《中国老区建设》创刊20周年纪念大会上,我向伍修权、杨成武、裴丽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在天之灵汇报说:20年过去了,我还在这里。我承诺的不离开老区工作岗位,我做到了。今天,30年过去了,我要向他们再汇报一句,我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我尽力了。

2014年在延安召开的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我说过一句话:老区,走进了,就再也离不开;老区工作,干上了,就再也放不下。

30年,一份事业,见证了几代人的辛勤耕耘;30年,一本杂志,承载了万千老区未了情!

谢谢大家!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