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武汉市江夏区老促会20年工作回眸

服务老区 向富而行

2024/01/22  浏览量:   作者:武汉市江夏区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武汉市江夏区老区建设促进会自2002年3月成立,在省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陈仁才、帅业勤两任会长的奉献引领中,践行传承老区精神、促进老区发展、服务老区人民的立会宗旨,履行宣传老区、调研老区、帮扶老区等职责,二十年来,为推动老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宣传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江夏区属于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其中山坡、湖泗、舒安及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属于湖北省重点帮扶的老区街道(办事处)。在江夏区老促会成立之初,我们从宣传老区精神入手,启迪干部、群众对老区界定和老区精神内涵的认知。把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人们思源回报的热忱等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1、订阅发送《中国老区建设》月刊,传播高层声音和全国老区动态。《中国老区建设》是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的重要月刊,是了解老区,关心老区,为老区建设发声、献力的重要平台。自2002年7月开始,我们自筹资金每期订阅200本,发送至山坡、湖泗、舒安、梁子湖风景区四个重点老区街道(乡、镇)办事处及所辖的91个行政村委会。同时,还送至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让大家在阅读中了解老区,吸取力量。山坡街高峰村村支书余良忠说,阅读每期《中国老区建设》,我都能获得精神动力和有益于生产和经营的信息。

2、编撰《江夏老区》,传颂江夏古今。在区老促会成立的第二年,为了较为系统地介绍宣传江夏老区的革命历史和重大贡献,激发全区人民建设老区的热忱,我们编撰了十万余字的史书读本《江夏老区》。为江夏人了解江夏史提供了通俗、有趣的读本。

3、编辑《江夏区对口帮扶老区在行动》,适时记录时代足迹。2009年,我们编辑了《江夏区对口帮扶老区在行动》一书。该书记载了在江夏区委、区政府带领下,全区各界对口帮扶老区、建设老区的历史担当。详实记录了重点帮扶、挂点帮扶、综合帮扶、结对帮扶各单位所作的业绩。

3、编辑画册《激情燃烧暖老区》,纪念江夏区老促会成立十周年。2012年,我们收集了450多张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了全面记录和反映老促会成立后第一个十年中(2002—2011)各级领导关爱老区、党政决策振兴老区、社会各界帮扶老区、老区人民建设老区、与时俱进助力老区的历史实践进程和重要工作。该画册宣传了老区在小康建设中的巨变,在江夏区读者中反响良好!

4、精心编纂《武汉市江夏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着力传承红色文化。根据中国老促会中老促字[2017]15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在省老促会的指导下,在区委的重视下,在区直各部门的配合中,我们历经两年艰辛努力,编纂出版了跨度百年(1919-2019)三十多万字的地方史书——《武汉市江夏区革命老区发展史》。该书在新华出版社出版,并印刷2760册。我们将该书送至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各位领导,并利用区“两会”的召开将该书发送给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在《武汉市江夏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七进”活动中,我们将该书送发至全区党政机关、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行政村、各中小学及企业。

该书在全区广大读者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有的读者说,读了《武汉市江夏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方知我们江夏不仅有着位居“全国百强区”、“湖北首县”的骄人今天,更有“百折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和为新中国的建立5万多江夏儿女英勇献身的光辉历史。该书的编纂出版、发行,达到了以史育人、以史资政的目的。

由于《武汉市江夏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在编纂的质量和速度上在全国、全省领先,被评为全国、全省标杆样书。2019年9月会长帅业勤作为全国区县级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纂工作交流会”。

5、联手江夏区诗词楹联学会,讴歌老区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12月初,我们联手区诗词楹联学会,组织作家诗人40余人深入江夏老区采风。他们先后参观了老区种植业、养殖业、三产业融合一体的现代产业生态园、观赏了美丽村塆的场景,细品了老区红色文化建设的新成果。老区采风活动结束后的第三周,一本承载三百多首诗、词、楹联、赋的《江夏诗联精准扶贫诗词专辑》面世了,这是江夏区第一部颂扬江夏干群以老区精神建设老区,推动老区脱贫奔小康的诗集,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好评!

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二十年来,我们坚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抓住选题重点进行调研围绕老区人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研究,助力解决老区人民“五难”问题。在区老促会成立初期,我们把深入老区调查作为工作的起步。会长陈仁才每周设有下乡调研日,在多次进村入户的调研中,我们把老区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五难”,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并撰写成调研报告,编发成简报,送至区领导参阅和相关单位。2005年初,我们撰写的《保福村发展的现状及建议》的调研报告在区老促会主办的简报上印发后,被时任区委书记李传德批示:要优先解决老区水利交通问题。

我们深知要解决老区“五难”问题,必须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必须发动社会力量。经请示区委主要领导同意,区两办发文(夏办发[2005]27号)要求在区老促会的43个理事单位中开展“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引进一个投资项目,筹措一笔建设资金,帮扶一个贫困农户,办好一件惠民实事”的“五个一”活动。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援助、帮扶,较好地改变了江夏老区“五难”的现状。2011年6月,市委市政府在我区山坡街(乡)召开了全市老区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并在全市推介了我区“五个一”活动的经验。

围绕老区发展的关键点调查研究,推动老区的项目建设。围绕老区建设项目调查研究,确保老区建设项目的立项科学、投资精准、质量过硬。我们每年都把老区的项目建设作为调研的重点,并在选准项目,注重效益、管控资金上,严守四项程序:一是实地踏堪,研究项目。二是联席会议,审议项目。三是领导审批,确定项目。四是深入现场,督办项目。近20年来,区老促会为老区落实建设项目392个,投入帮扶资金15424.74万元。正是由于我们注重了项目建设前期、中期、后期三个环节的调查研究和把控,确保了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高回报、施工质量的全合格,资金运作的无违规。

围绕老区红色资源调查研究,为提升老区文化产业撰文献策。我们对江夏老区红色资源的调研分两个板块,一是收集掌握江夏老区红色资源已有的信息和数据。为此,我们上门到区档案馆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收集有关史料,了解我区红色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深入老区村湾的田头地角逐一堪察革命遗址遗迹现状。进农户访问高龄长者,请他们对江夏相关革命遗址遗迹作追记和描述。

在半年多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我们认真进行理性思考和论证。为了全面了解和利用江夏红色资源,我们于2023年3月编撰印发了《红色的土地不朽的丰碑》——武汉市江夏区革命遗址遗迹专辑。该专辑图文并茂地展示江夏现有二十一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一处其他革命遗址遗迹。该专辑为记录、宣传、保护、利用江夏区红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帮扶老区建设,抓好思源回报

加大投入、以项目推动老区发展

为了形成全区帮扶重点老区街道(办事处)的良好氛围,两任会长带领老促会成员多次走访老促会事理单位,将帮扶的成效和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以取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自2007年开始,4年内,区委、区政府连续为老区建设出台了三个重要文件。在这三个重要文件的要求下,全区开创了各界帮扶重点老区街道村湾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区财政每年对重点老区街道有专项帮扶资金。如2011年区委、区政府的3号文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区政府对重点帮扶老区街道(乡镇)各投入1000万元。

二是先富的“三街四园”对口帮扶重点老区。2011年至2015年,纸坊、郑店、五里界即“三街”,庙山、藏龙岛、大桥、金港“四园区”,对口帮扶山坡、湖泗、舒安和梁子湖风景区。5年里,“三街四园”共帮扶老区建设资金2435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老区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

三是区直45个部门单位挂点帮扶45个村。区委、区政府用驻村工作组“一个区直单位对口帮扶一个村”的形式,为解决“五难”问题出力助威。

四是先富地区情系重点老区人民。为了帮扶老区群众早日股贫致富,江夏北部21个富裕村和多个民营企业帮扶老区榜上有名。

五是区老促会一马当先责无旁贷。仅自2011年至2022年,区老促会帮助老区化解村级债务859.75万元,实施建设项目275个,其中产业帮扶181个,3766.4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94个,3230.56万元,共投入资金7197万元。今日再看江夏老区:村基础设施更具完备,村级经济更具发展,农业产业更具活力,民生改善更具明显。

开展“两联”活动,促进老区新的经济规模发展

所谓“两联”即“百企联百村,百社联万户”活动。这是帮扶老区经济发展的新创举。

一是“百企联百村”优势互补,共生共赢。我们通过各种纵横关系,寻找相关企业来江夏老区与街村洽谈。在村、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企业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村湾发挥其山水田园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优势,共同开发经营,形成利益共同体。例如武汉市马鞍山苗圃公司江夏湖泗基地,2003年11月企业出资40万元,租下撂荒多年的林场,种植桂花、广玉兰、樱花、垂丝海棠等花卉苗木,2010年公司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还收获纯利润500万元。其所联村级组织和村民从经营中获得土地分红和打工报酬。该公司还在湖泗为村民修路、挖塘,提供种苗和苗木销售市场,带动了湖泗24个村、2000多户村民因地制宜地种植苗木5000多亩。

湖北未来家园高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进驻江夏舒安街,注册资金3.55亿元,是一家致力于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园区规划用地1万亩,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已建成5300亩,园区经过近10年来的建设和经营,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和增加村湾集体收入1400余万元;为村民买养老保险支出180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1600多个长期和季节性工作岗位,10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

二是“百社联万户”抱团取暖,共同致富。随着企业联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老区村级新型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农民中的“领头羊”在联营企业、学习企业的实践中,认识到村民自主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重要性。一些能人和部分的村党支部书记当上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合作社的社员皆为本村的职业农民,合作社经营实行农业生产、储藏、运输、销售一条龙。如山坡斗米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经分三批流转空置山地560亩,苗木生产基地;把120亩农田连成片,建成湘莲生产基地;整合300亩低洼田,建成精养鱼池。农民合作社的这些举措,克服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分散性的弱点,同时也盘活了外出打工农民家庭责任田地闲置的资源。

为能人回乡创业鼓劲加油

我们老促会十分关注能人回乡创业的动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江夏山坡籍在外做建筑行业的能人吴佑良,2011年回乡创办了以花卉、苗木、蔬菜、中草药种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休闲观光等为主营业务的湖北鄂泰华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近十年来,会长帅业勤带人多次深入该公司园区调研,针对该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出谋献策,并鼓励该公司法人代表吴佑良同志契而不舍,久久为功,且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扶持资金。在内外因的作用下,该公司以农业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企业、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为目的,投资1.32亿元,开发建成2000余亩的生态基地。2022年9月该公司董事长吴佑良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四、培训老区农民,广开致富门路。

我们对老区农民的培训,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技能培训,转移老区富余人才。2002年至2011年,我们针对老区回乡知识青年多,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现状,我们主动联系区扶贫办、区教育局等单位,与市、区技能培训学校通力合作,根据当时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开办了船舶钳工、焊工、计算机操作、电子装配、烹饪等专业培训班。十年里,培训学员4862人,95%的学员凭借自己所学的一技之长,外出深圳、珠海、无锡、武汉市区等相关的企业打工谋生。这一阶段的培训工作取得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活一方”的良好效果。

第二阶段,培训老区职业农民,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在2012至2022年的十年中,为了提高坚守老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技能,拓宽生产、经营的视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我们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向老区职业农民灌输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政策、新技能、新思路。

一是按照武汉市老促会的布署安排,组织老区职业农民进武汉市农校学习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园林苗木花卉的种植、移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保养,农民专业合作的经营模式,农民创业的必备常识等。受训农民在市农校经过5至10天的脱产培训,他们听专家的专题授课,参观先进农业典型现场,学员互相交流,每次大家都是满载而归。

二是方便老区农民,就近举办培训班。我们先后在江夏区委党校、山坡中学举办了有关农业种植、养殖知识培训班,聘请市区两级专家学者给学员上课。职业农民经过培训充电,收获颇丰。

三是送教进老区村湾,受益广大农户。2015年4月我们邀请武汉市农科院专家深入山坡街和尚桥村,在该村村民活动中心,专家向前来的70多位村民讲授了种植莲藕等水生蔬菜的知识,课后教学双方热烈互动提问答疑。当天我们还向该村一百多户村民分发了有关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科普资料。村民对这种送教进村湾的举措赞不绝口。

在第二阶段,我们为老区职业农民举办各类培训班共计14期,共培训学员700多人次。由于培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老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注重自身建设增强创新活动

一是规范老促会会长的任职条件。根据湖北省委组织部和武汉市委组织部干部管理相关文件的规定,首任会长陈仁才和第二任会长帅业勤在年满70岁身体尚健康的情况下,他们分别如期主动举才让贤,以确保老促会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二十年来,先后九位区(厅)级离退休领导干部担任过老促会的领导职务,有十多名处级退休干部参与老促会工作,他们无私地为老区建设奉献余热。

二是建立功能性党支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区委组织部的要求,经原区农村农业委员会批准,2017年8月,江夏区老促会成立了功能性党支部。会长帅业勤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老促会成员的政治学习抓得更紧了,不断地以党的最新理论和执政理念武装头脑,指导老促会的各项工作。党支部每年都要去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调研、学习,激励大家更加坚定信仰,奉献余热、服务老区。

三是抗疫防控以身作则,积极捐款扶弱济困。不论是新冠病毒在武汉肆虐的封城日子里,还是在三年来清零防控、艰难岁月里,我们老促会全体成员带头执行政府和社区的各项防治防控工作要求,自觉遵守防疫法规,确保了自身和家人在大疫面前平安无恙,不给组织增添麻烦。在此期间我们把驻会办公和居家办公结合起来,不因疫情而耽误老区工作。为了帮助在疫情中的困难户,会长帅业勤带领本会成员积极捐款。

四是勤俭节约,亲力亲为。近十年来,区老促会没有专车、专职司机,每逢举办老区职业农民培训班或送教进村湾、赴老区调研、办事,都是老促会的同志亲自驾私车前往。

五是多次获奖,再接再厉。在服务老区、帮扶老区人民向富而行的过程中,上级老促会和各级党组织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授予我们诸多的荣誉。2010年11月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全国先进老促会”荣誉,时任会长陈仁才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议,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20年,江夏区老促会的事迹被全国老促会群英谱收录并表彰。2021年6月被湖北省老促会授予“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湖北卷)编纂工作特别奖”,2009年6月被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中共江夏区委、江夏区人民政府评为“四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我们多次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三等奖”;10多次被湖北省老促会和武汉市老促会评为年度“先进单位”。

回顾二十载,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展望未来,再接再励,善作善成。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