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天生丽质犹奋进

——老区现代化建设在路上之丽水篇

2023/04/15  浏览量:   作者:《中国老区建设》记者 王思题  来源:中国老区网

习近平总书记主攻浙江期间,曾八次来到丽水,深情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图片来源 / 丽水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革命老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革命老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承载地。本刊以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探索,展现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老区,听党话跟党走,担当使命,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在实现现代化征途上的新实践新作为。
 

2013年,浙江当地的新闻媒体策划了一场大型新闻行动,主题为“寻找可游泳的河”。浙江曾以生态环境为代价造就了经济的极速发展,后虽经过治理恢复了碧水蓝天,但河流中沉淀的重金属污染物却难以根除,这也导致浙江出现了许多“无生命的河”。

而当记者来到丽水时却大吃一惊。作为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这里绿水青山环绕,河流清澈见底,游鱼自由嬉戏。

当地人听说了他们的来意后,笑道:“你们想去哪条河游泳?我现在就带你们去。”在丽水,每条河都可以游泳。

截至目前,丽水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位居浙江省首位,森林覆盖率81.7%,是全国唯一水、空气环境质量均进入前十的地级市,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但丽水从未沉湎于这大美风光。秀丽山川,是自然的馈赠、潜藏的宝藏,是丽水奋勇挺进的依托,这片红色热土孕育出来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赋予了其一往无前的力量。

这里不仅有岁月静好,更有激情燃烧。

今天的丽水,高铁穿行在隐隐青山间,科技企业坐落在碧水湖畔,山区新景焕发数字魅力……一幅幅现代化图景呈现于眼前,昭示着不负山川、不辱使命。

挺进,从历史向未来

初春,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浙西南红色研学基地纪念馆红旗飘扬。

展馆序厅中央,立着一座艺术雕塑,雕塑背景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军旗,刘英和粟裕立于战士群雕前方,战士们个个神情坚毅、英姿飒爽,诠释着雕塑的主题——“挺进!挺进!”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率先出征的军队。1935年,挺进师孤军深入丽水,以昂扬的斗志、勇于开拓的魄力、求是创新的智慧在斗争环境恶劣的浙西南建起革命堡垒,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挺进”成为了丽水的显著标签,不仅存在于光荣的历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有责任、有条件、有优势,在开辟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上率先趟出新路子、打造新样板,真正从“绿起来”到“富起来”进而加快实现“强起来”。

作为“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探索开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而实现“两山”转化又是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

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丽水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挺进!

2019年,丽水市“两山”发展大会召开,明确提出,丽水在新时代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根本使命就是高质量绿色发展。会议号召全市上下坚决冲破思想障碍、破除观念藩篱,从上到下树立起敢为人先、勇闯新路、走在前列的志向追求,加快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丽水最大的优势在生态,但丽水绝不止步于在高质量绿色发展方面作示范。

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两个先行”,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作为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浙江11个地级市交汇点的丽水,被赋予了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这一崭新的发展定位。

八十多年过去,丽水依然是“先遣队”“挺进师”,新时代的丽水,正向着建设现代化新丽水的目标砥砺前行。

革命老区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现代化?没有已成定论的答案,而丽水作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会在自身的奋斗中给出回答。

请君倾耳听。

23年艰苦卓绝的浙西南革命斗争孕育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眼下,250多万处州儿女怀揣“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精神信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奋力开辟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图片来源 / 丽水发布
 

以守底色的坚持

“吴畲以前很苦很苦,经过共产党的领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吴畲建设得很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经过过革命,这个不能忘。”青田县祯旺乡吴畲村老游击队员郑聚林说。

不能忘,不能忘记家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旧貌换新颜,不能忘记前人的牺牲与奉献,不能忘记要通过共同奋斗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吴畲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曾留下“红军大碗茶”“布满弹孔的军旗”等红色历史故事。2017年开始,吴畲村深挖红色资源,革命老区纪念馆、红军挺进师旧址展览室、红军书屋、红色记忆展览馆、竹文化科普馆、儿时记忆馆等建立起来,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展馆成为红色吴畲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走在蜿蜒的村道上,能看见苍翠之中夹杂着鲜艳的红,志愿讲解员向来者讲述着他们不知说过多少遍但永远引以为傲的红色故事。村子里的田地被打理得很好,不少村民正在收割甘蔗,不远处的红糖加工厂香气袅袅,糖浆的甜蜜气息扑鼻而来,反映着今天的美好生活。

吴畲红军村的红色“忆苦”之旅串联“甜”山乡的红糖产业,提升了红色党性教育、研学旅行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近年来,吴畲村投资150余万元沿线建设15个景观小品,打造“忆苦思甜”研学路线,红色教育基地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8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

“村子的颜色是红的,村子的气息是甜的。”吴畲村的村民感叹。

吴畲村是一个缩影。为担当守好红色根脉的使命,丽水率先编制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率先实践“红绿融合”理念,打造全国红色文化融合绿色发展高地,全市累计实施76个红绿融合发展标志性项目,推进100个红色乡村振兴,总投资额达373亿元,同时创建44个红绿融合发展示范乡镇、135个示范村。绿水青山间的红色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守护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守护。红色根脉、绿色生态皆是如此。

古树掩映中,流水潺潺里,几十幢小青瓦、夯土墙、木结构的古朴建筑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展示着人工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这里是“欢庭·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是全国首个古村落度假综合体。

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黄泥墙”变身“黄金屋”。图片来源 / 欢庭下南山

下南山村,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2016年对整村进行开发,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古建筑修缮,进行污水管网、游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修复整治过程中,下南山村依照“修旧如旧”“修旧如故”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了生态原貌。

“下南山随时有景,随处是画。”来自丽水市区的纪女士赞叹。她经常在周末来到下南山村,拍拍照,喝喝茶,散散步。

这些古色古香的小屋,有些是民宿,有些是咖啡馆,有些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油彩画和手工艺品,有些则是电商直播间。

秀丽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带动了农产品采摘、农事节庆、民俗体验、养生度假、美术摄影等业态的壮大,农旅融合之路也越走越宽。

人气年年旺,财源滚滚来。

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们既收着房子的租金又赚着工资。整个度假村每年能为全村村民带来640万元的收入。

悠然下南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业蒸蒸日上,村民在美景中过上了美好生活。

打开窗子,只见青山巍峨、碧波荡漾。民宿老板笑着说:“这是我们最值钱的东西。”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丽水一手传承革命历史之“红”,一手托举生态经济发展之“绿”,向着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挺进。

大田村万亩茶园。图片来源 / 浙江新闻
 

以探新路的勇气

绿水青山无价,却能实实在在创造价值。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丽水作示范,怎样探路?

2019年1月,丽水主动承担和率先开展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国家试点,为山区获得更多“金山银山”提供了新实践。

距遂昌县城23公里的千年古村大田村,远远望去,满眼绿意。万余亩茶园沿山势起伏,清澈的汤溪河穿村而过,茂密葱茏的树林使这里成为天然氧吧。

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大田村人没有在享受这一切中虚度。

水源涵养,5152.19万元;气候调节,5449.46万元;负氧离子,8.44万元……2019年5月30日,遂昌县大柘镇的大田村发布了全国首个村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村里的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有了“明码标价”。

GEP核算也让大田村人对自己的“家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

大田村申报了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区,以万亩茶园项目为总发动机,强化茶园骑行绿道、驿站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度假办公综合体,将茶文化融入观光体验、茶叶制作体验游,开辟了一条茶旅融合的增收路。

同时,好生态带来的实实在在“身价”,引来外地资本在大田村刮起一股强劲的投资风,“柘里薯香”品牌、盛华酒厂、数字茶叶创业园等项目相继落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丽水从“先行试点”迈向“先验示范”。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体系构建起来,覆盖价值核算、质量认证、生态补偿、市场交易等一整套制度体系逐渐形成。丽水在全国率先探索培育“两山合作社”“生态强村公司”等市场化运营主体,创新推出“两山信用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实现了生态产品增值变现的“丽水破题”。

此外,依托老区生态优势,丽水以“生态+”引领打造品质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林业产业、水经济等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构建了具有丽水特色的“山”字系品牌体系。“丽水山耕”“丽水山泉”“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路”等品牌背后,都是独具山区特色的生态优势,一条生态产品增值溢价的市场化路径逐步显现。

在丽水流传着一则“绕口令”:“山景”借“山耕”走出山门,“山路”促“山居”宾客满门,“山居”给“山货”打开市场大门。

好生态孕育了好产品,好产品集聚在“丽水山耕”品牌之下,通过标准化、系统化的运营推广卖出了好价钱,庆元的高山冷水茭白、甜桔柚和香菇,景宁的惠明茶、高山蔬菜、深山野蜜等一系列农产品成为创富的“聚宝盆”。优质特色农产品迈出大山进入人们视野,也让一览山中风光成为更多人的美好憧憬。丽水抓住机遇,培育了浙西川藏线·江南丙察察、画乡逐星、畲乡天径等十大丽水山路自驾特色线路,引入“汽车运动+户外旅游”等产品项目,赏景与游玩都在路上。敞开怀抱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既要打通“山路”,又要扮靓“山居”。闲置的“废居”经过改造变成致富的“金屋”,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变成网红民宿村,在这里住过的客人回家时带走的不只有美丽的照片、愉悦的心情,还有优质生态孕育出来的优质特色产品。

“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历年累计销售额已超百亿元,溢价率超30%,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排行榜榜首;以“丽水山景”“丽水山居”为代表的乡村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截至去年底,“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经营户3765家,2022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60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

而在丽水市龙泉青坑底矿泉水厂内,一瓶瓶包装精美的“丽水山泉”朝夕不停地经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鱼贯而出。

它们不仅会在丽水本地销售,还会跨越大山阻隔去到海边,去到丽水的山海协作结对地宁波推广销售。

这是丽水“问海借力”的零光片羽。生态资源丰富的山区市向繁荣发达的沿海地区纵深一跃,优质产品、品牌成功打入长三角,丽水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人才、科技等优质资源的“溢出效应”,“山”的资源借助“海”的优势“飞”起来。

“问海借力”与“跨山统筹”“创新引领”一起成为丽水组团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的三把“金钥匙”,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丽水破除依山而居、靠山而作、划山而治的“分散式”路径依赖,谋划打造“一带三区”。东部发展基础较好的莲都、青田、缙云3个县(区)和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市域发展核心带,全力主攻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西部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云和、景宁6个县(市)两两组团,差异化打造龙庆经典文创、遂松乡村振兴、云景特色风情三个聚落区块。运用好“跨山统筹”金钥匙,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山水画在丽水大地上绘就。

秉持着“山区也能搞创新,加快发展更须搞创新”的理念与自信,丽水大力实施人才科技强市战略,构建科技型创新平台,提供共性技术服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围绕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以及现代服务业和品质农业等领域引进各类人才。同时,丽水高标准打造以全域孵化为基本特征的浙西南科创中心,打造“人才科创飞地”,已建成杭州丽水数字大厦、上海张江丽水科创中心等13个“人才科创飞地”,招引入驻孵化项目108个。运用好“创新引领”金钥匙,一台实现弯道超车的新引擎在丽水大地启动。

浙西南山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携手,建立了一批批协作产业园和山海协作“飞地”,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方式,引进沿海地区的资金、信息、技术等优质资源要素,推动山海协作项目化落地,以项目化带动产业化,以开放思维融入更大的经济循环带动山区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运用好“问海借力”金钥匙,一首山海情深的协奏曲在丽水大地上奏响。

骑行爱好者在市区防洪堤的丽水山泉新零售体验中心旁畅饮。图片来源 / 丽水发布
 

以立潮头的决心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孕育金色新希望。处州大地,生机澎湃。

地处瓯江畔的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清洁空气、优质水源,吸引了丽恒光微电子、香农通信、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一批科研团队、“头部”企业入驻,跻身全省新兴经济赛道。

2022年6月,浙江省发改委公布第四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半导体产业平台榜上有名。这次成功入选意味着,丽水将作为全省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板块,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建设,为打造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注入更强动力。 图片来源 / 丽水发布

截至2022年9月,丽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581家和1832家。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8.6万人,累计实施“绿谷精英”创业创新项目407个,实现了省级领军型创新团队和创业团队的“零突破”。

“当我踏上丽水这片红色热土,深刻地感受到了它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绿水青山之间充满了生机活力,这里已然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谈到为什么要将企业落户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相关负责人答道。

2019年,丽水市委、市政府以丽水经开区为主平台,“无中生有”培育壮大半导体全链条产业,首个半导体企业——珏芯微电子仅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落地投产。目前,丽水已初步构建包括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等环节在内的半导体全产业链,丽水特色半导体平台成功纳入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2021年3月,同创(丽水)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顺利“点火开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钽实现自主生产,解决了高端芯片制造用超高纯钽材完全依赖进口的问题,丽水经开区也成为了国内第一个电子级超高纯钽材料产业基地。2022年,该企业第二、第三台电子束炉顺利点火投产,进一步向全球钽业冠军加速迈进。

同创(丽水)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攀说:“高纯钽材料批量化生产,解决了国内芯片生产过程中对于钽材料的‘卡脖子’的问题。”

2021年12月,中国第一根5.0中性硼硅玻璃管在缙云县投产下线,主要用于新冠疫苗等医药包装,全球能生产这种材料的只有3家公司,其中一家便是世界500强企业肖特集团。该公司在长三角诸多城市中反复比选,最终被丽水当地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10亿元,将其亚太地区第一家玻璃管工厂落户于此。

2022年6月,丽水首个百亿级重大制造业项目——东旭高端光电半导体材料项目在丽水经开区落地。该项目运用了目前国内光电半导体材料生产中最先进的技术工艺,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半导体高端设备市场长期垄断的局面,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丽水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现有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650亿元,充分证明了只要铆足‘从无到有’的开拓进取精神,革命老区也能集聚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我们相信,随着一个又一个标志性项目的落地,产业链集聚效应将不断显现,千亿级平台的打造也将如期实现。”

绿水青山之间,新兴产业扎稳了根并不断拔节生长,展现出丽水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赶超领跑的奋进姿态。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丽水同样顺势而为、破浪乘风,把握机遇立潮头。

莲都毫不犹豫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以绿谷信息产业园等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风起云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上下游及周边产业在莲都加速聚集。

遂昌以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务实推进“天工之城·数字绿谷”建设,以该数字科创平台为核心,构建了“生态+”“文化+”“数字+”数字生态产业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累计引进数字类企业130家。

松阳不断加强以智慧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产业培育,打造智慧交通产业园,绘制智慧交通产业链图,创建省级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试点县和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助推山区共同富裕创新示范交通强国试点。

“浙丽保”构筑健康保障防线,“天眼”“地眼”呵护蓝天净土,“花园码”实现“一码通丽水”……

新技术、新平台蓬勃兴起,环境监测、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全面铺开,数字技术正进入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数字绿谷”的名号逐渐打响。

诚然,丽水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其天然优势,但山林湖泊、阳光雨露是作为一幅风景画中的元素静默着仅供观赏,还是作为使丽水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资源要素被开发利用,这是由丽水人民自己决定的。有些答案,或许早在九十六年前,在1927年红色星火点燃丽水遂昌的那一刻就已经显现。

下南山村内,美景包裹中,黄土墙上挂着两块醒目的牌子,左边牌子上102字的“丽水之赞”,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的期望,右边牌子上五行“丽水之干”,展现了丽水踔厉奋发的坚定决心。

“丽水之干,就是要冲破束缚,轻装上阵地干;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干;就是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地干;就是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地干;就是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地干。”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

永做“挺进师”,建设新丽水。丽水的绿水青山为证,更多的奋斗者,正在求是挺进的征途中破浪前行。

碧水蓝天,百舸争流,丽水大地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图片来源 / 丽水日报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