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真情切切寄扶贫

2012/07/03  浏览量:   作者:戴良智 顾仁  

  6月下旬的一天,我们驱车来到了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昌勋村六组史亚山的家中。这天,史亚山的厂里放假,他正好在家。我们看到,尽管史亚山穿着简朴,但他那满脸的堆笑掩盖不了他那心中的甜蜜。因为扶贫工作,我们与史亚山有过多次接触。因此,我们知道,若在过去,这位憨厚的农民与一个笑字是缺少缘份的。

  年近50的史亚山,看上去身体单薄,视力也不好,他与我们说在眼睛问题上还想搞个残疾证呢。他告诉我们,妻子还患有精神分裂症,每年都要严重地发上一次。儿子史云飞现在一个职大读书,已进入实习阶段。6年前,全家的经济收入,仅靠种了二亩地。另外养了两头猪,卖了的钱仅够给儿子上中学用。不用说,这是一个贫困户,史亚山也是成天愁容满面。

  时任江都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的史昌源,与史亚山是同村同组的人。史亚山家庭贫困的情况,自然会传到史昌源的耳中,也就让史昌源皱紧了眉头。他在想,我们老促会不仅有帮助地方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扶贫济困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平时要求各乡镇老促会要能真扶贫,扶真贫,眼前有着这个真正的贫困户,能对史亚山袖手旁观吗?于是,史昌源以一颗良心主动地承担起帮扶史亚山的责任,成了名副其实的帮扶责任人。

  史昌源运用平时帮扶工作中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输血”和“造血”功能并举,让史亚山要有经济收入。于是,他动了一番脑筋,找到了江苏隆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正明,动员向正明与史亚山挂钩结对帮扶,并让史亚山到工地上来做瓦工。贫苦人出身的向正明深明大义,更有一颗服务社会的善心,他一口答应了史昌源提出的这两条建议。在这两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史亚山终于有了“内动”和“外援”的经济来源。

  可是,时间不长,史亚山在江都城区的工地上上班,就表现出有点心绪不宁。原来,史亚山来江都上班,家中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妻子,除了种地还要照应上中学的孩子,这对于一个身体有病的人来讲,实是难以担当的,史亚山当然要一心挂两肠。史昌源了解到史亚山的心思,也很同情,他又想开了如何帮助史亚山就地就业的问题。史昌源又是一番思考,通过与昌勋村原党支部马书记的联系,史亚山来到了村里的铸钢厂上班,每月也能有大几百元的收入,家庭经济有了稳定的来源。好的是,即使史亚山回村上班了,但向正明对史亚山的帮扶至今不断。

  人说一波三折,这话在史亚山的身上一点不假。正当家庭状况开始好转的时候,儿子史云飞在中考的时候因与老师发生口头争执,倔犟地回家不上学了。后来去上海学了半年的电工,他自己发现没有文凭的人不能闯荡天下,却又回来想上学。可是,在这错失入学机会的时候,又有哪个学校的大门为你独开?当然,这事又成了史昌源的心结。好在扬州天海职校是江苏省老促会的“职教扶贫基地”,经过史昌源的上下联系,终于将史云飞送进了扬州天海职校。可喜的是,史云飞在天海学校发奋攻读,不仅当上副班长,还以优良的成绩考上了位于苏南的托普学院,终于实现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梦想。现在,史云飞已经到工厂进行实习,每月拿到千元以上的工资。今年5月1日,史云飞还将所谈的原是同学的女朋友带到家里来让父母看过,直乐得史亚山夫妇合不拢嘴。在这里,我们深深体验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和职教扶贫的魅力。

  现在,史亚山的脸上常挂着笑意。这是枯木逢春,苦尽甘来在脸上的写意。从他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干部对贫困户的真情和帮扶的明显效果。当我们辞行的时候,史亚山还不忘对史昌源和向正明感恩的惦念。难怪,史云飞回来以后,都常到史昌源那里走走。


在史亚山家看望、慰问。左一为史亚山,左二为向正明,左三为史昌源

史昌源在大桥镇三义村一贫困户门前了解贫困户情况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