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情怀铸担当

2024/04/09  浏览量:   作者:重庆市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重庆市老促会和各区县老促会一道,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一个加快、两个更好”的目标,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怀,铸就担当责任,推进老区工作行稳致远。

一、早春会议见行动

龙年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024年3月13日,重庆市老促会革命老区重点乡镇罗云镇召开2024年度重庆老区工作会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杨庆堂副会长应邀到会指导,与重庆市老促会夏祖相会长共同主持启动“老区乡村行”活动。当地党政领导,市、县(区)老促会负责同志,以及老区工作人员共8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对重庆市涪陵区老促会组织以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革命史实创作,获评全国革命老区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的《寻觅一台特殊的收音机》报告文学,《罗云星火耀渝东》情景剧等两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对经所在区(县)老促会与党史办共同申报,重庆市老促会会同中国老促会考察审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功能明显,作用突出,影响广泛的重庆域内7个革命战斗遗址、红色场馆,颁发“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牌匾。

中国老促会杨庆堂副会长主持召开座谈会,会员管理部祝学明部长、宣传部办公室刘鑫主任参加,与重庆市、县(区)老促会的同志们座谈讨论加强老促会自身建设,听取意见建议。

杨庆堂副会长作座谈总结中指出,听了夏会长的讲话,涪陵等区县老促会情况介绍,实地参观考察革命遗址和“微长征”等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对重庆市及区县老促会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感到像火锅一样热辣滚烫,亮点纷呈。一是有为有位。重庆两级老促会在当地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组织、发改、乡村振兴等部门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加强组织建设,创建工作条件,为支持发挥“智囊团”、“宣传队”、“助推器”、“守护者”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有声有色。打造宣传精品弘扬老区精神,率先挂牌建立教育基地,培育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样板,精心组织开展“老区乡村行”活动,推动重庆老区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有力有效。全市老促会系统协同努力,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协调资金44074万元,配合申报争取中央彩票资金1.1亿元,参与项目实施管理,为老区兴办实事好事。值此,特代表中国老促会向战斗在重庆革命老区工作的同志们,表示由衷敬佩、感谢和祝贺!

杨庆堂副会长强调,202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结合贯彻落实中国老促会七届三次理事会及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明确2024年的主要任务,一是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二是扎实开展“老区乡村行”活动;三是围绕助力老区加快发展组织系列活动,2024年举办首届老区振兴发展论坛,召开加强老促会自身建设座谈会,搞好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总结交流;四是启动《中国革命老区史》编集工作。同时,继续做好授予“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牌匾工作,持续动员更多有实力、有情怀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中国老促会,有序实施职教卫生各项工作,开展“饮水思源进老区,助力振兴做贡献”爱心实践活动,组织老区妇女继续开展“巾幅建功”活动。

二、老区情怀铸担当

重庆是座英雄的城市。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孕育形成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的红岩精神。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将老区精神和红岩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岩精神比肩老区精神,在巴渝大地留下感人肺腑的史实。

——城口儿女无私奉献不惧牺牲。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3000多名城口儿女参加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支持红四军由从城口入川时的1.5万余人发展到近10万人,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1935年3月,600多名城口籍红军官兵参加长征,多数人为国牺牲,仅20多人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秀山“红军洞”传诵军民鱼水深情。秀山老区村民李木富等甘冒“通匪”杀头危险,将受伤蒙难的黔东独立师政委段苏权藏进山洞,秘密送饭、疗伤,求助平安归队向任弼时报到,被称为“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红军亲人”。

——黔江人民护送红三军渡江赢得战机。1934年5月6日,贺龙率领红三军急行军来到黔江区,被浪高滩险宽达百米的阿蓬江阻挡。当地群众问讯到江边相送,迅速组织船只将数千名红军官兵及武器辎重渡送过江,为身陷危难的红二六军团提供转战栖息地,开辟了武陵山区革命根据地。

——收存中国军事博物馆的留言条见证拥军爱民情怀。红三军机炮连一排战士夜宿彭水县黄学珍家,生火做了一顿饭,离开时留下“老板,我们吃了你家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的字条。该字条现被收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昭示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历史见证。

——红岩英烈“狱中八条”警示世人。在白色恐怖统治下,130多名共产党人因《挺进报》事件被捕入狱,写下“狱中八条”,嘱托党组织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等方面问题,用鲜血和生命留给执政党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

老促会是在党领导下促进老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她建立的那天起,都以特别的情怀开展工作。重温历久弥新的革命史实,深刻体会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初心使命,感悟爱党信党无私奉献的忘我情怀,从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理想的光芒,更加坚定老促会人服务老区人民的价值追求,铸就责任担当。

一是“智囊团”作用,积极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在一年来,黔江区老促会认真制订调研计划,分段开展三项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得到区长高度重视,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选项。

二是“宣传队”作用,大力宣传弘扬老区精神。与主流媒体合作,建立老区通讯员队伍,组织投稿中央媒体219篇,省市媒体1106篇,区县媒体4686篇。秀山县编绘《红军在秀山》连环画1—7集,传播红色文化。彭水县进入中小学校讲述彭水籍共产党人早期革命活动故事。城口县举办“红军挥师城口90周年纪念活动”,昭示老区英烈忘我牺牲精神。

三是“助推器”作用,凝心聚力推进老区加快发展。一年来,市和7区县老促会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和市内各方支持,共计筹集资金44074.43万元,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基础设施,发展致富产业,改善社会民生,助力老区欠发达乡村振兴发展。

四是“守护者”作用,助力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多方争取资金投入9548万元,挖掘、保护老区革命遗址,建设维护纪念场、馆、园、碑、亭等红色资源项目24项。

三、“微长征”启程乡村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中国老促会响应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开展“乡村行”专项行动部署,组织全国老促会系统开展“老区乡村行”活动。重庆市老促会积极响应,在革命老区“微长征”集结广场隆重举行启动仪式。

“微长征”,是串联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重庆市涪陵区罗云镇战争遗址、战史纪念广场等文化资源,兴建的象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二万五千米红色步道。参加2024年度重庆老区工作会议的80余名代表和当地部分群众,聚集在“微长征”集结广场,由重庆市老促会夏祖相会长主持,中国老促会杨庆堂副会长宣布活动开始,由此启程新时期助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长征路”。

夏祖相主持,杨庆堂宣布活动启动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纪念碑

重庆市老促会以“乡村行”活动统揽全年工作,安排走进老区深入宣传老区精神,开展“寻根问祖”大调研,在接受老区优良传统教育熏陶的同时,助力解决老区群众“急难愁盼”实际问题与困难,力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本质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努力出经验,呈亮点,树典型,吹响凝心聚力老区振兴集结号,凝聚政府、社会、市场互为支撑的有生力量,形成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共同意愿与自觉行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活动效果。工作上坚持五个深入:

一是深入领导。老促会主要领导挂帅,确定副职负责具体抓,落实工作专班做好收集情况,开展督促检查,报告活动情况,挖掘先进典型,总结活动经验等日常工作。二是深入谋划。明确活动地区、主要任务、完成时限、验收标准、要素保障,及着力解决的问题作出总体安排,逐级上报备案,按计划推进实施。三是深入调研。深入老区乡村,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心贴心掌握真情实况,调查红色资源,了解老区乡村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党委、政府提供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抉择选项。四是深入实施。举办专题培训班,推广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功做法,切实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培育示范样板。五是深入推进。适时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工作,培训活动人员,开展检查验收,总结表彰先进。

四、“农文旅”融合发展促振兴

市、县(区)老促会充分发挥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培育以罗云镇为样板的农业产业基础,探创红色文化铸魂,特色旅游助力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胜势,积极探索老区欠发达乡村高质量振兴发展新路。

祭奠革命先烈

“微长征”体验重走长征路

(一)红色文化铸魂

以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革命史为主线,串联罗云镇红色景点,集成革命文物、战争遗址、战史陈列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誓师大会遗址、纪念碑,新建红色文化公园,打造“微长征”文化步道,每面旗帜上标印着当年红军部队番号。发挥老区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旅游,组织组织会员、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党史教育,铸就乡村振兴精神之魂。

(二)基础产业奠基

利用老区自然风光,建成的脱贫攻坚产业基地有利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老区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在区老促会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争取、整合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沿红色景点发展农业产业,打造3000亩兼具观光和油用价值的五彩油菜花田,用“花经济”做活乡村振兴“大文章”。招引返乡建成万吨级榨菜产业园,修建标准化厂房6500㎡,建设榨菜储存、生产、加工链式智能生产线,加强农产品科技研发,扩展酱油、泡菜、预制菜等配套产品生产。

红军长征文化步道纪念墙

万吨级榨菜产业园

创新“公司+农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四种机制实现利益联结。通过集体企业引领,全镇9个村(社区),有7个村成立村级集体企业,承包工程与劳务派遣收入300余万元,获纯利超5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撬动,农户与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由村集体对接企业,整合资源,链接利益,推进文旅项目顺利实施。通过闲置资产激活,利用乡村集体废旧厂房、会堂影院等资产,改建文化设施,支持发展红色文旅产业。通过整合飞地抱团,按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将全镇9个村(居)分组团建设项目,建立抱团发展利益共同体。同时,加强廉洁镇村、文明社区建设,组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和谐,打造乡村振兴发展环境。

(三)特色旅游助力

罗云镇利用所建重庆市最美油菜花基地,组织2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打造吃住游玩购田园综合体,建共享食堂品特色餐饮,开乡村民宿享自然风景,设田间超市卖道地农品,成功举办油菜花节,让游客乘坐直升飞机上蓝天俯览油菜花海,吸引十万游客老区乡村游,获评“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2023年,全镇旅游增收18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60.3万元,村均达17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1500元。用“红色文化”赋能“绿色产业”,走上农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