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全方位落实责任以法制的力量推动老区各项事业振兴和发展

2024/07/08  浏览量:   作者:佳木斯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姜德海  来源:中国老区网

《黑龙江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全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成果,我们按照省老促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全市各条战线边学习、边贯彻、边实践,对标对表《条例》内容,梳理政策依据,明确单位责任,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绿色转型发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发力,让老区人民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祉,以法制的力量推动佳木斯老区各项事业的振兴与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老区今年到位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的衔接资金5.8亿元,实施惠农项目205个,开工120个。农村公路结转27项,已完工4项、开复工6项,招标完成3项,14项正在开展招标准备工作。农村公路结转危桥改造15座,已开工8座,完成招标2座,发布招标公告1座,办理前期手续4座。今年预计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465.9公里,投资7.88亿元。汤原县成功争创省级数字农业试点县,已有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基地1个,省级数字农业试点县3个,智慧农场群8个。天佑通达等5个网络货运平台项目建成运营。举办电商企业对接3次,培育主播70人、运营人员169人。各类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99%。老区“宽带边疆”工程建设沿边沿线基站13个。

二、加速推进老区产业融合发展。桦川县星火朝鲜族村,将全村7220亩耕地全部流转给当地合作社种植有机稻米,劳动力全部从土地中游离出来。该村创办的“庄园壹号民宿村寨”项目,依托特色民宿、民族餐饮、民艺展示以及稻田画等观赏性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民族食品12个品类的打糕、10个品类的泡菜以及米酒、米肠等产销两旺,吸收全村20余人在厂务工。农旅融合采摘园项目建设温室大棚19栋,带动参与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花卉种植合作社项目为村集体创收2万元。村办的网上直播平台宣传星火村的产业和资源,以直播售(带)货构建新型营销网络。2023年星火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78元。在佳木斯市,像星火村这样种、养、加、商全面发展的还有富锦市宋店村、桦川县集贤村、谷大村,桦南县富贵村、愚公村、东柞村等20多个,他们是老区三产融合、经济全面发展的先行者。

三、努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26722户50068人脱贫人口和2262户4338人监测对象已全部完成2024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工作。老区1016个村卫生室实现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共为5个老区县投入400万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完成113名基层人才能力提升任务,500个村级卫生所实现公有产权,91家乡(镇)卫生院、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6所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0.58万人、17.33万人和17.39万人,有效地解决了老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漏保、脱保、断保等未纳入社会保障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困难群体代缴人数4703人。组织用工招聘活动562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26个,带动就业60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00万元。老区教育专项投入63,401.03万元,支出52,611.75万元。

四、推动老区绿色转型发展。一是以科技创新带动绿色转型。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指导华研农业、双盛米业等项目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安排鸿源集团申报水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盛园公司申报紫苏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冰泉多多功能型豆乳粉智能化精细制造关键技术等6个成果转化专项和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的省重点研发项目。二是以黑土保护支持绿色转型。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承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项目,今年实施面积 200万亩。开展增加有机质、保水保肥、控制黑土流失、黑土养育的技术路线。旱田主推扩容保育、增肥补亏修复两种技术模式,水田主推优化培肥技术模式,稳步提升耕地质量。三是以产业调整带动绿色转型。2024年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超过1000万亩,69家企业200多个绿色有机产品畅销省内外。合江省委省政府旧址修缮复原建设东北小延安纪念馆等11个旅游新项目投入运营,前6个月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50.6%。老区新能源项目共建设光伏电站118个,累计发电332078368kwh,总效益38858万元,安置脱贫户13761人。

五、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全市共有遗址遗迹116处,其中革命遗址遗迹91处(占地约为350万㎡)。一是红色精品展陈,开展实践保护。桦南县整合资金1.3亿元,建成了5635㎡省内(县级)规模最大的红色精品展馆,陈设5316件雕塑、实物、图片、文字等珍贵历史文物,对红色资源进行实践性保护。佳木斯市内已建有佳木斯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东北小延安”纪念馆、东北抗战雕塑馆、佳木斯工运史馆等多座红色场馆。近年来,全市红色场馆投资总额7.8亿多元,保存陈列革命文物4.6万多件,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烈士陵园升级,进行专项保护。共获得项目投入0.61亿元,对全市所有的革命英烈纪念设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和改扩建,体现了全市人民对革命英烈的尊崇、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对伟大革命精神的永久传颂。三是红色资源保护立法,启动依法保护。自2023年《佳木斯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颁布以来,市直及8个老区县(市)区共组建了11个宣讲团,以“视、听、触、感”的“沉浸式”体验和“报、网、端、微、屏”等平台载体,先后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地,开展精准化、分众化宣讲,提升了全市上下对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意识和保护观念。四是排摸红色家底,实施标志保护。桦南县老促会先后调查考证了孟家岗镇抗联密营、物资库石垒子群落4个、遗址遗迹7个,出土重要红色文物及证物1000余件,其中被上级博物馆征集300余件。初步统计,全市老区共寻找红色遗址遗迹100多处,并已全部标识挂牌,实行保护。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