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担起促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责任

——广西老促会到东巴凤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调研侧记

2024/07/25  浏览量:   作者:广西老促会 吕莉华  来源:中国老区网

7月的八桂大地,苍翠欲滴,花团锦簇,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怀揣《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赋予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职能,在常务副会长李先明的带领下,广西老促会调研组一行5人耐着骄阳似火的酷热,深入红色底蕴深厚的凤山、巴马、东兰革命老区县开展《条例》实施两年来,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等情况的调研。

红色文化传承好 精神永励凤山人

凤山县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韦拔群组织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百色起义和右江根据地的腹地。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涌现了一大批壮烈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沉淀了浓厚的革命历史文化。

5日,在河池市老促会秘书长黄恒泽,凤山县老促会会长张乔鲜、副会长彭凤森等陪同下,调研组一行首站来到了中亭“红军村”。凤山县政协原副主席罗文岩等候在村门口处,他如数家珍向我们讲述了中亭“红军村”红色往事,这里有三个之最:中国最早实行土地“分耕”制,实现人均有其田种;中国目前最有研究价值且完好保存近百年的“中国土地革命活化石红军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位抱敌跳崖的女红军韦氏送英勇故事……

凤山县政协原副主席罗文岩(左二)向调研组一行讲述了中亭“红军村”红色往事。

踏上了这块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处处看到红色元素打造的红军路、红军田、红军亭、红军山等,走进中亭革命烈士陵园,引人注目的是那阳光下傲然屹立的233棵松柏,每一棵松柏代表着一位在凤山革命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烈士陵园的护栏上,镌刻着一首首承载红色记忆的诗歌;远处断壁山崖上一面飘扬的红旗引人注目。

“那叫什么山?为何那山上插有一面红旗呢”调研组一员不解地问。

“那叫卡层山。是24岁、怀有身孕的女红军韦氏送抱敌跳崖的地方。她这一举动比狼牙山5壮士的英勇事迹早了11年呢”罗老说。

罗老的这句话令大家立即肃然起敬和沉思。北有狼牙山5壮士震撼人心的故事。南有凤山县3个不同战场上先后有7名红军战士(其中有3名巾帼英雄,1对夫妻、1对情侣)抱敌跳崖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烈诗篇。据史料记载: 1930年3月中共中亭支部成立。94年风雨兼程,中亭“红军村”村党支部一代接着一代干,始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守护好这片热土,弘扬好前辈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如今,走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以红色文化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以诗记史、以诗言史、以诗证史,是凤山县一大特色。从县城观音河的护栏到乡镇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护栏;从乡镇的红色遗址展馆到百乐村八龙屯的诗词长廊,很多地方都镌刻着红色诗词,用诗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特有方式宣传革命老区,让更多的人懂得凤山走过的峥嵘岁月,擦亮了凤山革命老区的名片。

第二天一早,调研组一行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翻山越岭,趟水前行,走进百乐村八龙屯“红军村”。这里是凤山农民运动的策源地,是红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团长、韦拔群结拜兄弟廖源芳的故乡。如今是挂了14个牌匾的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基地、中华诗词创作研究基地。令人敬重的凤山县老县长、老促会老会长、老顾问94岁邓成带领调研组一行参观新建的展馆、讲述一个个战斗故事的雕刻长廊、战斗遗址、红军桥,扩建的烈士陵园、烈士安葬墓,修缮了拥有250首诗词大理石碑刻长廊、八龙国民学堂旧址等,这是他向上级争取到扶持1300万元,重新规划整修景象。在这里调研组探访了红军开展革命的驻扎地;登上高山悬崖,感受红军战士宁愿跳崖牺牲也不当俘虏的执着革命精神;爬上山顶战斗遗址,体会战役的艰难曲折和红军战士坚强意志……每到一处遗址遗迹都挂上相关标识,讲述那红色故事。

凤山县老县长、老促会老会长、老顾问94岁邓成(左一)在红军跳崖牺牲地向调研组一行讲述红军跳崖的故事。

“山乡霹雳一声雷,赤帜洪波卷地来。惊破西南天一角,血花化作百花开。”这是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钟家佐为八龙英雄村赋诗一首。邓老离休后,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想尽办法多形式征集红色诗歌,打造了拥有250首诗词大理石碑刻长廊,以通俗易懂的诗词,以红色诗词为精神内核的红色文化底蕴,用红色诗词记录革命老区的故事。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华诗词创作研究基地”。

凤凰村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凤山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县赤卫军总指挥廖由斌烈士的家乡。第二天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凤凰村。据了解,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拿到筹措资金建设了凤凰红色文化园、革命纪念馆、凤山革命烈士纪念园。在这里我们看到,工人们在新建的诗词长廊上忙碌着将红色诗词勒碑上墙……

在座谈会上,在凤山县老促会副会长彭凤森介绍情况。这些年来,县老促会一直注重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树碑立传工作,全县有62处革命战斗遗址,有41处立了碑、亭、烈士纪念园等设施,全县10个乡镇(街道办)都有革命战斗遗址,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特别是利用“红军村”评选挂牌之机,发动“红军村”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新人”宣传活动。利用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和外援,保护了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遗迹。同时,还有多位像邓老那样的离(退)休老干部对家乡的红色资源了如指掌,孜孜不倦地挖掘,不断为保护红色资源鼓与呼,使“红军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多处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龙屯变化太大了!3年前,我们来时有些项目没有或正在规划中,如今都变成现实,一个村庄不仅能修缮保护好革命遗址遗迹,还建成了那么多、那么好的纪念设施,实在不容易。凤山县领导重视对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各部门凝心聚力,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绿色相结合推动老区发展,是一个很好典范,一个标杆。”李常务副会长在为凤山点赞的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大家共同推进东(兰)巴(马)(山)凤红色研学路线、绿色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

打好红绿组合拳 促推康养产业兴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国内双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更是一块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沃土。巴盘屯狮子岩战斗遗址、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师部旧址、韦拔群烈士牺牲地——香刷洞、燕洞会议旧址、弄素兵工厂等。这些遗址遗迹,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黄松坚等革命前辈用青春和汗水、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革命老区的历史见证,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些年来,巴马以红促绿、以绿带红,将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融合,创新走出一条康养产业发展之路。

李先明常务副会长(左三)率领调研组一行在巴马县老促会会长熊朝福(左二)等领导陪同下,来到巴盘屯“红军村”,远眺狮子岩战斗遗址。

7日,调研组一行在巴马县老促会会长熊朝福等领导陪同下,来到了巴盘屯“红军村”。清澈的盘洋河从村边流过,山青水秀、百亩荷田花儿绽放美丽。远眺狮子岩战斗遗址,熊会长讲述1931年春,桂系军阀第七军军长廖磊率其部队和地方反对民团对东(巴)凤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而出现激烈交战的故事。“如今这里是养生打卡地,屯里的民房已成民宿,房屋出租供不应求,村民收入逐年提高”黄剑峰副会长接着介绍说。看着眼前风景如画情形,李常务副会长建议:“红军村是长寿康养与弘扬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好好规划,力争打造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红绿结合的旅游康养示范地。”

据了解,近年巴马县政府筹措资金修缮了燕洞镇燕洞会议旧址、香刷洞周边的基础设施等,一些红色遗址遗迹立碑得到了保护。特别是县老促会换届后,新班子对红色资源保护做了大量调研工作,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调研组一行在巴马县那桃乡廷炉屯与村民一起座谈保护红色资源。

随后,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坐落于西山乡弄京村弄索屯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那桃乡廷炉屯红军标语墙等,当看到陈旧破损的设施,朽烂的物件、风雨侵蚀已看不清字迹的标语时,大家陷入沉思。“革命战争年代,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相关部门按照《条例》要求尽快做好抢救保护工作,不能议而不决,拖而不办。希望乡党委、政府,县老促会及时汇报,尽快解决” 李常务副会长深情地说。

保护利用好资源 推动文旅产业旺

东兰县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的故乡。全县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众多。东兰县委政府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把握好红色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布局,抓住获得广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契机,走好“红绿”相映“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9日一大清早,调研组就来到了拔群广场,参观将军园、碑林园,在这里巧遇一群身穿校服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站在韦拔群、张云逸的雕像前听红色故事。学生们说,他们来自深圳,刚放暑假老师就带领他们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调研组一行登上列宁岩调研时,同样遇到游学团队在岩洞参观学习。据了解,2023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261.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2189.38万余元。其中,列宁岩的游客达到37.86万人次。红色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得益于“红色东兰 绿色崛起”旅游品牌质量不断厚植,将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转化成为带动革命老区群众产业致富的重要力量。

调研组一行在东兰县政协韦主席陪同下登上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调研。

在东兰期间,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老促会的调研活动,书记、县长等领导都在不同场合会见了调研组成员,并介绍了这些年来保护好生态环境,依据《条例》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将武篆列宁岩、巴学红军村、东里村等一带打造成具有观光、体验、富民等多功能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高地。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这次调研活动,东巴凤三县老促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条例》赋予老促会的使命记在心里,把促推老区发展扛在肩上,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和乡村振兴的促推工作,收到了较好一定成效。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