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 浏览量: 作者: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部 来源:中国老区网
刚刚结束了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的全国老区新闻宣传工作暨红色文化传承振兴(鄂尔多斯)会议上作的主旨讲话后,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支树平会长在内蒙古自治区老促会郭启俊会长的陪同下,不顾舟车劳顿和旅途颠簸,顶着炎炎烈日,乘车五百余公里,来到鄂尔多斯各地红色展览馆、红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和红色文化小镇,探寻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故事,感受红色场景,传承红色基因,把刚刚结束的会议精神带到了各红色文化场馆,为老区文化这个“根”文化的永续传承与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典范,是革命战争年代重要的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求解放、共谋发展,成就显著。鄂尔多斯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大门,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如今,鄂尔多斯这颗草原明珠举世瞩目,暖城“羊煤土气”(羊绒、煤炭、高领土、天然气)独具特色,“风光无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世界第一。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特别是红色文化传承振兴,各级重视,真抓实干,落地有声,堪称典范。
在巴图湾,支树平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红色文化小镇。该镇位于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是中国共产党在乌审旗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是中共中央进入陕北后在内蒙古开展革命斗争的切入点,是鄂尔多斯红色革命最早、红色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拥有鄂尔多斯地区党建和革命史上的“十个第一”。特别是2022年以来,乌审旗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牢牢把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深度观照内蒙古革命老区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现实,精心构造“一镇三馆多点”的红色文旅布局。
星火广场,支树平游览了宣誓广场、党徽广场。该广场深19米,宽21米,寓意中国共产党创立于1921年。脚下设计54级台阶,象征着1954年巴图湾村的行政建制由陕西省重新回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怀抱。站在用金色字镌刻的入党誓词前,仰望党徽,神圣感和庄严感油然而生,给人以向上奋发的崇高激励。
走出广场,支树平来到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进行参观。该馆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分为乌审日出、乌审人民向延安、抗日战争中的乌审、乌审人民赢得解放四大板块,涉及22个故事98名人物,主要围绕毛泽东、乌兰夫、那顺德力格尔、曹动之等革命先辈,指挥蒙汉游击队、三五宣言、结安达、芦河保卫战、西乌审起义等革命斗争场景。
随后,支会长又冒雨来到了鄂托克前旗内蒙古城川干部学院和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参观学习。鄂托克前旗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创建的老解放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和重要组成,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蒙古民族工作的桥头堡,是延安民族学院的最后落脚点,也是延安时期民族区域自治试验区民族干部的培养实践地,更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正是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民族干部,才使我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民族地区得以有效落实,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得以实现。
在参观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后,支树平语重心长地说,阳早、寒春这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友人,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为中国解放区的畜牧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以及农牧业机械化的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中国人民世代不能忘记。
阳早和寒春于20世纪40年代来到中国,参与了陕甘宁边区的牲畜品种改良和农业机械化工作,参与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位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这里展示的是这对夫妇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支树平讲到,参观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可以深入了解这对美国夫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感受到他们为了信仰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通过参观陈列馆,人们可以了解到阳早和寒春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帮助中国人民。参观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那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的致敬。通过这样的参观,人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国际主义精神的可贵,以及在困难时期坚守信仰和理想的重要性。
在参观完系列红色场馆后,支树平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的红色文化就是“根文化”。我们党领导老区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所创造的红色文化,是两个结合的产物,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老区文化有着丰富内涵,其中老区精神是她的灵魂,革命文物、红色场馆是她的载体,社会各界人士创作的大量文学文艺作品,是她的具体成果和展示。老区文化有着独有特征,红色是她的基因底色,革命性、人民性是它的鲜明特点。作为老区建设促进会,作为老区工作者,就是要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深入对老区红色文化的认识和认知,特别是要深化对老区红色文化特质的认识和认知,深化对老区文化先进性、斗争性、创新性、实践性、人民性等文化特质的认识和认知,铸好老区文化的“魂”,守好老区文化的“根”,尽好老促会的“责”。
在考察鄂尔多斯红色文化场馆途中,支树平等一行还参观了内蒙古宝丰能源高端煤基新材料领军企业、实地察看了黄河“几字弯”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歼灭战城川镇二道川防沙治沙工地现场和目前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新能源项目基地。
当听到内蒙古宝丰能源高端煤基新材料领军企业,遵照习主席考察时鼓励提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指示要求,仅仅利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生产出了世界顶级一流的高新材料,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企业时,支树平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煤碳行业的一员老兵,为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感到由衷地高兴,你们不愧为中国科技创新、技术领先、行业领军、世界一流的科技型绿色智造企业,为国争了光,为中华民族添了彩。
在黄河“几字弯”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歼灭战城川镇二道川防沙治沙工地现场,当看到昔日光秃秃的沙丘,如今变成了成片的绿洲时,支树平赞许地夸到,你们积极响应党中央、习主席的号召,向沙漠要生态,向荒丘要绿洲,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还打造了“林光互补、草光互补、农光互补、工业旅游”等科学有效的综合治沙模式,为世界治沙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
当看到国家能源集团打造的一排排、一片片,铺天盖地、漫山遍野的光伏发电板,规则有序地镶嵌在鄂尔多斯西部万亩草原上,仅这一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76亿度,每年可实现收入21亿元,支树平赞叹地说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光伏是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在内蒙古革命老区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光伏产业是造福老区的燎原之火,更是照亮老区和老区人民通往振兴和幸福之路的心灵神灯,为革命老区早日实现“一个加快”“两个更好”目标,必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老促会宣传部部长谭连兴、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总编辑胡佳、内蒙古老促会副秘书长王宝、鄂尔多斯市老促会副会长温明等陪同考察调研。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