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浏览量: 作者:吴燕芳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在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和新中国75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如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牵头市银发阅读领读团赴江苏红军小镇江安镇,与红军小学的师生们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阅读活动。
江安镇,是如皋革命老区的一块红色高地,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这里就有了共产党的活动。1926年9月,直属中共江浙区委领导的中共如皋独立支部在鄂埭村成立,1928年党领导下的如(皋)泰(兴)“五一农民暴动”威震大江南北。1930年4月在周庄宣告建军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将战火燃遍八个县,为日后江海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处红十四军以及当时苏中第三行政区、如皋党政军机构主要活动地域的东燕小学,于2020年经中国工农红军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更名为红军小学,这是一所具有丰厚红色底蕴的乡村小学,也是南通、如皋红色教育基地。
活动开始,江苏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南通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如皋市朗诵学会会长徐芹霞老师为孩子们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和如皋革命斗争史,她从巴黎和会的屈辱,讲到五四运动的抗争;从陈独秀、李大钊传播共产主义理想时的艰苦卓绝,讲到陈延年、陈乔年年轻就义时视死如归的悲壮;从伟大领袖毛泽东走出韶山冲,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再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讲到它在江苏大地上的辉煌业绩。一帧帧精心准备的图片,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描述,将孩子们带到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让他们对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们的红色故事讲述、经典作品朗诵、红色歌曲演唱,与银发阅读领读团爷爷奶奶们表演的诗朗诵《秋韵里的中国》、歌颂红十四军的《永恒的丰碑》、展现如皋英烈形象的情景讲述《无悔的选择》等节目相辅相成,既讴歌了如皋老区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又体现了红色传承。近两个小时的活动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震撼,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期盼着能再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为激励革命后代当好红色基因传承者,我们特地挑选了该校在读的4位英烈后代,向他们赠送了红色书籍和衣物。英烈后代们表示,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建设美丽家乡,并当好红色文化的宣传者。
近几年来,如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不断开拓思路,在发挥红色资源的活化作用、赋能乡村振兴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立足赓续,积极参与红色书籍编写。2019年,与市委党史办共同编撰出版了《如皋革命老区发展史》,接着,又继续联手编撰出版了介绍如皋红色资源的专题读本《雉水映初心》,为机关、学校、社区及各类单位开展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添了教材。二是立足教育,竭诚助力品牌打造。以在校生为重点,牵头市教育局共同开展了具有延续性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明确六大类活动内容。建党100周年之际,与市教育局共同举办如皋红色故事讲演大赛,42个节目参加决赛,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红色宣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了学校思政教学内容。将市内重要红色资源所在地、纪念场馆和红军小学列为老促会老区宣传联系点,主动为其策划活动、撰写稿件,在助推宣传的同时,提升其影响力。2022年,牵头市红十四军纪念馆申报全国革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获批,如皋红军小学特色办学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先进单位,各类荣誉纷至沓来。三是立足创新,精心赋能红色文化建设。2018年以来,驻会人员结合如皋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英烈事迹等,自主创作了8部舞台表演红色剧本,分别由机关、学校、社区和老年文艺团队排成节目巡演,并在比赛中获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市现有红色文艺节目的短缺。如皋市银发阅读领读团是一个隶属于如皋市全民阅读办的老年公益团队,集创作、宣讲、表演于一体。老促会派出一名驻会老同志担任该团成员,一方面以红色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各项活动,另一方面,借助这个平台,把如皋红色资源宣传纳入活动内容。2022年以来,该团队已到全市村(社区)、学校、单位开展红色主题宣传活动37次,每场都有红色讲演节目,让如皋红色资源更多的走进了基层、走进百姓心里。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