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实现农户与村集体双增收

2025/01/03  浏览量:   作者:潜江市老促会 秦开珍 马珠  来源:中国老区网

新年伊始,湖北省潜江市老促会会长何伟率调研组一行走进老区镇高石碑镇,只见道路干净整洁,新式路灯整齐划一,兴隆河水波光粼粼,风力发电的大风车随风微微转动,虽是腊月隆冬,该镇仍呈现出一派和美的田园风光。

在与该镇党委负责人交谈中得知,近年来,高石碑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实现农户与村集体双增收。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盘活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全镇实施“收入倍增工程”,用好资产清理、债权清收、居间服务、“一事一议和以资代劳”四种方式,盘活资产、激发动能、增收致富。截止目前,全镇村集体资金超1820万元,年收入过10万元村23个,积累超100万元的村6个、超50万元村8个。通过三资清查,理清村级资产资源底数,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收入800.82万元;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以清收历欠款等方式化解债务问题,清收历欠往来现金127.67万元;通过推行“一组两作区”土地流转,收取居间服务费445万余元;通过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收取“一事一议”和“以资代劳”资金91.27万元。

坚持“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组两作区”的土地流转,即各村以小组为单位,将集体土地分为“自种区”和“流转区”,“自种区”规划在村组附近,便于自行耕种的农户承包经营;其余地块由村集体负责统一整合进行流转,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形成“流转区”,通过土地整合,新增流转面积9553.94亩,累计流转面积42377.46亩,涉及流转农户3626户,村集体通过收取流转管理服务费增收353.32万余元,“流转区”农户流转土地同以往相比平均每亩增加300-400元。

坚持“新型农业”,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在取得了农户集体双增收的同时,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空间带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全镇发展家庭农场共179家,农业专业合作社58家,新增34家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就业岗位130余人次,通过规模化连片种植虾稻、半夏、小麦、玉米等作物,有效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亩均收益可达2000元以上。对比分散经营,“一组两作区”模式每年约可为经营主体节约成本5-7万元。

坚持“农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围绕汉江-兴隆河生态风光带建设,充分发挥水、林资源禀赋,精准定位目标人群,重点瞄准以休闲、康养、乡村为主的旅游消费群体,打造多种业态融合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大力发展运动式休闲游。依托“一道一堤一水一林”,举办徒步游、自驾游、畅游汉水、自行车赛等特色活动赛事,打造特色骑行、水上运动、绿色慢跑、休闲垂钓等运动休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田园式康养游。依托汉江、兴隆河生态林、烂漫桃林等景观景点,结合家庭农场等田园风光,积极开发汉水沙滩、养老基地、天然氧吧等项目,为中老年人提供原生态的养老场所,打造康养家园。大力发展沉浸式乡村游。以窑堤村、兴隆村、窑岭村等为重点,以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为主题,定期举办帐篷音乐节,让游客玩得尽兴、住得舒适、吃得开心。

坚持“共同缔造”,建设和美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缔造和美生态宜居乡村。强化分类施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根据环境基础、村级积累和民风差异,分类建立8个“示范村”、8个“提升村”、10个“整治村”。坚持共同缔造。建立“政府主导、村级实施、全民参与、社会响应”多元参与机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把群众关心的路修通、河疏清、灯点亮、田整平、垃圾运走、厕所改好;打造最美道路、最清河渠、最美庭院、美丽塆台,擦亮绿色名片。深化乡村治理。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实施“积分制+红榜制”,开展积分创建,设置兑换超市,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以“红榜”形式上墙公示,唤醒群众集体意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安居乐业,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精组谋划和组织。该镇党委书记杜华安表示,有志者事竞成,高石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