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浏览量: 作者:费士忠 来源:中国老区网
3月24日,江阴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在澄江街道组织召开乡村振兴主题观摩会,来自各镇街分会及市老促会全体同志,在澄江街道党委副书记卢芳陪同下,实地考察了澄江电商产业园、天鹤社区智能治理平台等示范点。这场以"直面转型阵痛 探索振兴新路"为主题的观摩活动,展现了主城街道在产业迭代与基层治理中的破题智慧,为江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新样本。
观摩活动:解码澄江街道高质量发展密码
在澄江电商产业园内,参观团目睹了传统商贸重镇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这个由老工业厂房改造的产业载体,集聚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等新业态,目前入驻企业达127家,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这里曾是低效产能聚集区,通过三年腾退改造,亩均税收从3万元提升至25万元。"讲解员的介绍引发阵阵赞叹。
天鹤社区的智慧治理中枢则展示了另一种转型路径。大屏上实时跳动着"智慧养老""平安网格""垃圾分类"等数据模块,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澄心办"小程序如何实现居民诉求5分钟响应机制。"我们在全市首创'社区数字驾驶舱',整合28个部门数据资源,网格事件处置效率提升60%。"社区书记的汇报让参观者频频举起手机记录。
邱振海:直面挑战的澄江答卷
"作为贡献全市15%GDP、20%财政收入的经济强镇,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澄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邱振海在经验交流会上坦言,辖区三个工业园区累计拆迁工业企业500万平方米,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高峰期的286家缩减至103家。但2023年实现GDP697亿元、财政收入25亿元的成绩单,印证了"腾笼换鸟"战略的初步成效。
这位主政者用"三个前所未有"概括当前形势:土地资源约束前所未有,环境容量压力前所未有,产业升级紧迫性前所未有。面对挑战,澄江街道坚持"两手抓"战略:
产业转型:规划建设8平方公里"澄江数字谷",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三大产业集群,已引入华为(江阴)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
社区治理:创新"红色物业+智慧平台"管理模式,在37个安置房小区实施"安居焕新"工程,物业费收缴率从42%提升至89%。
"我们算过一笔账:每腾退1亩低效工业用地,可释放3亩城市发展空间;每引进1家数字经济企业,单位面积产出是传统制造业的8倍。"邱振海用数据诠释转型逻辑,2024年街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过百亿元,占GDP比重突破15%。
薛良:为老区振兴注入新动能
市老促会会长薛良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澄江作为江阴"北战"战略主阵地,要当好城乡融合发展的"领跑者"。他提出四大实施路径:
队伍建设筑基:构建"街道-村社-网格"三级联络员体系,实施"头雁领航"工程,
产业振兴强核: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扶持示范企业,打造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红色铸魂聚力:修缮保护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开发"重走东进路"等研学路线,年接待量目标50万人次;
民生保障固本:冠名扩容村级关爱基金,创新"乡村产业共富工坊"等就业帮扶模式,确保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200万元的村社动态清零。
实践启示:城乡融合的澄江解法
观摩会形成的共识显示,澄江街道的探索为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启示:
空间重构:通过"工业上楼""垂直工厂"等模式破解土地瓶颈,天鹤科技园容积率从0.8提升至3.0,相当于再造2个同等规模园区;
动能转换:建立"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培育梯队,目前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1%;
治理创新:开发"澄意达"民意直通车系统,累计解决停车难、充电桩短缺等民生问题23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7%;
文化赋能:建设"江潮记忆"文化廊道,活化利用7处工业遗产,年吸引文创企业32家,创造就业岗位1200个。
站在观摩会现场,澄江电商产业园内主播们的带货声与天鹤社区智慧大屏的数据流交织成动人乐章。这座承载着江阴改革开放记忆的滨江城镇,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发展模式变革,用“数字+”和“治理+”双轮驱动,书写着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答卷。正如薛良会长所言:“当'老区精神'遇见'数字浪潮',激荡出的必将是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编辑:赵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