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浏览量: 作者:红安县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将军故里,英雄红安。乡村四月,草长莺飞,和风扑面。
4月24日,湖北省红安县老促会组织各乡镇老促会分会长到火连畈茶场召开“弘扬红色文化建设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
火连畈茶场位于红安县中北部,东临游仙山,西滨倒水河,南接红色名镇七里坪,北接县主城区,距县城 11 公里,农业人口 2343 人,企业人口 647 人,版图面积 13.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4280亩,茶园面积 3500 亩,森林面积 7300亩,火连畈水库水域面积 3600 余亩。2023年3月,被授予“湖北省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在汪奠川广场,大家驻足鞠躬行礼,了解烈士的英雄事迹。汪奠川 (1904-1928) 原名汪世杰。火连畈茶场团山村汪权人,是黄麻起义领导人和鄂豫边红军创建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党组织派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成立农民自卫军。1927年初参与组建黄安县农民自卫军。不久被派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返回黄安,任黄安农民自卫军指导员。9月指挥农民自卫军打击反动武装,肃清地方反动势力,积极为发动农民暴动进行准备。11月3日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并任起义总指挥部成员。11月参与领导发动黄(安)麻(城)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担任参谋长。与潘忠汝指挥鄂东军第一路到黄安南乡打击地主武装,支持南乡人民斗争。旋即参与指挥黄安突围战斗,率鄂东军余部转至木兰山进行游击活动。1928年1月,鄂东军改称工农革命军第7军,任参谋长、第7军党委委员。3月第7军分四个大队分散游击,他率一个大队在黄陂、孝感一带打击地方反动武装,多次取得胜利。4月间在黄陂汪家西湾筹款时,被国民党军包围,壮烈牺牲。
缅怀先烈,大家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2021年,火连畈村“两委”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多方筹措资金,共投入300多万元,分三期建设了汪奠川广场及
红色文化长廊,汪奠川的亲属主动捐资2万元,为建设添砖加瓦。边走边看,红色文化长廊浓缩了火连畈的人文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李先念、江泽民、乔石、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火连畈视察关怀,董必武1958年3月12日视察火连畈,1959年12月亲笔题写“火连畈水库”库名,这些都是茶场人民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在60年代到90年代,火连畈曾经历了计划经济的腾飞,是全县经济工作的样板,2012年后,火连畈茶场又大步迈开了美丽火连畈建设的新步伐。
沿环火连畈水库彩虹路来到枫林岛,高河村女支书徐霞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一到秋天,岛上枫叶红遍,与湖水交相辉映,美轮美奂的景色引来众多的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每天小汽车停几里路,如何发展乡村旅游,老促会领导与女支书共同探讨,出点子,谋发展。
来到美丽乡村高河村罗家湾,一棵红军树遮天蔽日绿荫如盖,村庄错落有致干净整洁,15户68人的小山村自筹资金50多万元,拆破旧、建广场、驳塘岸、安护栏、修水井、铺管网、扩道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在红军树下畅谈,感受乡村变化。1926年,火连畈一带建立了中共党组织,高厚卿、徐仕奎等共产党人、乡村农会、农民自卫队干部,经常深夜在大树下开会,商议开展当地打土豪分田地和革命斗争。“黄麻起义”后,1928年至1932年,红军、地方革命武装常常在游仙山区与国民党展开战斗,罗家湾成为革命武装游击地,大朴树成为革命军队的联络集结点,树下的青石板成为革命队伍的天然宿营地。新中国成立后被当地百姓称为“红军树”、“英雄树”。
在农产品加工园,现场了解茶场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一是做好“两茶文章”,二是绘好“山水图”,三是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路。
随后召开专题会,茶场党委副书记吴茂持汇报了火连畈茶场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的工作经验。
会长王旺松在专题会上强调,今天把大家召集到火连畈看什么、学什么、回去要干什么,请大家分别发言,火连畈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历史,茶场党委珍爱红色资源,传承赓续革命精神,成绩有目共睹,火连畈规模不大,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艰难回旋,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红红火火,旧貌换新颜,茶场因地制宜,争取政策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乡镇要学习借鉴火连畈的经验,努力搞好本乡镇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美乡村的建设。
各乡镇分会长简要汇报了本乡镇的工作,副会长吴家永、刘兴吾一一点评、总结。在县老促会的领导下,各乡镇围绕弘扬红色文化,建设和美乡村比学赶超,再立新功。
编辑: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