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发展合力

2021/06/16  浏览量:     

  南通市海门区位于长江入海口,与上海市隔江相望,是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近年来,海门区老促会按照中国老促会关于“进一步发挥传统媒体、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优势”的要求,继续下大力做好以纸媒为依托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其中把订阅《中国老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订阅数量稳中有升,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3900份以上,今年订阅3965份,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县级市前茅,多次获得“全国老区宣传工作特等奖”,会长陆海忠被中国老促会评为2020年度“优秀通讯员”。

  一、顺应时代脉络,把传承红色基因做深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老区特色和资源禀赋,谆谆教诲“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当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全国人民使命在肩、任重道远,需要强大的力量支撑和不懈的精神洗礼,这就要求我们永远珍惜和铭记老区人民的牺牲精神,发扬光大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百折不挠,矢志奋斗,标注了一个时代的信仰高度,铸就了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中国老区建设》作为红色期刊方阵,释放出了红色的正能量,展现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历程,陶冶了老区儿女爱国、爱党、爱家的高尚情操,其核心基因就是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激励。

  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其意义还在于始终具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巨大作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遵循和精神支撑。鉴于此,传承红色基因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精准定位内容,不断拓展内涵,突出把积淀的老区精神,一年一年宣传好、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老区人民建设老区意志斗志,让老区人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发展,体会真真切切的获得。

  二、优化组织机制,把红色基因传承做实

  《中国老区建设》刊物,是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面对传统媒体受到的挑战,海门区老促会坚持把订阅红刊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适时召开常务理事会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中国老区建设》订阅工作,征订原则从“稳中不降”调整为“稳中有升”。会长带头走部门、乡镇,进学校企业宣传、订阅。同时鼓励老教师、老党员及社会志愿者共同组织征订。

  为确保任务目标实现,注重与机关部门、单位密切协调沟通,集聚资源力量,形成合力。对镇村、企业、学校,通过送“红刊”、开展学刊用刊心得交流、征文活动、联合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等方式,把工作做实。据统计,近年海门区老促会系统被各种媒体录用的传承“红色文化”文章、音像作品均在200篇以上。

  针对财政预算指标连续压缩等情况,为落实订阅经费,严格控制其他费用指出,机关部门、区镇、村从党费、老干部活动经费中列出专项订阅经费。还通过募集社会资金用于红刊征订。在订阅经费保障上,通过老促会广泛深入的宣传,乡镇、村的订阅经费基本形成由乡镇党务部门扎口、财政统一预算格局,建立了稳定的投入机制。

  三、延伸宣传触角,把红色基因传承做活

  深化红色传统教育,是海门区老促会“十四五”老区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结合建党100周年,筹划编纂《海门红色故事选》,会同有关部门挑选培训志愿人士,到村(社区)、学校宣讲革命斗争、建设发展和改革成就等故事,让老区人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熏陶,接受老区精神教育。

  位于正余镇的“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七一前夕开馆,动员机关、社区结合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春游”“红色夏令营”等活动组织观展。组建“海门老区‘红印’艺术团”,以“老区人民心向党”为主题,编排音诗舞情景剧,在全区组织巡演,把海门1927年以来的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和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积淀在海门热土上的红色基因、老区精神植入人民心中。

  注重开发整合各类红色资源,以正余镇红色遗址为龙头、以运河精神为引领的红色广场已经启动。策划资助升级版三星镇“苏中抗战史料馆”、常乐镇“九龙岛湿地文化公园”和余东镇“老街”开发项目也在实施,红色旅游的集聚连带作用逐步显现,将成为海门老区热土上传承红色基因的序列基地品牌。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老促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