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南平市老促会:在黄仲咸教育奖学金发放中,注重做好育人工作的体会

2021/12/04  浏览量:     

  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虽然存在着文化和制度的差异,但“育人”是教育的普遍共识。黄仲咸教育奖学金发放工作是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和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一项持久性的助学育人工程,自2002年起,已经连续十九年扶持全省老区山区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高中在校生11万多人次,发放奖学金7500多万元,其中南平市达1.9万多人次,发放奖学金1344.6万元。黄仲咸老先生信任老促会,把教育奖学金发放工作交给各级老促会,做好黄仲咸教育奖学金的发放工作不仅是我们老促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已成为南平市老促会日常工作的一张“名片”。总结十九年的发放工作,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育人是教育工作的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同时还强调,“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这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发展、对教育总要求的新认识、对教育工作目标的新要求。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黄仲咸教育奖学金发放的过程中,南平市老促会不忘初心,注重把习总书记关于育人的论述和发放工作有机结合,重视对受奖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将黄仲咸先生的生平简介印在每个受助学生领取奖学金的信封上,供大家学习,力求做到既“给物”又“给心”。十九年来,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4.5万多份。特别是长期以来坚持集中发放,在发放仪式上,有学校德育教师介绍黄仲咸先生的生平事迹,有各年段的学生代表受奖感言,还有县(市、区)分管领导到会讲话,鼓励同学们要以黄仲咸先生为榜样,刻苦学习,传承“大爱”精神,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同时,还要求每位受助学生要在深入了解、深刻领会黄仲咸先生艰苦创业、感恩爱国、乐于奉献精神的初心,认真书写感恩书信。例如,他们在来信中写道,“如今的我已不再自卑,是黄仲咸老先生那数十年风雨冰霜的经历,让我学会了贫困并不可怕,凭借着决心与努力仍然可以到达成功之巅。”“从您的身上,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上天从未抛弃过任何人,只要自强不息,终究能从困境中突围,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黄仲咸教育奖学金已陪我走过了漫漫三年,当我又一次捧着这熟悉的红信封时,心里更多的是一份感激与责任,薄薄的红纸袋里承载的是满满的爱心与希望。”

  从2008年开始,我们市老促会每年都把受奖学生的感恩书信进行收集整理,邀请南平一中、高级中学等学校资深语文教师与我们老促会领导组成评审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对收集到的感恩书信进行评选,把评选出优秀的书信编印成《感恩的心》书信集,作为深化学生思想教育的读本,评选出名次的还给予适当奖励。历任会长坚持不懈选编《感恩的心》书信集,截止目前已编印至第十一集,这项工作在全省独具特色,得到了省老促会和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教育之本应该落实在“德”上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黄仲咸先生15岁远赴异国他乡,经数十年打拼,将其在海外苦心经营近70年积攒下来价值数亿元的资产(包括南安必利达大厦、厦门必利达大厦、南安市60亩土地、1.1万两黄金和800多万元存款)悉数捐赠出来,独资创办了“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把助学扶贫活动范围从老家南安扩大至全省老区山区。

  黄仲咸先生对公益慈善事业慷慨大方,个人生活却十分俭朴。他平时和员工同在一张桌子上用餐,不允许伙房为他个人搞特殊化伙食。他一顶帽子戴了三十几年,一件衣服穿了十几年,一张饭桌用了五十年,一张床铺睡了半个世纪。他生前常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就快乐,我就高兴!”“我回到祖国,只是希望能实实在在为国家做点实事。”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许集美曾问过黄仲咸先生,为什么不像其他海外富商,一边赚钱一边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他说,“钱是赚不完的,而人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想把手中的公益事业办好,非全身心投入不可,所以我只能放弃赚钱来做更有意义的事。”很多拿过奖学金的学生在给黄仲咸先生写信中说以后会报答他之类的话,他在回信中说:“不用报答我,你长大后,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报答祖国就可以了”。因此他们后来在信中写道:“‘受国恩不报者,国弃之;受民恩不报者,民唾之!’因为感恩才让我懂得生命的真谛,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情义,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枯竭,薪火相传,才能生生不息。今后我必将持之以恒,勇于担当,用爱点亮一盏盏心灯,将黄爷爷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在黄仲咸先生精神的鼓舞下,同学们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有的重返校园,有的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圆了大学梦。

  在受助的学生中,既有一些不负众望,考上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顶尖大学,又有一些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成为博士的学生。还有一些受黄仲咸先生精神鼓舞,传承黄仲咸先生爱心,学有所成后回报家乡的学子。例如,建阳区受助学生杨敏捷,2018年在复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入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瓯市受助学生张三妹,大学期间通过学费贷款完成四年学业,现已在福州买房定居,还为父母买房,安顿老人的晚年生活,平时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爱心公益活动,在疫情期间积极捐款、捐物,回报社会。建瓯市受助学生吴威庭,大学毕业后传承爱心,2016年为家乡川石乡后洋村路面硬化工程主动捐款5000元;2014届邵武市受助学生陈淑婷,在大连理工大学念书的暑假期间,前往贵州参与暑期支教,投入扶贫工作,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在校期间获得社会工作奖学金和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三、要继续为助学育人发力

  “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先行,是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形成价值引领、人格养成、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一项伟大的永续工程。“少年强则国强”,做好黄仲咸教育奖学金的发放工作,能让受助学生感悟到手中的奖学金是黄老先生对他们的深深期盼,是自己对祖国、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也是我们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好抓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把黄仲咸先生艰苦创业、爱国爱乡、倾资助学、造福桑梓的典型事迹和高尚品德纳入学校常规德育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受助学生成长档案,对他们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不仅要掌握受助学生在中学、大学的学习情况,还应该了解掌握他们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的工作情况。认真搜集整理那些勤奋学习、艰苦创业、传承黄仲咸先生“大爱精神”的典型事迹,适当时候可以请他们回到母校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同时,还可以将其事迹编成剧本、书刊,激励青少年,让他们学有榜样、行有方向。此外,我们还应当广泛宣传黄仲咸先生倾资助学、以德育人的精神,动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来关心老区山区的教育事业,让闽北红土地上的孩子们更好地接过黄老先生的“接力棒”,当好“传承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南平市老促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