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

——从泰州市蒋垛镇实践看黄桥老区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2/08/12  浏览量:   作者:泰州市老促会 陈扣喜  

今年是新四军黄桥战役胜利82周年。“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82年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挥新四军7000余人,在黄桥决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国民党反动顽固派的进攻,取得了歼敌1.1万余人的辉煌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决战期间,黄桥老区人民自发组织起来,帮助修工事、运弹药、 抬伤员,送水送饼慰问子弟兵,在苏中大地上展现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壮丽画卷。黄桥决战所体现出来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的拼搏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等黄桥决战精神,正成为黄桥老区人民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蒋垛镇地处泰州市姜堰区通南高沙土地区,是黄桥老区乡镇之一。城镇面积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万人。由于地处偏僻资源匮乏,经济社会发展在姜堰区一直处于后进状态。但蒋垛镇党委、政府和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从高沙土中“拔穷根”,致力于逆境中寻“致富经”。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蒋垛镇大力发扬黄桥

决战精神,不断挖掘黄桥老区精神的时代价值,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出了一条“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蒋垛模式”。去年,蒋垛镇在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名列第四名。他们的探索既具有实践意义也具有时代价值。

第一,爱党信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金寨时指出:“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蒋垛人民对党始终有着听党话跟党走的朴素感情。是姜堰区第一位党员、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也是苏中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红十四军战斗过的地方。正因为人民群众爱党信党,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军民一心,所向无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蒋垛镇充分认识到,爱党信党是战争年代我们取得胜利的力量之基,也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力量之源。为此,他们一是讲好红色故事。蒋垛镇打造了苏中苏维埃红色主题公园。成了泰州市红色一号线路,2021年,晋升为国家AAA景区。蒋垛镇组织党员干部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根植红色基因,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从而不断增强全社会信党爱党的自豪感。二是党建引领保障。蒋垛镇17行政村有16个是省经济薄弱村,他们聚焦弱项短板,在全镇2000多名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乡村振兴大讨论,凝聚共识,激发斗志;通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一批会干事能干事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组织中,去年仅调整上岗的退转军人就有62人;通过开展特色化“业务小灶”等形式的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通过以“两社联动”(就是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点燃党员干部做领办增收项目的“冲锋旗手”,做领衔争先领先的“先锋旗帜”,做领跑产业振兴的“领航旗舰”,用党建力量跑赢乡村振兴新赛道,真正使每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每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而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爱党信党的责任感。三是问在前定于议。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做?蒋垛镇形成了一套问在前定于议的工作流程。干什么——问计于民,通过走访座谈摸底,了解基层和群众所思所盼;怎么做——议后再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严格按照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和村民代表审议程序,对年度工作计划反复酝酿,线上依托“先锋E家”微信群,将承诺清单上网“亮一亮、晒一晒”,确保多渠道听取群众对年初计划目标的建议,使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深入人心。问在前定于议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从而不断增强全社会爱党信党的使命感,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听党话跟党走小康路上有奔头,从而不断激发了基层和群众乡村振兴无限的创造力。

第二,艰苦奋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艰苦奋斗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事业前进的精神动力。蒋垛镇地处偏僻,土壤沙化,资源禀赋劣势制约了蒋垛镇的发展步伐。对他们而言,靠等靠要,实现不了乡村振兴,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推进乡村振兴,这就是在无路中找出路、将死路变活路、使穷路变富路的过程。在无路中找出路,就是要在无中生有中做文章。通过主动出击,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他们打造了泰州绿色新材料工业园,近几年工业园产销两旺,去年全园区工业开票销售15亿元,今年有望达到20亿元。将死路变活路,就是要使区域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前几年该镇关闭了一家年产值30多亿元的化工企业,镇里失去了纳税大户。发展的阵痛使他们找到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应有之路,这就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使“田园”变“庄园”。天蓝了,水清了,招商环境越来越好了,引得一些企业纷至沓来,仅新材料工业园每年就能新增3—4家亿元企业。使穷路变富路,就是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让“土圪塔”变“金窝窝“。近几年蒋垛镇加快高效农业型、生产加工型、服务生产型等“两社联动”项目的推进力度,打造绿色农业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以高效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为主线,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蒋垛镇盐大村,三年前集体纯收入仅有6万元,去年,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国企鑫荣懋公司合作,联手种植草莓780亩,村集体、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入股360万元,当年实现产值近亿元,村集体收益近22万元,带动300多个村民就业,农民获得租金、股金105万元,工资性收入380万元。今年,该村注入上级项目资金2000万元入股,在包括盐大村在内的周边5个村,建立了一个3000亩草莓种植基地,由盐大村主导,招引草莓干、草莓酱等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含金量”,让小草莓做成大产业,产生大效益。

第三,依靠人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立足之本。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蒋垛镇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三着并举,努力使乡村振兴工作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一是多触角融入。就是通过代表视察、有事好商量、线上线下等形式多途径走下去请上来,既有智囊团的精英恳谈,也有田间地头的走访,全方位多平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让乡村振兴要做的与群众心中想的合拍。二是做示范引领。村民是否参与事关“两社联动”成效,蒋垛镇坚持把村民认同、村民参与、村民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坚持党员干部主动参股、带头示范,农户自愿申报,不搞一刀切,变“要我入股”为“我要入股”。注重方式方法,按照“求好不求快、求优不求多”的思路,进行分类施策、精准指导。通过示范引领充分激发了广大村民的参与热情。目前,全镇15个“两社联动”项目已有7个项目投产,8个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中。去年,该镇I7个村集体总收入910万元,村平53.5万元。2020年通过脱贫攻坚“省考”验收,2021年,荣获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单位。三是出政策激励。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以政策撬动全社会的创业热情。该镇围绕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出台优惠政策。镇设立500万元的乡村振兴“资金池”,以及部分镇属集体资产可以评估作价注入村集体用于项目投入,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作为启动资金,倾斜重点村、先行村,好项目、优项目,培育示范、选树典型,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目前村企联建的绿色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通过集中回收废料加工再利用,预测村集体年收益100万元以上。该镇还想方设法吸引人才向蒋垛回流,向农村集聚。该镇兴港村孟氏兄弟在外从事造船、风力发电、酒店、物流等产业,兄弟俩拿出800万元为村里进行河道生态护坡、亮化美化。去年,兴港村与他们的产业连接配套,兴办两家贸易企业,使该村集体年收益增加40万元。

第四,开拓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胜之道。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对照20字的要求,如何写好这篇大文章,蒋垛镇坚持以创新引领,不断摸索乡村振兴的制胜之道:以“四新”闯出乡村振兴新天地。一是在新产业上融入“专”。走科技兴农、数商兴农之路,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化建设,多渠道加强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民”队伍。该镇聚焦农民实用技能,充分运用专家讲师、种养殖基地等资源载体,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示范讲解,开展特色化“业务小灶”,形成“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联动效应。在新模式上融入“准”。这就是实现政策扶持精准化,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广产前项目支持、产中技术帮扶、产后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扶持模式,破解涉农资金短缺难题。该镇将堰春、和合特色农产品申报为省级知名商标,包装成为旅游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销售效益。在新业态上融入“联”。这就是联动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产加销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地处红色主题公园的蒋垛村捷足先登,成立了润民文旅公司,村社深度融合,共同吃上旅游饭,联动周边农业采摘园,水美乡村、农家乐、垂钓场,每逢节假日,这里满眼都是外地旅游团的小红旗。去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销售维财猪头肉、吴锦记茶干等特色农产品1100万元,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实。在新优势上融入“特”。这就是依托

“头雁”项目引领,“龙头”企业带动,深度开发田园景观、绿色种养、乡村风情等乡村生态禀赋,打造与生态资源有机结合的特色产业,使绿色农业成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奔头的新型朝阳产业。去年,国家级龙头企业——鑫荣懋果业科技集团在蒋垛镇建成700多亩草莓基地,带动周边镇区10多家草莓规模种植户,带动本地150多名农民就业,亩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

五是共同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后,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更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蒋垛镇三管齐下,构建共同富裕保障线。一是构建“面”的保障。一方面,在“两社联动”中力求全覆盖,实现了资源全流程、村民全入社、三资全入股、收益全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改革的红利;另一方面,镇里创设共富资金3000万元,以项目化方式精准投放,对项目收益好、群众认可度高的项目实行以奖代补,以专项资金牵引共同富裕。二是推进“点”的到位。实施“一老一小”工程,享受乡村振兴“最美幸福”。结合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提升”,围绕农村“一老一小”,从满足基本需求、服务设施完善、提升生活品质等三方面入手,优化活动阵地和服务供给,保障老有所养、保障小有所教。摸清底数,集成“一老一小”五张清单,全面梳理人员清单、需求清单、政策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打造“一核多元”服务阵地,即“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先锋小院”等 N 个微阵地,按照“按需设计、一室多用、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最大化地给予老人小孩便捷式服务;组建“一专多能”服务团队,引进社会组织,联动本地志愿服务队、村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乡村医生等多股力量,打造“一老一小”专业服务团队。三是实施“危”的救助。针对边缘群众的实际情况,蒋垛镇一方面发动社会各个方面参与到社会光彩事业中来,充分发挥商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发展完善社会事业;另一方面,对特殊群体给予特别关注,筑牢兜底防线。蒋垛镇“三会”充分发挥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仅开展的“一对一”、“多对一”的助学活动计划,每年就帮扶100多名贫困生。

总之,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黄桥决战精神,成就了昨天的辉煌;挖掘黄桥决战的时代价值并不断发扬光大,将成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