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运用红色资源 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湖南省新化县为例

2022/09/01  浏览量:   作者:周继松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要挖掘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湖南省新化县位于湘中偏西,是湘鄂渝黔革命老区重点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该县抢抓湖南省“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一)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等观光休闲产业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可促进和扩大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消费,打造新化黄精地理标识产品,油茶、茶叶和中药已形成重要农业支柱产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初具发展雏形。

(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建成生态宜居之地。新化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境内有大熊山、古台山两个大型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高,资江过境全县,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已获批准,境内有候鸟迁徙通道,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故居、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故居、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楚怡学校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不同乡镇。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乡村居住环境,挖掘地名地域文化,保护一批传统古村落,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邻里和谐的美丽新家园。

(三)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及育人价值,正是塑造乡风文明的好教材,用红色文化思想去引领乡村人民的人生价值观,让他们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吸取红色文化精髓,唤醒文化自觉,进而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在引领乡贤捐资兴教、吸收社会力量支持乡村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必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可以从红色文化资源中获得相关的借鉴和启迪。新化人对军队感情很深,县内当兵非常热门,村级“兵支书”“兵主任”比重高,通过他们的带动和影响,讲奉献、讲纪律、敢创新的氛围在乡村振兴中形成。

(五)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乡村富裕目标。该奉家镇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已成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县党委政府和人民团体纷纷到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红色教育基地与奉家镇古桃花源、紫鹊界秦人梯田景区以及紫鹊界康养小镇融合,推进农旅、康养、红茶、黄精、腊肉等产业的发展,让百姓得到实惠,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

二、乡村振兴视野下新化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是注重老区县的争取。在1990年被评委革命老区县的基础上,积极申报资料,邀请各级领导和专家实地调研考察,争取省市党委政府及国务院相关部委的支持,在资料齐备、史料证明充分的基础上,成功被国务院认定为湘鄂渝黔革命老区。

二是注重统筹谋划。县委政府将红色文化保护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明确宣传部、民政局、文旅局、发改局、党史研究室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红色文化保护工作格局,构建起了比较系统的保护利用体系。

三是注重开发保护。先后投入数千万元,新建了新化县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提升了罗盛教纪念馆、新建了烈士纪念碑、修缮了洋溪“万人坑”、楚怡学校旧址等一批红色文化纪念场馆,为乡村振兴中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物质保障。乡村红色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展开,乡镇和村全部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张贴革命英模海报,设立党史教育站点,贴近群众开展党史知识宣传;以烈士方荣华命名荣华乡,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命名盛教村,以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命名天华广场、天华路等。此外,在沿江风光带建起了党史红色长廊和梅山文化长廊,通过红色文化阵地的建设,引领群众爱党爱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近年来,全县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融合梅山文化,突出“红色+历史人文”“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文化遗产”“红色+美丽乡村”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了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5A级景区,三联垌景区、大熊山景区、渠江源景区、龙湾湿地公园景区等多个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圣地,为乡村振兴中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红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融入度不够,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两张皮现象。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责任主体是文化部门,而乡村振兴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分工不明确,权责不一致,且缺乏规划统筹,导致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入度不够。

二是开发利用深度不够,缺乏精品示范带动。全县现有红色资源开发呈现方式上,多以革命活动遗址、纪念碑、纪念馆等传统平面的、静态的展览陈列为主,没有对资源的文化内涵做深层挖掘,没有与该类资源所在地自然风光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除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外,多数红色旅游景点仅有参观游览的活动方式,参与性活动较少,缺体验式感受,难以让游客融入其中;景点内容陈旧,很多没有专业讲解,没有红色旅游商品等;开发中缺乏红色旅游的经营理念和红色文化品牌意识;对外宣传不够,降低了本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三是过于依赖财政,自我供血功能差。目前,全县红色资源大多是传统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接受教育均为免费项目。红色景点“工资靠财政,维护靠拨款”,忽视了红色文化的产业价值。开发利用投资渠道单一,单纯靠政府投资,没有充分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引进民间资本,自我供血的能力差。

四是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足。红色文化资源大都处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乡村,新化县又是财政收入非常薄弱的县,县本级的投入非常有限,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完善,让参观者很难留得住。

四、乡村振兴视野下新化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建议

(一)综合协调,形成合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是富有时代意义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建议由政府支持和推进,成立统筹协调机构,做好顶层设计。在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其中;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

(二)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整合全县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其他人文资源。把红色文化与梅山文化结合起来,变“单色”为“多色”,让“孤景”成“群景”。让红色精神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景观交相辉映,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三)突出品牌,增强创意。新化县的图文产业遍及全国及部分东南亚地区,占据全国图文市场70%以上,且从业人员在逐年增加,如何将红色资源与图文产业对接起来、融合起来、宣传出来,形成真正的红色产业文化和品牌竞争力,如何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与红色产业结合起来,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红色产业中来,是新时代需要认真研讨的重大现实课题。红色文化创意源于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精细加工,因而,可能激活、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

(四)加大投入,提升资金利用效能。国家和省市要加大对重点革命老区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的项目与资金支持力度,在中央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加大对红色遗迹、旧址、场馆建设修缮的资金投入,对革命老区重点乡镇、重点村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要按照财政部等多部委《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农〔2022〕14号)精神,强化革命老区资金的监管,提升使用效能,切实将资金用在刀刃上。

(五)突出特色,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紧扣新化文旅经济发展定调,促进县内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资源有效融合,积极探索“文印小镇+红色纪念地”“康养小镇(村落)+红色纪念地”“红色小镇(村落)+特色产业园”等发展模式,形成集红色场景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观学习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小镇;增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用红色吸引游客,用绿色留住游客,打响新化红色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大湘西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