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特色产业助力湛江老区欣欣向荣

2022/10/12  浏览量:   作者:湛江市老促会 陶庭应  来源:中国老区网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1243.7公里,拥有102个大小岛屿,40个港口,205个渔船临时停泊点。陆地上林木葱葱,五纵三横的公路、铁路交通网把半岛连通到祖国的东西南北。尽管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但是这里属于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水充足,适宜种植170多农种作物,同时3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沿海生物20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520种,贝类547种,虾类28种,日常捕捞有79种鱼虾蟹螺虫等海鲜,成为半岛多种特色产业繁荣发展的宝贵资源。

大海湾里兴起番薯村

九月份的北方已经秋色浓浓,但是在雷州半岛,到处生机盎然。笔者跟随到遂溪县建新镇港门镇老区村调研,发现一片片番薯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随行同志介绍,雷州半岛八月份可以种植第二季番薯,春节过后就能上市,当前生长迅速,因为反季节,生长期特殊,番薯味道好,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每个乡镇一般都会种几万亩番薯,带动形成巨大番薯供应市场。

进入港门镇西坡村地界,远远就能听到海浪拍击岸滩发出的轰鸣声。海边小镇港门,原本靠海而生,村民大多下海捕捞,抗战时期,这里是护送情报和伤员的重要通道,而今村民靠海发家致富。随着时代变迁,各地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实施海域综合保护,转向陆海资源统筹开发新阶段,当地着力推动村民兴起各类特色种养产业。

响应时代召唤,西坡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兴起远近闻名的“番薯村”。谢土生是当了三十多年的村委会书记,他独自承包了2000亩土地,带领乡亲们种植番薯,成为种养大户,也是村里致富带头人。村民流转了承包地,为他做工,每天有150元至200元的收入。像谢土生这样规模的带头人,西坡村还有6个,人均承包了1500亩至2000亩土地。在谢土生的带领下,致富带头人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还建立了11人的乡村清洁队,人均月工资2200元。村妇联主任高兴地介绍起来:“群众不用外出务工,完全可以在村里就业,白天上班8小时,节假日和晚上时间归个人支配。”采访中,村民停下手里的农活,笑着告诉笔者:在西坡村一样可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上下班正常,工资收入有保障。

在聊天中,谢土生不无自豪地透露,港门镇土壤有机肥丰富,翻耕容易,适合种植多个品种番薯,而且番薯口感好,像吃板栗的感觉,个头和卖相也好,每亩可以产出8000至10000斤,市场上卖到5元多一斤。谢土生书记说,随着信息科技进步,物流网、信息网、销售网纷纷建立,全国各地的番薯经销商经常聚集在港门镇,查看番薯生产情况,交流番薯市场动态信息。据悉,这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番薯商,把港门镇的番薯卖到全国各地,西到新疆乌鲁木齐,北到北京,东到上海,番薯商中间流传一句话:全国每一万斤番薯,至少有九千斤来自港门镇。虽然此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也反映港门镇的番薯在全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番薯产业兴旺,带动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村里外嫁的妇女每年“三.八”妇女节,都会回村团聚,在广场合影留恋。在西坡村的广场上,宣传橱窗里就有三幅巨大彩色合影的彩喷图片,一幅是八零后合影,一幅是七零后合影,一幅是六零后合影。他们用甜美的笑容表达了对西坡村幸福生活的深深留恋。同时,“弘扬老区精神”、“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等标语,陆续展现在村道两边的墙壁上,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橱窗融为一体,历经风雨后,依然十分醒目,让一代代村民时刻牢记一个道理: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多产并举造福卜巢村

卜巢村是抗日根据地村庄,在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卜巢村初级农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2020年卜巢村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通过历史发展的不断积累,当前卜巢村培育了勇于探索创新的时代品质,先后建立了火龙果、海水稻、荷花竹三大产业,带动群众创业增收,纷纷过上幸福生活。

在发展乡村经济方面,各级重视资源开发利用,同时鼓励多种经营。卜巢村从道路交通、自然资源等实际出发,大力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火龙果种植在当地比较普遍,但是由于常年种植,出现品种退化现象,经济效益大大降低。2017年初种植大户林开发、林江等党员村民,前往广西南宁等地学习火龙果培育技术,及时引进金都、大红、桂花红等新品种,他们按照种植技术要求,结合天气特点,实施夜间灯光辐射光合作用,使得火龙果能够不分昼夜、不分季节常年开花结果,这样结出的果实不仅个头大,而且味道甜、水分充足,广受市场欢迎,带动群众纷纷种植。2021年全村种植火龙果850亩,总收入1700多万元,纯收入1100万元,全村人均6000多元收入。

不仅如此,在改造近海边洋坑的600多亩盐碱地方面,他们光开思路,重视科技支持,与广东海洋大学团队合作,利用海水倒灌现象,培育海水稻种子。村民林开平从遂溪县农机具退休后,承包了186亩盐碱地,投入资金80多万元,与广东海洋大学团队合作,培育海水稻,从亩产100斤至150斤,通过海洋大学技术改造,达到亩产400多斤。广东海洋大学负责收购和深加工,产出海红香米、米糊、红米线等新产品。海水稻在广东乃至全国享有一定名气,今年9月中旬,海水稻苗和稻谷被送往北京,参加全国农民丰收节展示。

在探索海水稻种植同时,卜巢村海尝试种植荷花竹,2021年村里共计种植荷花竹410亩,亩产2万株,收入1.8万元。致富带头人林开平经过测算,他笑着说:“保守估计,咱们卜巢村种植火龙果、海水稻、荷花竹,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2000元,今年可能要接近26000元。”

产业兴旺,推动卜巢村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明显改变。从2017年开始,卜巢村投入93万元建设50吨容量的饮水塔,拉通管网到户;2018年投入集体资金19万元,建设硬底化文化广场;2019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20万元,建设乡村小公园400平方米,投入30万元建设公共厕所2间;2020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60万元、扶贫资金15万元解决雨污分流问题,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3万元,安装路灯50盏。当前,获得市级红色村100工程建设资金200万元,开始筹建占地620多平方米的原卜巢村抗日中队旧址。通过一些列建设,卜巢村环境优美易居,群众生活幸福和谐。

海水养殖铺开东里新画卷

走近雷州东里镇,顿觉神清气爽。三面环海,辽阔的海域在身边缓缓展开,海面上烟波浩渺,近岸则是15000多亩纵横交错的虾池鱼塘,碧水涟波,绿草茵茵,水鸟翻飞,让人仿佛置身江南鱼米之乡,禁不住浮想联翩。

东里镇是革命老区镇,有二战老区村4条,抗战老区村老区村1条,解放战争老区村121条。东里镇三面环海,与周边众多岛屿隔海相望,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革命战争年代开展海上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条件,也是党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区域。新中国建立以来,为了发展老区经济,当地政府不断进行沿海开发,推动群众发展海洋经济。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在堵海区前后开发虾塘200口,其中133口虾塘是10亩一口的,67口是30亩一口,总计3340亩虾塘,加上群众自发开发的近3000亩虾塘,总计6000亩虾塘,同时,沿海一带陆续开发出一片片虾塘,大约9000多亩。整个东里镇成为广东省最大的斑节虾养殖基地,1999年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成功率达到80%以上,因为采取自排自灌方式,水质良好,水产品质优良,一时享誉全国各地,还有部分出口欧美市场,让10多万东里人民过上好日子。

东里镇三吉村一代就是金鲳鱼养殖集中区域,三吉村林老板从事金鲳鱼养殖24年,目前拥有木质鱼排30多个,周长80米至120米的深海网箱44个,每年养殖育苗500万尾,每年4月份投养,10月份就能长到1斤,成功率70%以上,周长100米的深海网箱一只可以收获10万斤的金鲳鱼,近几年林年均收入数百万元。据镇干部介绍,像这样的养殖户在东里镇沿海一带比较多,当前随着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推推进,沿海养殖户呈现逐步整合优化趋势,开始向标准化、规模化、科研引领新模式转化,群众增收幅度扩大,家家户户住上新楼房。

2019年,东里镇海水养殖业总产值4.65亿元,深化三产融合发展,种苗孵化、制冰、饲料药剂、机械设备和加工等实现均衡发展。2020年通过改造老化虾池、鱼虾混养、反季节养殖等模式,探索对虾养殖新路,传统养殖向科技养殖、生态养殖发展。2020年,全镇海水养殖总产值4.93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75%。通过海水养殖业的带动,东里镇现有各类个体工商户1500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经营产值超过2亿元,同时快递物流发展迅速,进驻快递物流公司10多家,群众高兴地说:“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做渔获买卖,又快又挣钱!”

走进三吉村一带,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与县镇便捷通达,交通网十分密集。村内规划整齐,垃圾收运、污水处理、小公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日益规范。渔业养殖、加工设备设施摆放齐整。尽管村内飘荡着浓浓的海鲜味,但是人居环境依然颇为整洁有序,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些年,湛江的水产产量和总产值,连续20年稳居全省首位,年产值500亿元,带动就业100多万人,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海洋健康养殖基地”,被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评为“全球水产采购基地”,其中对虾加工产品销售额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25%、全省的50%;2021年湛江获评为“中国金鲳鱼之都”,拥有全国最大的金鲳鱼生产基地,年产金鲳鱼8万多吨。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