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近年来,苏州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乡村振兴促进会、社会帮扶基金会(简称“三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示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依靠基层党政组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创建了一批强村富民村级基金,在助力乡村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促进村级基金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长效帮扶机制,最近我们进行了专题总结调研,梳理汇总如下。
一、摸清需求,探路破题
苏州率先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低收入群体相对集中,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中不少是革命老区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重。2021年夏季,市“三会”驻会人员分成四个调研组,对全市50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和市级挂钩帮扶单位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村书记们普遍反映,实行“村账镇管”以后,面对大病重病慢性病的困难村民、遭遇突发急难事情的困难家庭、修路照明等一些小型公益设施亟待改善的事项,村两委有心解决,但手里缺少资金,无力及时应对。调研组提出帮助薄弱村设立公益基金,提高村两委解决“小急难”问题能力的设想,并着手试点。常熟市尚湖镇南村坝村20多位矽肺老人,每年需要10多万元的助医助困资金,基金会设计了一个基金建设方案。方案引起村两委热烈反响,得到结对帮扶单位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积极响应,“南村坝村设立基金是我们的分内事,坚决支持!”9月1日,苏州市第一支“强村富民基金”在南村坝村签约成立,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捐赠15万元(2022年又捐赠5万元),两家企业、两名乡贤捐赠2.3万元,市基金会捐赠5万元。强村富民基金一经面世,以其接地气、自主便捷、透明规范引起社会关注,当年有5个薄弱村申请设立基金。
现阶段,苏州市强村富民基金以缓解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为主,兼顾公益设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奖优。这既是坚持社会帮扶民生优先,助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也是“三会”组织坚持办会宗旨,深入基层,为乡村发展做实事、做好事的明智选择。基金以行政村名设立,统一为“苏州市社会帮扶基金会-行政村名-强村富民基金”,旨在充分体现基金设立的性质任务,突出基金建设的主体,村两委既是发动组织者,又是使用决策者。村两委主要负责资金筹措、善款使用,发动本村乡贤、爱心人士捐款,商请对口帮扶单位支持,民主决策帮扶项目、资助对象,确保公开透明。市基金会为第一合作方,主要承担两大职责,一是筹措资金,按到账善款给予配捐支持,真金白银助力乡村发展;二是依法管理,从接收善款、出具票据、核准项目、拨付资金,到社会公示、监督审计等,提供各环节专业服务。县(市、区)老促会为第二合作方,负责组织发动、业务指导、项目监督等,发挥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工作优势,形成上下联动建设村级基金的格局。年限设置上,村级基金与冠名基金基本一致,一般初始设定为5年,到期可以延续;规模50万元,上不封顶。
二、多措并举,统筹推进
设立村级基金,是苏州市“三会”直接投资产业帮扶项目、牵线企业定向捐赠结对村之后,重点打造的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品牌。2022年新年伊始,“三会”1号文件提出,力争实现薄弱村设立强村富民基金全覆盖,作为全市“三会”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进行部署。2023年市“三会”工作要点明确,继续新建一批村级基金,推进新一轮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设立基金;巩固提升基金筹资运作管理水平,加强对已建基金的运行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目标确定后,市“三会”多方发力、多措并举,动员全系统力量建设村级基金。一是制定完善配捐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宣布配捐政策:2022年,凡薄弱村设立强村富民基金、且达到10万元及以上,市社会帮扶基金会给予5万元资助,其他村(社区)2万元;2023年,继续执行重点帮促村、一般村新建基金配捐政策,新增已建基金15-20%的配捐支持,形成持续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截止6月底,全市村级基金累计捐赠收入935.74万元,基金会配捐298万元。二是努力拓展筹资渠道。主动走访爱心企业、金融机构、商会协会、会员单位等,动员社会力量出资出力,支持村级基金建设;依托省“三会”网络平台,持续开展“乡村振兴-苏州行”公募活动,筹募扶弱帮困资金;设立苏州市强村富民基金,集聚社会捐赠力量,专项用于村级基金的配捐;与各级慈善总会、党员关爱基金等公益组织合作,共同实施“海棠花红-强村富民”项目,探索合力筹措帮扶资金的新路子。三是设立县级办事处。明确县级(市、区)统一设立基金会办事处,是苏州市社会帮扶基金会下设机构,与老区开发(乡村振兴)促进会合署办公,促进会会长为办事处主任,指定专人承办村级基金具体工作,并制定下发办事处工作职责,为协同推进村级基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四是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及时发布基金设立进展,召开会长座谈会,交流基层做法经验,推出工作创新举措,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张家港市“三会”主动向市委、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争取领导重视;会长带队走访国资公司、镇党委和永钢集团,争取资金支持,成为首个薄弱村全部设立基金的“领头羊”。常熟市“三会”发扬起步早、起点高的优势,扩大设立范围,逐村调研推进,累计建成18支村级基金,筹措资金506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村级基金“大户”。太仓市“三会”拿出引导资金,争取镇党委政府配套支持,深入镇村指导资金筹措,建成10个村级基金。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三会”运用多种方式推进基金建设,如期实现基金设立计划。目前全市共建村级基金65支,其中薄弱村47支。
三、初见成效,意义深远
苏州市“三会”创建强村富民基金时间不长,截止6月共支出226.06万元,其中助困助学助医119.28万元、占总支出的53%,小型公益设施87.15万元、占39%,其余为公益教育10万元、奖学7.13万元、产业帮扶2.5万元,分别占4%、3%和1%。从初步取得的成效看,村级基金对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作用明显,意义深远。
首先,设立村级基金是创新乡村治理的有益探索。行政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地域的综合特征,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社会治理组织,是本区域范围的管理者和服务供应者。村级基金,为其有效调动本村区域内外各种社会资源,弥补集体福利不足,缓解村集体财政压力,增添了一个便捷实用的平台。张家港市庙港村、常熟市华欣村等为村民购买医疗保险,村集体补贴部分全部由基金承担。太仓市泥桥村道亮化、辛庄镇桃源村河浜拓宽、合泰村驳岸延伸、永红村小游园等美丽乡村项目,在基金支持下及时开工,惠及全体村民。村书记们普遍反映,基金为村里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社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发展村级基金是丰富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村级基金为乡贤、爱心企业和个人实现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的慈善心愿搭建了舞台,直接弘扬了互帮互助的社会新风尚。运用基金开展救助帮扶、小型设施改造、公益项目等,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常熟市蜂蚁村每年组织“七彩夏日‘蜂’火相传”暑期公益课,让孩子们在学习-参观-制作中,感悟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昆山市张家厍村针对留守老人儿童多、村民文化生活单一的现状,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生活照料、义诊服务、教育指导等,基金承担部分经费,保障了“温暖稚心 互育成长”等主题活动顺利举行。吴中区衙甪里村等,运用基金设立奖学金,支持乡村人才培养。常熟市双浜村运用基金善款,合力建成“数字双浜”,为乡村治理添“智”,获评苏州市、常熟市“智慧农村”示范村荣誉称号。
再次,建设村级基金是“三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务实之举。长期以来,老促会宣传老区、调查研究、助困帮扶,积累了纵向到镇到村的组织优势。基金会设立以后,以其专业的募集资质和监管能力办实事,2022年获评4A等级,具有了社会帮扶的平台优势。近年来“三会”立足实干,为企村结对帮扶牵线搭桥,热情服务,又形成了新的资源优势。由此,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汇聚社会力量,突出重点帮促村,建设强村富民基金,正成为苏州“三会”响应市委号召,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工程,开始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
四、补强短板,奋力前行
创建村级基金,助力乡村振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少,提升空间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三会”支持推动创设村级基金的认识尚存差异,重视程度不一。二是自主筹资能力较弱。基金会成立起步较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金规模小,发挥作用有限。三是社会知晓度、信任度不高。动态性的活动宣传少和宣传媒介单一,难以形成较大影响。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继续建好基金会平台,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更好发挥扶弱帮困的综合效应”的指示精神,调研组汇总各地意见、分析先进地区经验,从实际出发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今年6月,市委对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高质量发展工作作出部署,“计划通过3年的持续努力,推动50个农村低收入群体相对集中的村、以及发展后劲不足的相对薄弱村,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果,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8%,基本消除现有省平均水平以下(低于200万元)的相对薄弱村”,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村级基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市委的部署,进一步统一各级“三会”的思想认识,将强村富民基金建设作为全系统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工作,每年作出精心部署,予以扎实推进。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突出重点帮促村,兼顾一般村,稳步扩大村级基金的设立数量和建设规模,纳入全市“千社连万村行动计划”,争取经过3年或更短一点的时间,实现重点村基金建设全覆盖。
(二)努力打造工作品牌。聚焦短板弱项,在重落实、抓执行、促实干上打出一套组合拳,将强村富民基金打造成“受欢迎、有规模、可持续”的工作精品。一要增强自主筹资能力。要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会员发展力度,发展更多热心公益、业绩突出、形象良好的企业单位成为团体会员,发展更多热心公益、引领时尚的典型人物成为个人会员,以会员的影响力提升筹资能力。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商会、慈善公益等领域企业、组织,尤其是结对重点帮促村企业的联手合作,积极构建多行业、多领域、多形式共同参与助力村级基金建设的发展格局。二要申报公开募捐资格。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比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捐赠具有更多优势,是汇聚社会慈善力量、助力“救急难”、发展村级基金的重要方式。要以基金会申报公募资格为抓手,以更严格的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县级(市区)办事处工作指导,规范社会帮扶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要注重项目设计、活动策划、成果展示,持续组织开展网上公募活动,打通公募筹款与村级基金的有机衔接,以项目促品牌,以活动增效益,以成果扩大强村富民基金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三要加快信息系统建设。随着村级基金数量不断增多,利用数字技术形成管理合力,提升帮扶效能,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摆上工作品牌日程。建好用好社会帮扶平台,加快开发村级基金管理软件,建立人人可参与、事事可追踪的公益生态。与社会帮扶网站联通,增强数据采集、分析、监测等平台功能;与互联网络捐赠平台直接合作,提高个人捐款的便捷性和捐赠资源使用信息的可获得性,为探索“一日捐”与“经常捐”相衔接、“动员捐”与“自愿捐”相结合、“冠名捐”与“项目捐”相互动的募捐新机制提供技术支撑;纳入智慧乡村管理系统,实时搜寻低收入农户、特殊困难人群、小急难问题、微心愿,推动帮扶工作靶向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四要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镇村基层组织是“三会”扶弱帮困、助力乡村振兴的发起者和牵头人,志愿者则是行动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按照镇(街道)都要建分会的要求,配齐分会会长、秘书长,以点带面组建村级工作站(村会员小组),已建基金村率先做到全覆盖、无空白。以老党员、老干部、爱心人士为基本队伍,注重吸收新提拔的镇村干部、新发展的党员、新开业的工商业主、有帮扶愿望的乡贤、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家庭农场及新型农业经济负责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管理、筹资策略、项目管理等。持续开展优秀镇村基层组织评选,每两年组织一次最美帮扶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
(三)注重弘扬爱心互助文化。慈善捐赠的真谛之一在于弘扬爱心,村级基金募集应关注多数普通公众的参与和小额捐赠,这种捐赠结构,更有利于基金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至关重要。要克服人员、经费不足的困难,以“中华慈善日”等为契机,围绕“你帮我扶 携手开创美好生活”、“乡村振兴-苏州行”等主题,面向社会、面向乡村宣传慈善文化。要将弘扬爱心互助文化作为基金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基金设立、捐赠签约、善款发放、典型案例的动态宣传,及时发布救助活动和帮扶项目,提升民众知晓度,扩大影响力。创新宣传方式,加大与新闻媒体合作,运用慈善广场、乡村文明实践中心、爱心驿站等载体开辟公益专栏、专题。建立爱心手册,列出当年捐献善款的单位和个人名字及捐款数额,宣传身边的善爱故事、爱心之家;汇编村级救助名单,注明资助对象、救助原因、联系方式,组织面对面帮扶等,培育“我慈善 我快乐”、“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延伸宣传触角,将宣传扩展到更多企业、乡贤、个体老板中,增强其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情怀。
(苏州市“三会”)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