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激发老区发展活力谱写建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08/31  浏览量:   作者:建宁县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建宁县地处闽赣边界、武夷山麓中段,地质结构形成于26亿年前、是八闽大地的起源地,海拔1858米的金铙山享有“秀起东南第一巅”之美称,福建“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此,素有“闽地之母、闽山之巅、闽水之源”之称,也是著名的中国建莲之乡、黄花梨之乡、无患子之乡和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超级大县。全县辖4镇5乡、92个建制村、7个社区,县域面积1716.34平方公里,总人口15.2万,常住人口11.3万,城镇化率50.49%。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聚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现将我县老区建设和老促会工作汇报如下:

一、做活红色文章,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建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在这片红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新中国10大开国元帅中有8位、10位开国大将中有6位在建宁战斗、生活过。建宁县与五次反“围剿”紧密相联。2008年8月,“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与发展——建宁论坛”召开,国内知名党史专家明确指出:建宁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筹粮筹款之地,第二次反“围剿”的决胜之地,是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和决策之地,是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东北战线的重要支点和指挥中心。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2006年以来,建宁县新建“红军颂”大型群雕和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反映中央苏区反“围剿”历史的纪念园,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五次反“围剿”等重大历史事件。如今,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三总部”也成为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省重点推介红色旅游线路。2007年该纪念园又被确定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9月,被评为三明市首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西门红军莲塘、恢复红军无线电总台遗址及安装九人铜像,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莲文化相结合,打造融居民休闲、旅游观光、莲塘保护为一体的城区主题公园。

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的水尾村,位于客坊乡东南部,距县城70公里,该村先后被公布为三明市历史文化名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保留革命遗址6处: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苏区银行、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被服厂旧址。2017年10月11日,该村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央红军村"。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年,水尾革命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建宁客坊水尾红军小镇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前来水尾红军小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的团队络绎不绝,瞻仰红色旧址、重走红军路、听红色故事、看红军剧、唱红军歌,村内保存完好的红色革命遗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让研学的青少年接受心灵的洗礼;特色红军勇士体验活动,增加了互动与参与性,让青少年在生动有趣的实践中接受革命教育。

建宁县发挥好红色优势,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打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全力整合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故事,深挖红色内涵,做好“红色+”文章。近几年来,整理修复了将军殿阻击战遗址、邱家隘阻击战遗址、武镇岭阻击战遗址、雪山岽阻击战遗址、桂阳中心区苏维埃政府遗址等等革命历史遗存,设立一批红色研学基地,推出一批红色研学主题线路,开发一批红色研学课程,把红色基因融入实践育人课堂。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红色文化产业。

二、不忘初心使命,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样板

建宁县贯彻落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部署,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推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一是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推进溪口红色遗址、桂阳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全面挖掘史料系统汇编了《一张收条的故事》等建宁红色故事50余篇。推出红色故事宣讲视频20余个,在人民网、央视网、学习强国等平台上刊播。排演了《少共国际师》情景剧,创作传播《建宁山水情》等红色歌曲,打造苏区精神现场教学点8个。二是建设魅力红色之城。加快绥安千年项目开发,推动大捷塔竣工验收,建成少共国际师主题展陈馆、雪山岽-武镇岭阻击战、建宁红医馆等研学基地;整合县委党校资源,改造提升苏区精神教学点。三是整合提升文旅资源。推出跨地域、跨季节联动互补精品旅游线路,开展跨域红色旅游、红培研学、森林康养合作,策划实施“三之·五子”生态文化产业园、渔人码头等项目,出台促进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修竹荷苑、莲海玉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黄坊乡红色文化遗址入选中国青年运动员教育精品线路,获评2022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

(二)绿色发展效益显著。一是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开展“清新闽江源雷霆行动”和美丽建宁“三清双提”,系统实施宁溪流域水质综合提升等16个项目,对城区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维修和新建。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三,闽江源头被评为全省首批河湖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评全市第二,县河长办荣获2022年度市级“委员河长”优秀组织单位。二是加快推进林业改革。主动融入三明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创新“共享联办”林改综合服务体系并被写入三明市《持续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我县被列入全省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县以及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现代竹业重点县。三是积极探索低碳发展。围绕“双碳”目标布局,创新推出“林通贷”“林权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累计新增林业信贷6627.4万元,完成碳中和示范林建设260亩;开发森林经营碳汇项目(FFCER)6.4万亩。

(三)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一是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更大力度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形式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绿源果业的“梨新品种‘浙梨6号’山地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11个项目分别入选省区域发展、创新资金、星火项目及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带动企业科技投入1700余万。全县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二是项目建设滚动接续。招引友力特(福建)叉车属具生产、亿海食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建设等95个项目。策划储备5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219.64亿元,1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5亿元,超序时5.8个百分点;在建重大项目4个、总投资21.89亿元。三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明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顺利获批,天籁生态牧场获评全国奶业休闲观光牧场。铙纸集团并购重组加快推进,云杉纺织一期顺利投产,同越管件实现增资扩产,鑫晟矿业等6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

(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一是城市品位持续提升。聚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连片开发“绥安千年”特色古街、水南新区,完成黄舟坊南路立面改造、衙前食府“百姓街”整体提升,绥安千年商业写字楼、初心阁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山海廊桥建设正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等2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序时推进。二是乡村风貌管控有力。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打造乡村建筑风貌管控提升样板,完成农房立面改造4700余栋;实施交通路网“白改黑”行动,完成线路改造40多公里,率先在全市完成所有乡镇集镇道路“白改黑”,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成效突出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三是富民产业蓬勃发展。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立种业发展“1324”工作机制,引进先正达集团、华谷高科等种业龙头企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获评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建宁通心白莲入选全国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溪源明笋入选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闽笋制作工艺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子”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被国家、省市媒体报道累计达1600多条。

(五)互联互通激发动能。一是对口支援稳步推进。发挥革命老区、中央苏区优势,深化中粮集团对口支援,争取中粮集团乡村振兴专项资金600万元,策划、发布和推广“建宁五子”区域公用品牌,“建宁红”获评第二届世界红茶产品质量金奖,探索“地方国企+民企”合作模式,成立了建宁莲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省委政法委牵头实施帮扶项目14个,省农信联社发放种业行业贷款1.49亿元,台江区到位帮扶资金1200万元,省烟草专卖局新增烟叶种植指标4600亩,烟农增加收入5100多万元。二是合作共建走深走实。主动融入沪明合作大局,签订合作协议16项,引进上海农科院农作物新品种25个,与锦江集团签约研学旅游大本营项目,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院校6所,达成远程医疗合作项目5个。签约中储粮建宁仓储、中电建压缩空气储能等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4.72亿元。三是现代化交通初具规模。境内通车里程突破1500公里,迈入“双高双铁”时代。国省道改造基本完成,通乡(镇)县道100%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行政村全部实现公路硬化。在全市率先推进道路“白改黑”工程,目前完成公路“白改黑”项目13个,建设改造路线约40公里,总投资约8300万元。策划生成总投资21亿元的建宁(闽赣)国际陆港项目,推动诺宏物流、云仓储、蒲公英供应链等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落地生效。

(六)民生福祉大幅增进。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深化“总校制”改革,成立5个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和3个总园制办学团队。二是健康保障稳步推进。抓好“三医一张网”等工作,全面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9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通过评审,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六大中心”建成投用,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县总医院入选“千县工程”。三是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入选全省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县,成立全省首家公共法律服务共治中心,创新闽赣边界“五联”工作机制,推进数字建宁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数字平台项目,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2022年群众安全感率全省第一,道路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治理成效好评率全省第二,获评首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和“福建省平安建设示范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宁人民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树立“山区要有大发展,小县也有大作为”理念,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实践地、闽赣交流兴旺地、美丽特色生态城,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新三明作出建宁应有贡献。

三、发挥职能作用, 促进老区振兴发展

建宁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于1995年12月成立,2020年12月换届,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有理事30人,常务理事7人。老促会抓住换届契机,新一届班子紧紧围绕全县老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主动作为,本着自愿入会原则,挑选有情怀、有爱心、有实力的企业加入新一届会员理事单位,凝聚企业资源、社会力量,助力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27年来,老区建设促进工作紧紧围绕宣传老区、调查研究、帮扶老区和服务老区的基本职能,助推乡村振兴和老区高质量发展,在老区建设促进工作中,主要发挥四个方面作用。

(一)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抓住县情资源、老区产业、民生工程、红色基点文化发掘工作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为老区振兴发展建言献策。多年来,撰写了调研报告25篇,涉及到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莲子和油茶产业、水稻种业、村企合作、红色基点等领域。2022年,重点对挂钩老区村的乡村振兴关键问题和对“红色基点”将上村少共国际师红色研学基地、邱家隘阻击战遗址、雪山岽—武镇岭阻击战遗址、桂阳中心区苏维埃政府遗址等地文化发掘课题进行调研,详细了解红色基点、乡村、企业产业点、生产状况、村情民意、吸纳劳力就业、帮扶群众、乡村振兴服务等方面情况,为村企建言献策,动员会员单位、爱心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帮扶、为红色基点、乡村振兴多做贡献。在调研基础上,抓好“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牌匾”申报工作。完成建宁县烈士陵园、溪口镇枧头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雪山岽-武镇岭阻击战研学基地、客坊乡水尾红军小镇、黄埠乡桂阳游击队旧址、黄坊乡少共国际师红色研学基地等六个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牌匾的申报工作。同时做好老区和乡村振兴有关项目申报推荐工作。

(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抓凝聚资源,助推企业帮扶。有爱心企业20家企业加入促进会,他们有效发挥企业产业特点,因地制宜提供就业岗位、资金捐助等,共计安排相对困难家庭1300多人到企业务工,增加困难群众收入,防止再次返贫,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市县会员单位,福建富强石材有限公司对当地有劳动力的困难村民提供300余个工作岗位,有效地解决困难户的就业问题;福建文鑫莲业有限公司创造性推出“田管家”扶贫模式,着力稳企增岗扩量,吸收村民就业300多人,解决了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问题。县会员单位,大川菌业公司吸纳周边20余户劳力就业,户增收入3.6万元以上;世和茶文化公司安排周边村群众130余人务工等。同时,爱心企业还积极捐款、捐物,资助教育和公益事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打造有为协会做了有益探索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好评。如,市县会员单位富强石材公司为县教育事业捐赠500万元教育基金(从2021年开始每年100万元),连续六年为均口小学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发放奖学助学金每年22000元,建达实业有限公司为客坊乡里源村路灯亮化捐资10万元,捐资助学困难家庭大学生6名每学年5000元,直到学业完成;三泉牧业公司为疫情防控捐赠6万元物资等。产销服务型,建立会员企业与周边农户产销对接机制,发挥企业销售产品品牌资源优势,帮助困难群众代销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如,上庄农场、春花农场帮困难群众代销黄花梨、黄桃等。

(三)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介宣传建宁红色历史,全力开展好老区宣传工作。抓传承红色文化,用好红色资源,传播老区新事,是老促会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特色和本色。我县于2017年12月成立《建宁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经过近两年的编纂,《建宁革命老区发展史》于2019年6月出版。运用报刊杂志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县融媒体在电视台、新闻网和网络公众号开辟专题,县融媒体记者和本会撰写老区建设、乡村振兴、会员事迹等2021年4篇,2022年2篇稿件在《红土地》采用。同时,加强与上级沟通和各乡镇、县有关部门合作,加大对关爱老区、服务老区、支持老区的感人事迹和老区振兴发展先进典型的挖掘展示,策划红色基因重点活动和特色项目,不断扩大我县革命老区的影响力,让老区精神和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四)发挥发展助推作用。抓两会(老区促进会和乡村振兴促进会)合一,助推老区振兴。深入挂包联系溪源乡楚尾老区村、企业会员单位开展调研,围绕乡村振兴和老区发展总要求,致力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协助村立足实际抓产业发展,落实种烟面积1633亩,烟后制种1850亩,笋竹加工企业(含家庭作坊)13家,引进返乡创业青年回村开办服装加工厂4家,解决了让更多村民能在家门口就业,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16万元,村财收入27.6万元。二是协助挂钩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三清双提”行动,推进风貌管控提升,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实施楚溪中小河流域治理、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促进绿色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有机融合,让老百姓宜居又宜业,让美丽乡村更加靓丽。三是协助楚尾村修订完善可操作性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治理高价彩礼、革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陈规陋习,重点抓实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向善向好发展;同时帮助楚尾村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建设,向市振促会争取资助2.6万元帮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电脑、打印机、投影机等设备和10万元用于广场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在全县抓技能培训,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助推老区经济发展。发动各会员单位企业和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根据生产特点和企业特色,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培育致富“领头雁”,提升培训实效和农民创业、就业能力。近两年举办培训班12期(莲子栽培技术、新型农机技能、食用菌技术、油茶种植、笋加工等),受训890人次,向市振兴促进会争取培训资金8.9万。通过培训,切实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五是抓学习领悟,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老促会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深刻领悟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老促会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推动工作创新;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老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深入基层、村、企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社企民意,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一步工作,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找准新定位、谋划新发展,展现新作为,为加快建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