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常熟市推进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4/08/12  浏览量:   作者:江苏省常熟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历史上以“年年丰收”而得名的江苏省常熟市,近年来,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以此为重要抓手促进乡村振兴由“单打独斗”转向“片区协同”升级,着力构建一批特色更鲜明、水平更高、内涵丰富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了较好地引领示范作用。

现状特点

常熟市的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目前主要从科学编制规划、实施重点项目、建立多元投入与协调机制等多方面探索创新、具体推进。

1、科学编制片区建设规划。为统筹安排片区内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布局,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常熟市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乡村区域在产业水平、要素水平、协同水平、交通水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合理布局五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即沙家浜渔文旅融合发展片区、虞山尚湖产业融合发展片区、沿江生态观光农业片区、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东部高效农业示范片区。目前,所有片区均已完成规划编制。片区规划以空间统筹为核心,综合考虑了一定区域内乡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空间分布、交通区位、群众意愿等因素,充分显示了规划的整体性、全局性、协同性和可行性。同时,由于规划都根据各片区的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地彰显了片区特点和个性,有利于各片区差异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2、梳理确定片区重点建设项目。常熟市以重大项目实施作为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重点项目推动片区建设,对项目进行深入挖掘梳理,截止2024年6 月,全市共梳理确定重点建设项目318个,投资总额127亿元,2024年预计总投资为34.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89个,范围涉及209个行政村、4712个自然村、50万亩耕地面积,惠及17.6万户农户。同时,为建立权责清晰、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的片区项目管理方式,常熟市探索建立了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项目库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功能作用包括:全市片区重点项目落图定位,对串联整合关键节点、引领全域提升的重点项目进行标注,为优化项目设计、编制片区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加入项目申报、审核、查询、调度、报表生成等功能,满足片区按月调度的日常管理需求;实现项目动态管理,可视化展现项目进度,满足项目进度合理的建设要求;添加片区镇村管理模块,方便根据规划编制情况及时对片区范围进行调整,促进项目的科学管理。

3、坚持特色发展、共建共享。各片区在有序推进片区协同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坚持特色推进,打造符合实际、凸显优势的示范片区。沙家浜渔文旅融合发展片区根据沙家浜红色旅游和水产养殖发达的特点,以现代渔业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协同古里镇、支塘镇,积极打造常熟“虞文化”与“渔文化”协同发展的综合示范片区;虞山尚湖产业融合发展片区以虞山尚湖山水资源为依托,加快推进以茶禅体验及湖甸虞田为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片区建设;沿江生态观光农业片区依托河道纵横绿水依、鱼肥蟹美稻米香的自然生态底色,努力将片区打造成为长江文化展示与传承 “新窗口”、高效农业与智慧田园“新图景”、沿江农文旅发展“新样板”;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依托万亩稻田、纵横河网等自然生态现状,超前谋划苏州高铁北城、云棠消费小镇等城镇未来潜力所在,以三产融合发展和种业科技研发为主线,着力推进城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区、数字农业发展先行区建设;东部高效农业示范片区则主要以优质稻米、绿色蔬果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为核心,打造集江南生活方式、古镇数创文旅、高新科创产业、水乡田园生态于一体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同时,坚持以共建促共享。突出乡村美丽宜居,各片区打造“特色精品乡村+特色康居村”的美丽村庄群;加强线路串联,积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形成多条乡村特色旅游线路。截止2024年4月,全市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47.69亿元,实施建设美丽乡村3794个,其中建成3764个,覆盖率达82%。累计建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14个、苏州特色精品乡村22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1445个、苏州特色康居示范区10个、苏州共享农庄13家;成功创建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5个、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2个、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6个、江苏省乡村休闲运动基地2个、江苏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康美基地1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7家。

4、建立组织考核机制。建立常熟市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片区明确牵头板块并建设专班,建立会商会办机制,研究推进片区内重大事务,推动重点项目、重要设施建设。目前已出台《常熟市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行动方案》,以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富民增收、乡村治理、改革创新“五大协同”为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同时,加强督导考核,将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情况纳入对镇(街道)高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建设任务清单、进度安排和责任分工,通过观摩、督导、通报、考核等形式进行评比,推动片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初步成效

一是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均衡推进。通过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将市(县)、镇、村资源禀赋相似、产业发展相近、地理位置相邻的部分区域划为乡村振兴同一建设片区,突破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行政界限,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让既有的典型示范去带动面上协同发展,树立全域“一盘棋”思想,让每个乡村都能够融入片区协同发展,实现了常熟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促进了片区产业的同步发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对片区内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按照区域特色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并提高农业公共品牌知名度,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等多种举措,促进了常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了乡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多年来,常熟市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及“千村美居”工程,农村环境不断优化,农民居住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提升。但农村建设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少数村庄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通过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实行规划建设的协同,打破行政壁垒,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片区内美丽乡村、幸福河道、道路交通的全域提升。

四是促进了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通过片区化整体规划,打破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推进碎片化空间和资源重组,拓宽发展空间,做大做强片区集体经济,有效推进了强村富民;依托片区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并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通过推动片区内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片区内居民文化生活、就医养老等服务共享,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初步实践表明,片区化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破解“三农”面上发展难题、探索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对策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目前“三农”投入不足、片区内有关镇、街道联动不够、农民群众参与度不高等实际情况,坚持把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提上市(县)、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研究有关政策等重大问题,并协调各方,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坚持全民参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其积极参与片区化建设,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是加快编制和完善片区规划。各片区应当树立规划“一盘棋”思维,城乡“一体化”理念,坚持立足片区实际,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将规划与现有项目建设基础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编制片区内“多规合一”的村庄布点与建设规划,尽快改变“小而散”的无序状态,系统谋划全域片区化建设,实现片区规划的整体性、全局性、协同性和可行性。在编制大片区规划的同时,精心布局子片区,因地制宜培育若干示范中心和特色基地,如海虞镇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

三是高质量推进片区产业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以农业生产综合产能强、产业主体强、竞争能力强为目标,通过推动片区农业基础设施均衡提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片区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常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和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等举措,不断提高全市粮食安全水平,推进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发展农村新业态,高质量推进片区产业发展。

四是高标准建设和美宜居宜业乡村。围绕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总要求,继续积极对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深化“千村美居”工作,重点关注村与村之间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更加突出“和美”,整体提升建设水平,从改善农村面貌向宜居宜业、塑形铸魂升级。

五是高水平提升片区居民生活质量。依托片区产业发展,为片区内农民提供更多地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资产盘活、抱团发展、异地发展、农文旅融合、村企联建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强村富民。同时,统筹推进、合理匹配片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购物等设施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建立片区内文体场馆、乡村文化礼堂、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共用共享机制,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培育“一镇一品”乡村文化品牌,丰富片区内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