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浏览量: 作者:张学云 刘向东 尤新潮 来源:中国老区网
2007年和2016年,射阳县扶贫开发协会在全县231个村居,两次组织发起各界人士献爱心,在没有动用镇财力、村积累的前提下,共筹集村级帮扶资金456万元,首创全省特有的助困资金筹集模式,为我县精准扶贫和乡村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先后在省、市协会会上作经验介绍,市扶贫协会在射阳召开全市扶贫开发现场会。9月24日至29日,县协会对全县村级帮扶资金的使用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如何进一步放大其效应进行了思考。
一、村级帮扶资金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发展成效显著
村级帮扶资金,坚持村筹村用、县镇统管,实行年初发放、年底收回、不计利息、滚动使用,从2007年开始连续17年开展“千户脱贫,万户增收”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帮助了一批困难群体。依托村居帮扶小组这支“永不走”的帮扶队伍,每年每村选择5个有劳力、有诚信、有致富欲望和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的“三有三缺”低收入农户,全县每年有1000多户,落实“定人、定户、定目标、定措施”的“四定”责任制,实行“一对一”帮扶,17年来累计滚动使用资金总额达7000万元,帮扶近2万贫困户脱贫致富,涌现出一批从负债累累的贫困户变成富裕户的典型。盘湾镇振阳村刘雪晴的中草药材养鸡场,2010年受鸡禽流感影响的那段时间,资金只出不进,最困难的时候上千只鸡活生生地饿着。正当她走投无路时,协会先支持她1万元帮扶资金使用两年,解决燃眉之急;后又连续四年每年支持2万元,扶持其扩大生产能力,目前鸡场已有万只规模,被授予经国家工信部备案的《国优品牌网》盐城市中草药家禽养殖实践基地,生产的有机蛋直供高档超市、星级宾馆。兴桥镇日新村“羊司令”周松,曾因一场大火让其养殖的200余头山羊葬身火海,随后他儿子被检查出患白血病,接连两次打击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县镇村三级扶贫组织知情后,及时帮周松协调养殖圈舍,先用5000元帮扶资金让其购买16只种羊走出困境,并连续几年每年提供两万元帮扶资金,目前年出栏商品羊150多只、创纯利20万元左右。四明新塘村戴湖生,2019年养猪因遇猪瘟死猪100多头,损失30多万元,跌入贫困行列。分会从2019年开始每年提供1万元,从2023年开始每年提供2万元,扶持他利用家前屋后3亩水面,年养鹅1000只、收益10万元,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二是培植了一批产业大户。充分放大村筹帮扶资金杠杆撬动效应,每年扶持200多个农户,新上种养业、服务业等增收项目,成为年收入超10万元的经营大户。洋马镇兴垦村吴万林利用1万元帮扶资金,加上协会担保的10万元贷款饲养蛋鸡,两年时间养殖规模从5000只扩大到1.5万只,年收入超过30万元。千秋镇沙港村石文扩大野鸭养殖规模缺少资金,2019年、2020年两次获得村级帮扶资金2万元,经过几年滚动发展,饲养野鸭总量从不到5000只扩大到5万多只。 海通镇通兴社区吴素蓉,两次利用8000元村级帮扶资金,扩大林下养鸡规模,把6亩承包地变成风景优美的绿荫养殖场,目前蛋鸡圈存量达12000只,年纯效益20万元,还帮带了周边10多户群众发展规模养鸡,多次被县、镇表彰为创业标兵、致富带头人,并在镇举办的创业大赛上荣获一等奖。
三是催生了一批家庭农场。协会通过资金帮扶等服务措施,着力引导小户变大户、大户办农场、农场上规模。据调查,仅射阳经济开发区分会近三年就累计培植了千亩级家庭农场6个。2011年新坍镇新安村尤为平回家乡兴办家庭农场,县镇协会提供帮扶资金并帮助协调土地,支持其尝试种植芡实取得成功,农场规模从几百亩扩大到8000亩,其中芡实面积4000亩,年净收入400万元,获得江苏“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四明镇文明村邓锟利用1万元帮扶资金,为菇农代加工菌棒,经过5年滚动投入,生产用地从家庭作坊扩展到6000多平方米厂房,年加工菌棒从不足30吨增加500吨左右。2014年经济开发区凤鸣村吴立忠在1万元村级帮扶资金支持下兴办小型家庭农场,经过10多次土地流转集聚,规模从不到100亩扩大到3500亩。
四是孕育了一批爱心群体。许多低收入农户在村级帮扶资金扶持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专业大户,他们致富后不忘反哺社会。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接受过村级帮扶资金帮助的农户中,有300多户先后向困难学生、敬老院和特殊群体捐款捐物累计达260万元。县协会扶持宏达针织公司周小元创业成功后,周小元从2016年起,已连续九年每年向海河初中捐款2万元、向海河大学生基金会捐款1万元;2020向全县最困难的100名残疾人每人捐款500元;最近几年向家乡新运村捐款10万修建道路;还安排了34名残疾人和300名周边农民进厂就业。千秋镇振兴社区汤留华2016年大学毕业回乡创办洪光家庭农场,协会组织先后三次提供帮扶资金5.2万元,并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用工服务等工作,目前农场规模达6000亩,每年安排本村低收入户劳动力50多人务工,并拿出5000元慰问流转土地中的特殊困难户。经开区陈洋居李文洪从事废品回收,经开区办事处先后4次提供 3.4万元帮扶资金,支持他新上先进的打包压缩机,还帮助协调用地等矛盾,使生意走上正轨逐步做大。李文洪经营致富后积极回馈社会,几年来帮助残疾人3000余元,向县红十字会捐款2000元,去年重阳节向陈洋敬老院送上3000元,展示一个普通农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二、村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面对乡村发展新形势和经营主体新变化,村级帮扶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亟待与时俱进。
一是思想上的墨守成规。村级帮扶资金产生的背景是脱贫攻坚年代,初衷是帮助本村村民致富,开始实行的是村筹村用,一般每村安排4-5户、每户5000元,当时年初买些家禽饲养、年底即可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一些大户对5000元已无兴趣,想帮不要帮;一些低收入农户想用又找不到担保,经办人怕承担责任,宁愿不做事也不想惹事,想给却不敢给,导致部分镇村级帮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影响了村级帮扶资金效用的发挥。
二是需求上的形势变化。村级帮扶资金过去主要是助困,几千元就能上个致富小项目,脱困后协会就不再扶持。目前现代农业生产集成度变高、经营主体变强,洒“杨柳水”已无法满足需要;有的成功后需要持续扶持,迫切需要推进适度集中扶持,并走持续扶持之路。
三是激励上的动力不足。目前全县在村级帮扶资金使用上不平衡性较大,海通、千秋和四明的通洋连续多年村村使用村级帮扶资金,普遍反映村级帮扶资金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难以满足项目发展的要求;而有些镇低于50%,有的镇甚至基本没有使用。现在对村级帮扶资金使用,用得好的没有激励,用得差的也没有压力,全靠经办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必要出台激励办法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四是实践上的有益尝试。根据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在村级帮扶资金使用上,海通镇已由过去每村扶持5户,集中到2户;四明的通洋有4个村每村集中扶持1户2万元,经开区、合德镇也有一个村集中扶持1户2万元;千秋镇已有由过去脱贫一户放手一户,向持续扶持成功户转变。海河办事处通过撮合协调,在提供有效担保前提下,2022年先后协调7万元村级帮扶资金,供复兴村回乡大学生陈晨果蔬立体种植使用,目前100多亩梨园套种了五种果蔬,年净收入25万元,2022年向周边的50户村民每户无偿赠送30棵果树苗发展庭院经济,辐射带动了当地发展立体高效农业。这些区镇的做法,为新形势下有效使用村级帮扶资金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值得在全县面上复制和推广。
三、用足用活村筹帮扶资金的初步思考
县扶贫开发协会更名为乡村协会后,名称改变了,工作重点也已由助学助困为主调整为扶持乡村发展,村级帮扶资金投向也应随之转变,向产业大户和重点项目倾斜。
一是增强履职担当。村级帮扶资金是一茬茬扶贫工作者费尽千辛万苦筹集起来的,是成千上万爱心人士几十几百元汇聚起来的,如果因怕担责任而任其闲置,不仅对不起为资金筹集作出奉献的各界人士,也有违发起活动的初衷,是对工作的不负责。县协会应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适时调整村级帮扶资金的使用办法,为区镇用好村级帮扶资金创造条件。乡村发展协会的工作者,在其位就要尽其责,从支持全县乡村发展的大局出发,努力用活用足村级帮扶资金,从而让村级帮扶资金不断迸发活力,源源不断的为乡村发展注入资金来源。
二是优化资金投向。县协会根据自身职能的转变,将持续开展“百场带千户致富”活动,每年协助培植100个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每年带动10户左右农民致富。到2029年,协助培植万亩以上特大型家庭农场10个,规模家庭农场20个,带动5000户农户致富;到2034年,再协助培植2万亩以上的家庭农场5个,培植规模家庭农场30个,带动万户农民致富。村级帮扶资金应服从服务于“百场带千户致富”活动,围绕支持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着力选择已培植成功又能带动低收入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发展电商等产业等。实际操作中,原则上应继续坚持主要用于帮扶原筹集资金村的致富项目;如本村没有合适对象且使用效率不高的,也可适度跨村使用。如跨村使用,每个项目借款一般不超过2万元;如项目帮扶效果较好的,每个项目借款一般不超过6万元;个别项目帮扶效果突出的,每个项目借款一般不超过 10万元。跨村使用的,应带原村的劳力或进行助学,每借款2万元,资助原村困难学生500元或吸纳 1名低收入农户打工。
三是实施规范管理。保证村级帮扶资金的安全,是持续开展扶持活动的前提。我县村级帮扶资金运行17年,除个别镇2017年部分抽资外,422万元的规模一直保持至今,这与管理规范密不可分。要顺应帮扶资金使用对象的新变化,出台村级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将“村筹村用、县镇统管”调整为“村筹、镇统、县管”;继续实行“年初发放、年终收回,滚动使用、不计利息”办法。加强借款管理,各区镇办事处对帮扶对象确定、项目审核、资金发放与回收负全部责任,项目借款由区镇办事处负责“代领、代交、包回收”。代领,借款时须提交每个帮扶项目借款人的申领表,并由办事处统一代立总借据,经县协会审批后拨付;代交,区镇办事处对项目借款人可采取银行转账或现金付款方式交付;包回收,每年帮扶项目借款到期时,由各办事处统一向项目帮扶对象收回项目借款。加强项目管理,区镇办事处应当定期检查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合同要求落实帮扶措施,每个项目应当明确一位责任人,对吸纳农民就业、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核查,并进行指导和帮助。县协会建立村级帮扶资金专门台账,详细记载帮扶资金发放与回收及效益评估情况;对区镇办事处项目借款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和电话随访。加强助学管理,每年由区镇办事处向县乡村发展协会报送年度帮扶助学名册汇总表,县乡村发展协会对助学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加强风险管理,对因瘟疫、涝灾,患病和政策调整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帮扶资金无法收回的,经县协会认定同意,可以通过调整项目再扶持或发动村里再筹的办法弥补缺口,从而减轻担保人的压力。
四是强化激励驱动。瞄准村级帮扶资金年使用率平均不低于80%、特殊的不低于50%的目标,下达各区镇办事处村级帮扶资金的年度使用任务。出台用村级帮扶资金的激励措施,区镇办事处村级帮扶资金年使用率达80%以上,且当年发放当年收回,奖励1000元;区镇办事处对在村级帮扶资金使用管理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帮扶组长,年可推荐1-2名,经县协会审查同意后,每人奖励500元;县乡村发展协会对在村级帮扶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年度“村级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先进单位”表彰,真正让区镇和村居两级帮扶组织“忙起来”,加强与各类经营主体对接“动起来”,推动闲置的帮扶资金“用起来”。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