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走笔湖村红色遗址

2013/12/03  浏览量:     

               

  

  久久伫立在福建宁化湖村石下村东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墓"前,眼眸中仿佛看到"土地革命"时期硝烟战火中前仆后继,英勇杀敌的红军形象;耳际仿佛回响着毛泽东"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的光辉词章;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涤荡,灵魂又一次得到净化。

  这里安葬的是"地寺革合"时期八角楼红军医院医治无效而牺牲的几十位红军指战员。烈士们静卧在松涛不息泉水潺潺的岗砾石山麓。雪白的岩石,是他们的铮铮铁骨,支鼎起几十个高洁的灵魂;那碧青的古松,在春风摇曳中仍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如火如荼的悲壮情景。

  那是1934年春,国民党军队对江西老根据地进行围剿,迫使中央红军退出瑞金,红军医院被迫迁到湖村石下村。当年以邱氏祠、八角楼两个地方为医院病房地址。我们来到了当年红军医院的旧址。那八角楼是一座四方形的两层楼房,可住80余人,当年的红军伤员大都住在这里。

  据当年曾协助过医院为伤员洗伤口、上药的石下村妇女杨罗秀回忆说:当时战争频繁,这两个地方都住满了。住在湖村石下村的大都是重伤员。当年医疗条件非常差,西药奇缺,主要用草药,再加上医务人员少,医治伤员难度甚大,伤员一时难以痊愈。因此,几乎每天都有几个死亡的伤员。

  1934年10月,医院里能跑动的200余个伤员随部队参加长征。到11月间,一些重伤员来不及掩蔽撤退,全部壮烈牺牲。我想,当年的红军重伤员面对疯狂的敌人,面对病魔的威胁,他们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坚强不屈。红军烈士们一定不会慨叹生命的短暂,因为他们的热血已化作漫天的红霞、绚丽的山花。他们身后升起的是一轮火红的朝阳。

  沿溪畔,走田埂,沐春风,我们来到当年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石下村的田螺寨。远远望去,在大片碧绿烟叶的田中央耸立着一座"田螺"形的山寨。山寨悬崖峭壁,杂树丛生。我心里纳闷着,当年红军为何会选此山寨为兵工厂呢?跨过澹澹小溪,爬上弯弯石径,我们徐徐登上了山寨。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四面都是开阔地,如果敌人来犯,在远离数百米之外,就可清楚地看到,能及时做好战斗准备。此寨有三向是悬崖峭壁,除了南向一条路可通往寨上,其他无路通往寨上。此外还有一条从东到西的小溪沿着寨旁流出,必要时泉水还可以堵住垒成水陂。上山寨的山路是弯弯曲曲的,当年光是大门就有两道隘门,每道隘门都可以布岗放哨。原来中央红军就是利用这个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把兵工厂迁到这里。

  抚摸着布满青苔的石墙,凝视着满山乌黑的瓦片,遥想着当年红军战士扛石块、垒石墙、盖草棚、造子弹、修枪支的动人情景。想到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在极为简陋艰苦的条件下,兵工厂的红军,为支援前方打胜仗,浴血奋战,忘我工作,我心中肃然起敬。

  接着,我们走进了巫坊村的澎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瞻仰着这古朴的祠堂,端详着民房墙上"欢迎白军弟兄歌:亲爱白军弟兄们,你们为谁来当兵,父母妻子没饭吃,打骂压迫说不清。

  亲爱白军弟兄们,你们官长真可恨,不准你们打日军,强迫你们打红军。亲爱白军弟兄们,你们都来当红军,帮助工农求解放,抗日反帝最光荣"的斑驳红军标语,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湖村人民掀起扩红运动,打土豪、分田地支援革命的场景。

  村支书亲切地对我们说:1933年8月在巫坊外祠成立了澎湃县苏维埃政府,选举了邱洪玖为县苏主席。在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扩红运动,打土豪、分田地轰轰烈烈。1934年3月发动妇女做军鞋支援前线,仅10天时间就完成了500双军鞋任务。在这里曾发生过一次惊险的战斗。当年国民党团匪张泰昌不时袭击乡民,攻打县苏政府办公地点陈氏祠。1933年9月张泰昌纠集丘家山、庙前等处刀团匪二百多人攻打澎湃县苏,面对疯狂的敌人邱洪玖沉着指挥,一连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在敌人冲进碉堡猛攻的紧急关头,他率先用手榴弹击退敌人,保卫了苏维埃政府。

  听着动人的叙说,我激情满怀,更加敬佩英勇的老区人民。

  1934年秋,形势紧张,中央红军秘密召集宁化、清流、归化(明溪)等地方赤卫队、游击队、澎湃县苏区全体干部,红三军团、独立七师、中央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等单位人员,在彭德怀等人的带领下在巫坊锣鼓坪召开了长征誓师大会,汇合整编后,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峥嵘的岁月,红色的历史冶炼了勤劳勇敢的湖村人民。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块红土地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勇敢、劳动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而且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开辟了小康之路。镇容镇貌焕然一新,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农业迅猛发展,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他们将进一步发扬拼搏进取的老区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创出"风展红旗如画"的美好未来。

编辑: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