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8 浏览量: 作者:薛琳 刘方彦
摄影家李伟光说,只要有时间,就会坚持拍下去
2014年1月30日,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放鞭炮、看春晚,摄影家李伟光却早早地收拾行囊,31日凌晨3点,他便驾车行驶在青银高速上,直奔吕梁临县。因为他要赶在大年初一,为垣上村、治花泉村的全村老少拍全村福。细细算来,这已经是李伟光坚持在大年初一,为临县老区人民拍摄全村福的第7个年头,拍摄的村子也达到了25个。
为拍一张全村福费尽周折
夜路难走,赶到临县县城、和当地朋友接上头时,已经是大年初一上午8时,顾不上吃顿热乎饭,李伟光泡了包方便面,就直接驱车驶向县城南边的临泉镇,顺着崎岖不平的盘山路爬上山顶,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治花泉村时,已经是上午10点半,一些村民早已等候在村子北面的一个碾谷台,村支书正骑着摩托车准备去村里叫人。李伟光赶紧掏出机器,开始搜寻合适的场地。
在碾谷台周边转悠一圈,李伟光发现,除了几间破旧倒塌的土房外就是一个羊圈,如果就在这里拍,人多场地小肯定排不开,顺着坡道绕下去,一个小教堂引起了他的注意。李伟光举起相机对着教堂目测一番后,喃喃自语道:“正好有个斜坡可以把人排开,背景也不错,就这儿吧。”
很快,村里的喇叭上传来了村支书的广播声:“全体村民注意了,吃完饭后赶紧到教堂门口来,省里来的同志给咱照一圪搭(临县方言)全村相了,照完后每家一张,不要钱。”不一会儿,便有村民三五成群先后赶来。大约一个小时后,已经聚集了200多人,有的是一家两代,还有少数是一家三代。
为了不遮挡住每个人,李伟光不停地提醒着大家。把全村人安顿好时,已经是中午12点半。李伟光跑回对面的坡地上,对好镜头,然后高声喊道:“父老乡亲们,我给大家拜年啦!来都看我这里……”快门也在这一瞬间,将全村人的笑容定格在一起。
“这么多年了,这可是我们村拍的唯一一张全村福,真的很感谢省里来的摄影家。”拍完照片,村支书感慨之余不忘道谢,热情的村民还抓着李伟光的手,邀请他到家里吃饺子,可李伟光一心惦记着下一个村子,不得不在感谢大家盛情后挥手告别。
不厌其烦一再补拍
从治花泉村出来,李伟光一行沿原路返回,在一个路口又向东拐进山沟里,大约10多分钟的颠簸后,来到安业乡的花墕村。由于村子地处沟掌,没有空地,李伟光反复搜寻,也只能将场地选在一个半坡上,背景是村民五年前就不住了的院门,依坡将村民摆开……因为全村也只有60多人,照片很快就拍完了。
可就在村民准备散开回家时,又来了一个带着小孩子的妇女。“这么多年也没照过一张像样的照片,好不容易有次机会,还让孩儿给耽误了,就再给我们拍一张吧。”妇女的请求让李伟光很是心酸,他赶紧安排村民重新排好队形,补拍了一张。说来也巧,就在村民刚刚散开准备离开时,又来了一对年近七旬的老夫妻,从衣着来看,不像是村里的常住户。原来,老两口都在县城上班,很多年前就搬离了村子,可一直对村里的老街坊、老邻居念念不忘,听说有人给村里拍全村福,老两口特别高兴,专门从县城跑回来拍全村福的。“我们年龄都大了,很多和我们年纪差不多的现在也都不在了,就是想趁这机会,和这些还健在的老朋友、老邻居们留个纪念。”“我们都拍完了,就算了吧。”看到风尘仆仆的老两口,一些不明就里的年轻人有些不耐烦,嚷嚷着不想再折腾,李伟光只好做起了大家的工作:“咱们照一次全村合影不容易,等过上几年这里将会被遗忘或抛弃,到那时你们翻开照片再看看就有意义了。”
就这样,李伟光不厌其烦地又补拍了两回,总算才圆满完成了花墕村的这张全村福,此时,已是16时左右。虽是冬天,但忙活了一整天,李伟光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连续7年拍了25个村子
“一次偶然的采风让我和临县结缘,老百姓淳朴的民风、艰苦的环境确实让我感动。”李伟光告诉记者,拍全村福的念头始于2007年,初衷很简单,就是想用镜头记录逐步变迁和消失的村落,用影像诠释黄河儿女的生活变化。但真正去拍摄,是在2008年的春节,第一站是碛口。“准备离开的时候,车前突然响起了送行的爆竹声,心里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回忆起七年前拍摄第一张全村福时的情景,李伟光至今难忘,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李伟光便对吕梁山、黄河湾及祖辈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产生了由衷地爱。
这七年来,除2008年和今年有人随行外,其余五个春节,李伟光都是一人驾车前往,先后给25个村子拍了全村福,涉及村民2500多人。而为了能让所有村民都参与拍照,李伟光还会特意多买些好烟给村民抽,有的实在不肯出来,他就塞上个红包给人家。
李伟光说,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坚持把全村福拍下去,要把吕梁山传统村落中藴藏的晋西印记和人文景观,用镜头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编辑:蔡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