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为烈士寻亲,一场相隔44载的缅怀

2014/04/23  浏览量:   作者:胡劲松 孙春旺  

    44年前,上海女知青郑培志在宿松华阳河农场为抢救战友而牺牲。为让烈士事迹为更多人所知晓,为她找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当地干部、群众、民警接力寻亲——

  清明节刚过,宿松县华农派出所的6位民警却还在为烈士郑培志陵墓迁往华阳河农场龙岗文化陵园而四处奔波。今年5月,烈士的弟弟将参加姐姐的迁墓仪式。为了让这场时隔40多年的重逢更加温馨顺畅,一群普通人在默默地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0年4月3日,时年18岁的上海女知青郑培志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成为了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五连(现宿松县华阳河农场二分场五队)的一名兵团战士。同年8月29日清晨,郑培志在水塘边发现一位女战友滑入水中,千钧一发之际,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会游泳,只想抢救战友,使足全身力气猛向水中扑去……战友得救了,她却英勇地献出了19岁的生命。牺牲后,她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从此就长眠在她生前工作过的华阳河农场二分场。烈士牺牲时,她的亲人从上海赶来为她办理了丧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 40多年过去了,烈士陵墓前的青松树苗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每年清明节,农场干部群众和学生都会自发到墓前为烈士扫墓,祭奠烈士英灵。

  44年里,当地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她。但是,多年来,烈士墓地地处偏僻,一直都没有一个亲人前来祭奠。又一年的清明节快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决定,要用实际行动为烈士寻找亲人。

  人海茫茫,时空变换,当地干部群众面临无从找起的困境。他们不希望烈士就这么孤单下去,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但为烈士找到离别40多年的亲人,还要把烈士墓从荒草中迁移出来。

  烈士的亲人在哪里?今年年初,农场党委安排华阳河二场社区开展寻找烈士家属活动。在干警的帮助下,社区干部先后联系了与郑培志生前在一起工作过的战友和领导,还有下放到农场的回城上海知青,了解到郑培志有一个弟弟叫郑培贤。

  据一名知青回忆,郑培贤是一名下放到辽宁的知青,曾在马鞍山工作过。但郑培贤现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两个月过去了,农场党委和辖区群众都在为清明期间能否顺利将烈士墓迁移而寝食不安。

  3月30日下午,华阳河农场二场社区干部再次到宿松县公安局华农派出所寻求帮助。民警通过全国公安综合查询系统在上海、马鞍山两地查找郑培贤。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众多的人口信息中找到了烈士弟弟郑培贤的信息。

  当地干部群众决定,把烈士墓迁往正在筹建的华阳河农场龙岗文化陵园。时隔40多年后,在一群普通人的努力下,烈士的英灵终于有了归属。

编辑:蔡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