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一条路铺就了村民梦想

2014/06/17  浏览量:   作者:李云  

  阳江镇西莲村,地处高淳西部苏皖所属的高宣圩。这是一片水网圩区,也是革命老区,高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于此。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公路,人流、物流、信息流不畅,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村民一直难以摆脱贫困窘境。进入新世纪,城乡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芜太公路高淳段开通、芜太高速公路江苏段即将建成并在此与皖南高速公路连接,从而彻底改变了该地不通公路的历史,带动了区域交通条件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和幸福指数增加,圆了村民多年的“幸福梦”。

  水阳江上架起公路桥

  水阳江是皖南山区通向长江的一条支流。这湍流不息的江水,曾经孕育了这里的村民,但也因一江之隔,将之挡在江的彼岸,进出长年靠轮渡。平时去县城或周边城市一趟,二、三十公里的路程,途中需2~3个多小时,若遇上天气不正常,常常望江兴叹,失去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时机与财富。尽管上世纪后期,村上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在村窑厂、服装企业做工,但后来砖厂停产、服装企业转移,村民外出不便,打工人员明显减少,单守着仅有的承包地增收难。2003年后高淳在水阳江上架起了公路桥,西莲村通了公路,孤岛变成交通枢纽,又一次向村民打开致富大门,有了更多到县城以及所属镇或邻省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打工挣钱的机会,致富道路愈走愈宽阔。近年全村在外打工的人数已达到上千人,比原来增长五成以上,实现的年劳务收入已达到3000多万元,成了村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与此同时,边贸经济也悄然兴起。村民抓住商机,在村口办起了家庭小型建材商店,目前由起初的一家增加到3家,生意愈做愈红火。村民高便,全家5口,所办的夫妻店,其经营规模由小变大,收入颇丰,逐步过上了殷实的生活,近年已重新建了新楼。像他这样富起来的村民,90%住进了新楼,其中豪华型住宅占到10%以上。自村上通了公路,有了直达公交和专车,该村学生到县城或镇上学,也更加安全、便捷,从此不再为交通不便感到困扰和担忧。

  规模经营户的崛起

  交通条件的改善,经营渠道的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增加,逐步带动了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特种水产特别是规模经营户的发展。全村6000多亩耕地,目前田改水面积占到80%,160多家规模经营户,农业规模经营户占到90%,其中户养殖面积一般达到30亩~40亩,户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15万元,也有的达到二、三十万元。种粮大户其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更有了进一步扩大和增加。四港村民高声龙,上世纪末开始专门种粮,起初在胜利圩承包了八、九十亩土地,后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和惠农政策支持,到2003年种粮面积扩大到300多亩,2008年扩大到600多亩,规模效益日益增长,每年除支付30多万元的租金外,实现的年纯收入达到30万元~40万元,村民从中打工获得的劳务收入达到近10万元,每年向国家贡献商品粮油70多万斤,同时其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升。目前该村在区内外的经营大户已发展到14家,不仅涉及农业,还涉及建筑、建材、服装、化工等行业。去年以来,为扩大村级能力建设,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和项目资金支持,投入150多万元,发展大棚蔬菜、茭白、马铃薯等生态农业200多亩,由村合作经济组织直接经营,既进一步带动了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2013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7573 元,村可支配收入达到277多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76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 5倍 、2.45倍1.32倍。经营大户和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和强有力支撑,不仅使自己率先致富和壮大,也为村民步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水乡村落新貌

  埒草埂是西莲的一个自然村,曾经是中共“月亮湖”党支部活动中心。1934年高淳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此建立,曾为革命孕育和输送了一批新生力量。这个村只有58户、200多村民,具有一定光荣历史,但由于地处穷乡僻壤,一直到芜太公路建成通车后,先富起来的村民其居住条件才逐步得到较大覆盖面更新改造,而长期来村民居住环境却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近年来,有关方面在扶持行政村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及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重点由交通和市区“两会”等部门多方支持,帮助该自然村新修了1000多米长的村级道路,促进了自然村交通条件的改变。去年以来,镇村又抓住村庄环境整治机遇,落实专项资金支持,为之投入70多万元,整治了千米污水河道,整理和扩大了村庄绿化,铺设了污水处理管道,改造了户厕和新建了公厕,增设了垃圾箱,进行了墙面立体出新,安装了健身器材,对村庄环境卫生实行了长效管理,并开辟了地方革命史宣传栏等,有效推动了省级“三星康居新村”创建,村容村貌发生根本变化,逐步形成了“绿荫环抱、水质清澈、道路通畅、环境整洁”的独特水乡韵味,进一步彰显了乡村美丽。

编辑:蔡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