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西柏坡感言

2018/05/21  浏览量:     

  前不久,我赴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通过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瞻仰领袖们战斗和使用过的一件件实物,观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详细了解了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京前,在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全过程,以及全国军民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光辉历程,震撼和洗礼了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和教育。我深思细想,为什么中国革命能够节节胜利,像芝麻开花一样?为什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讲解员介绍说,这期间,党内和谐,家庭和睦,战事和顺。全党高度团结统一,全军斗志昂扬,全民意气风发。这其中的真谛是什么呢?

  西柏坡,太行山东麓的一个普通山村,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不足一年,连同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的活动不到两年),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历史上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雄壮的一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因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它既有别于被逼上井冈山产生的井冈山精神,有别于被迫踏上长征路的长征精神,有别于极端困难条件下依靠自力更生发展壮大产生的延安精神,又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汇集了党的传统的革命精神,紧紧地守护了人民政党的生命线。

  西柏坡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中,产生了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还包括自强不息的赶考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精神等等。西柏坡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最根本的一条是“实现人民利益”,坚持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民政党的生命线。正如外国观察家指出的那样,在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概念中,“人民性”是最复杂和最带普遍性的概念,“包含着中共全部的秘密”,是“最为重要的软实力”。确实,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这个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夺取政权、巩固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线。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战略决战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这一切,都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真诚拥护!

  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跨越一座又一座山峰。站在西柏坡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清楚地认识到:人民至上,执政为民,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镌刻在旗帜上,用鲜血、汗水和智慧赢得了人民的信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不断推进的历史征程上,在从革命到执政的重大转变中,在地位、环境、任务不断变化的巨大考验下,我们党“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坚定保持、不断发展、大力弘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话道出了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说明了党和人民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

  如何呵护好这一党的生命线,保证党的干部不愿、不能、不敢脱离人民群众,牢记“两个务必”,重走赶考之路,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时代执政党建设需要继续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如何不断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回应社会关切,坚决坚持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理念,化解“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继续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呢?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当前关键是要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民生”视为最大的政治,将“共享”视为最基本的发展思路,将“以人为本”作为最核心的治国理念,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难点、民生改善重点、生态建设热点攻坚克难,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作风漂浮、诚信缺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深入了解群众所愿所盼,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做到联系群众经常化,服务群众常态化,把群众要求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对干部工作满意度纳入年度考核,影响干部任用,建章立制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运用社情民意调查等多种手段督查通报,促进作风转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微信,通过网络问政等方便快捷地发布信息,沟通情况,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制度建设,保障联系的长期性和规范性,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焕发当年的那种革命热情,那种工作作风,那么一股革命干劲,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共产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理所当然应该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屁股决定脑袋”,不站在人民立场,就不会代表人民利益。还可能以权谋私,损害人民利益。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了那么多党员干部腐败案件,难道还不应当使我们每位党员警醒吗?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增进群众感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在,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群众感受不一样,工作效果不一样,干群关系也不一样。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创新服务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能力。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既要有正确的立场、真挚的感情,还要掌握必要的方法,提升服务的能力。客观地说,一些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需要,甚至存在严重不足。正如一些群众批评的: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群众与干部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水平却低了。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要不断学习提高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和学习本领,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再现当年军民团结如一人,捷报频传步步高的生动局面。

  (作者:王德泽 榆林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员、陕西广电网络榆林分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全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专业委员会委员)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