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夜读《梁家河》

2018/08/16  浏览量:     

  夏日的夜晚,似乎比白天更闷热,家人们上山避暑去了,独自在家的我,没到户外纳凉,也沒去旁边的白鹤公园散步,而是呆在刚刚装上空调的书房里,阅读从《巴渝都市报》仕华好友处索取的新书《梁家河》。

  也许是这本新书太精彩,也许是对书中的那段知青生活太熟悉,也许是想彻底了解习总书记当年到底是怎样度过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的,我竟彻夜未眠,一口气细读完了《梁家河》这本书,当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纪实文学《梁家河》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根据上级的安排编辑岀版的,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真实、全面地记述了习近平当年在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乡插队落户七年的知青生活,共分为“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以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怀牵挂;第二部分分讲述了当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当村支部书记时,带领乡亲们打坝造田、修建沼气池、建立铁业社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特别记录了习近平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第三部分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通过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讴歌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梁家河》这本书的封面很抢眼球,上半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第二次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的一张照片,书名“梁家河”则显目地出现在封面的右下端,习近平的一段话岀现在封面上:“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非常引人注目。尤其是扉页上有一张习近平当年的黑白照片,虽然只是一件普通的衬衫,但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极具风采。手捧《梁家河》爱不释手,决定利用一个通宵,认真阅读它,细细品味它……

  在此之前,看过不少的“伤痕文学”中反映知青生活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留给读者的印象是:知青是被耽误了的一代,是蹉跎了岁月的一代,是令人同情的一代,总是让人落寞惆怅,甚至让人心生怨气,但看了《梁家河》一书后,给人以振奋、激动、感动,使人斗志昂扬,心胸敞亮,《梁家河》字里行间充满了正能量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七年啦,真的不容易!习近平在那个西部贫穷、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度过了漫长的七年。七年的坎坷坎坷坷,七年的风风雨雨,七年的春夏秋冬,习近平同样裹着一件蓝色的棉袄和当地农民一块过着迎着太阳出,伴着月儿归的艰难生活,手上干茧密布,冬天上山干活手上冻裂了流着血水,几个月沒吃过一顿大米饭和一口新鲜蔬菜,常年吃的是酸菜加窝窝头,住的是长满了虱子跳蚤的窑洞,照明的是自制的煤油灯,由于当地太贫穷,以至于知青刷牙时竟引来人们的围观,对城里来的年轻人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大为不解……

  其实,我也当过知青,知青的生活的的确确很艰难,但我当知青的地方无论交通条件、经济水平、文化生活,至少比当年的梁家河的条件要好许多,可是,那时的我,没有人生的信仰,没有人生的追求,很消极、沉沦,总是抱着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混一天算一天,很少学习也不爱学习,真的是蹉跎着岁月,无奈地打发着青春的光阴。这和习近平的生活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理想信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阅读了《梁家河》,更让人感触颇深的是,习近平作为北京青年,到梁家河插队落户时,居然还不到16岁。然而,小小年纪的他,就能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能与当地的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写入团申请书和入党申请书分别写了20多次才获得批准,可见他是多么执著和富有勇气,在那样极为艰苦的地方,习近平开始萌发了为民造福,追求真理的理想和抱负,20岁就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为改变梁家河村的落后面貌,他带领乡亲们修坝造田,打出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建起了铁业社……习近平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就是在梁家河村慢慢开始形成的。尤其是习近平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描写了不少年轻帅气的习近平在梁家河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字里行间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郁的陕北乡土气息,既有可读性,更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最能触及我灵魂的是,习近平在那种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情况下,同样乐观向上,不断奋斗,一心为群众着想,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他对看书学习、渴求知识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为了看一本书,他不惜步行30里山路,到其他知青那里借阅,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每晚至少看四、五个小时的书,在梁家河那昏暗的窑洞里,他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哈姆莱特》、《红与黑》、《罗密欧和朱丽叶》、《母亲》、《静静的顿河》等中外名著,习近平的大学问,就是在梁家河逐渐形成的。

  读完《梁家河》,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一代伟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往经过了千锤百炼才成长起来的,习近平便是如此,不禁从内心发岀感慨:习总书记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梁家河精神永远激励我不断前行!

  (重庆市涪陵区老促会副会长:冉启蕾)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