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情系抗战老兵的张大生

2018/11/20  浏览量: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好事不需理由、不图回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动。确山县三源农机合作社董事长张大生就是这样的人。

  张大生出生于确山县三里河乡南泉村一个农民家庭, 1983年入伍,1988年退伍返乡。他从创办农机配件商店开始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确山三源农机合作社”。张大生致富后不忘乡邻、乐善好施、济困扶危、温暖他人、感动社会。2017年12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他在做好社会慈善事业的同时,注重关爱抗战老兵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在纪念抗战70年前夕,张大生从媒体上发现哈尔滨市的“寻找全国抗战老兵”活动后受到启发。他想:自己的家乡确山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新四军二、四、五师都是从竹沟走出去的。在竹沟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众多抗战老兵的足迹,洒下了鲜血和汗水。当年曾经在竹沟战斗过的老兵在哪里?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如何?张大生利用多种途径“寻找确山抗战老兵”。很快在确山县境内找到了健在的15位新四军抗战老兵。他把老兵们请到自己家管吃管喝,畅谈往事,交流感情并给每人购买了新衣服。此时,他发现这些老兵们大都近百岁,有的生活难以自理。便萌生了利用自己的收入对其帮扶的念头。为了随时帮助这些老兵,张大生在自家的大门口挂上“抗战老兵民族脊梁,如有困难随时相助”的牌子,下面写有自己的名字和联系电话。

  张大生发现黄聚发、周生明、吴国宪、张堂4位抗战老兵行走不便,自费给他们特别订制了适合老年坐卧的高档轮椅。为解决老兵们的吃水问题,张大生分别为他们居住的院内打了水井,购买了无塔供水器、抽水机、管道、水龙头等设备。他的行为让老兵们倍感温暖,无比感动、逢人夸奖、广为传颂。

  2014年底,家住确山县石滚河镇南王楼村的九十多岁抗战老兵徐德炳家中失火,房屋被烧毁。张大生得知后,驱车百里专程赶到现场看望。他不埋怨别人、不责怪别人、不苛求别人,而是用行动感化别人。当即决定捐资4万多元,用于购买建房物资。在建房过程中,他与30多名施工人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用5天时间为老人建造了新房,赢得村民们的广泛赞誉。

  2017年10月,94岁的抗战老兵郭景科因路滑不慎摔倒骨折,被家人送到确山县人民医院治疗。张大生得知后,立即带着礼品前去看望。在郭景科住院的35天里,他每日三次骑着摩托车亲自给老人送去自己做的营养餐,深受医护人员、病友和老兵家人、亲属的高度赞扬。

  2017年11月,张大生从确山、北京等地的新四军联谊会得知,97岁的李广善是当年在中共中央中原局跟随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恩九(1938年秋在“竹沟惨案”中英勇牺牲)的通信员,后来随军转战西南,离休后在重庆渝北区居住。老人一直想把老首长王恩九的墓地迁到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张大生为了却老人的心愿,驱车往返2400多公里,专程到重庆市渝北区看望李广善老人,并帮助老人办好了此事。

  随着抗战老兵年龄的增长,其体质越来越弱,有的病卧在床,有的常住医院,有的相继去世。张大生只要得知消息,都要前去看望和送终。去年9月,漯河市舞阳县95岁的抗战老兵王书汉老人去世后,张大生像亲儿子一样,按照当地风俗,办好应办的事情,把老人安详地送走。今年5月,94岁的老兵吴国宪在西平县病重期间,张大生多次看望,直至把老兵后事办好。

  今年11月4日,当张大生得知刘少奇的儿子刘源与毛泽东的外孙王效芝、朱德的外孙刘建等要来确山竹沟“追寻伟人足迹,继承红色传统”的消息后,他与战老兵梁忠贤、黄聚发一起来到竹沟。当刘源一行见到他们时非常高兴,进行了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

  图为刘源与抗战老兵梁忠贤(右一)、黄聚发(右二)、“中国好人”、退伍军人张大生(右三)亲切握手交谈

  张大生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抗战老兵们“咱们的节日”。每到这天,他不仅让老兵们全部请到自己家里做客,还给每人购买衣服和日常用品。有人认为张大生傻。张大生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打江山,咱花这点钱让他们安度晚年算个啥。我就是用实际行动诠释对老兵们的爱,让大家都来关注老兵、关爱老兵。”

  在张大生的带动和影响下,确山县涌现出了一批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他们还加入到哈尔滨市“寻找全国抗战老兵”行列。张大生表示:“我们将把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持续下去,把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下去,把革命精神弘扬下去。”

  (驻马店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李保瑜 王新国 孙 帅)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