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史诗丰饶合河村

2021/08/13  浏览量:     

  一路驱车向南行走在沿黄公路马镇段,于公路西侧悬崖上的“百神图”前稍作停留,古朴典雅,苍劲有力的摩崖擘刻,写意着自然景观造化与人文思想表达的奇妙结合。领略着黄河沿岸镜像化的风土人情,幽幽枣香渐浓渐郁,直入鼻息地一再提醒着人们,马镇镇合河村到了。

  驻足河畔,合河村三面环山,东揽黄河,静谧的民居隐约在翠绿如林的枣林间。顺着村中老者手指的方向远远望去,狮子崖犹如一座天然屏障,侧卧在村庄西侧,又酷似张开的双臂将合河村紧紧地拥抱怀中,嶙峋怪石浑然天成,岩穴山洞疑为鬼斧所凿就,山崖上稀疏地兀立着几株松柏树,聆听着涛声远去的余韵。村庄南侧的鸠尾峁高耸入云,仿佛摩天巨鸠,凝视着合河古渡口的风雨沧桑,守护着村民们的幸福与安宁。村北擂战山上浮云游弋,绿树掩映,一如水墨画一样静默在黄河岸边,但伴着幽咽的涛声,依稀能聆听到曾经烽火连天下鼓声阵阵的铿锵,会使人顿感历史的烟云重现眼前。

  合河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是中原王朝抗拒塞北民族的战略要地,也是黄河沿岸战事频发的古关隘之一。此处黄河河床中间曾有一大河心岛,地势稍高,两股河水因岛分流一里多后合流,故名合河渡,村庄因渡口而得名合河。《元和志》载:合河关在府州南一百里,麟州东一百二十里,黄河上有合河关。合河村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唐书・张说转》载:唐开元九年,诏张说经略,王晙讨蓝池叛蕃康待宾,时党项亦连兵攻银城,说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破之。成为军事要地的合河关,建有通津堡,现存寨堡轮廓分明,堡垣高低不等,满地散落着陶瓷瓦片,为宋代遗址。《宋史・地理志》载:银城有“肃定、神木、通津、阑干”四堡。《武经总要》记:通津堡,筑城控合河津路,东至石马川路,南至黄河一百步,西至神树堡四十五里,北至府州一百十里。《清史》载:合河为军事要隘。清朝同治元年,为躲避回民起义之战祸,族人在通津堡遗址附近的寨子峁半崖之上修建了岩窟和石洞,多次避免了战火的侵袭。回望寨子峁,通津堡古遗址犹如一位耄耋老者,柱杖于黄河岸边,谛听涛声幽幽,静赏枣林叠翠,一脸古朴沧桑,满眼古芳萧然,一种金戈铁马、烽火边关的抚古之情油然而生。

  合河村曾是烽火洗礼的边塞要地,也是黄河沿岸蜚声晋陕的古渡口,水陆相接,交通便利,素有水旱码头“合河津”的美称。滚滚黄河掉头南下进入晋陕峡谷以后,闹中取静、独泽两岸,在合河段形成了天然的优良码头。明清时期,长城内外战火平息,村里逐渐繁荣起来,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村中老者指着古渡说,从内蒙古等西北地区运来的粮食、药材、皮货就是在合河渡口装船,渡过黄河进入晋西北,太原等地的小百货、食盐等生活物资却是在合河村上岸,然后经陆路进入神木城区,转销大西北。繁荣的古渡口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慢慢地退出其水陆交通的历史舞台,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沿黄公路开通以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合河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晋陕周边游客观光旅游的首选地之一。村民们瞅准商机,再次将沉寂半个多世纪的古渡口拾掇起来,乘船摆渡,领略黄河风光,小住农家,品尝黄河鲶鱼,采摘瓜果,感受枣香温馨,凡此种种皆因合河渡口的文化而来。

  八路军一二〇师后方基地陈列馆

  合河村是一方浸满先烈热血的红色土地,是神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1月神府特务队改编为红三支队后,合河村成立了党支部,组织村民积极支持神府革命,第二年9月红三团组建时,村里的进步青年白指南踊跃参军。从第一次土地革命到五次反“围剿”,合河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作过艰苦的武装斗争,并取得了卓绝的胜利。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〇师第二医疗卫生所借用民宅六处就近收治前线伤病员,村里40余人青壮男子组成担架队,不分昼夜运送伤病员。所里有三四十名医护人员,先后治愈了千余名抗战士兵的伤病。有6人组成安葬烈士队,300余名流血牺牲的抗日英灵长眠于村北袁家沟两侧的枣树地。时至今日仍有英烈的亲人前来寻觅忠魂,但因姓名无从考证,只能就地祭奠,遗憾而去。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合河村被神木市政府列为红色革命历史村,当年浴血奋战的红色革命和可歌可泣抗日史诗得到了重新发掘和整理,建起了八路军一二〇师后方基地陈列馆,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成为党史学习与青少年接受革命教育的原始蓝本和红色基地。近年来,静谧多年的合河村因鲜红的底色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伫立陈列馆门前,血雨腥风的战火恍若昨天,历史的回声仿佛滚滚河流,辽远而深沉。回想狮子崖山头的作战壕、殿庙山的防空洞,盈耳的山风依稀还在防空洞里回旋,战壕上敌机的嘶鸣、战士奋勇对空还击的机枪声清晰盈耳。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繁荣是先烈们舍生忘死的精神追求,铭记历史当须奋发图强是我辈应该秉持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是这种根植于血脉之中的精神延续,才有了合河人振兴乡村,筑梦小康的原动力。

  合河渡口

  历史上的合河村不仅遭受战火的洗礼,也曾无数次历经自然灾害的侵袭,沿黄河岸边的田地毁了再修,修了再毁。几百年间,合河村无数的生命与财产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一部艰难的发展史就是合河人与大自然无畏的抗争史。新世纪之初,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合河村先后在西津寺、神堂塔、合河沟、三角弯拦河淤地筑坝护田,不仅保护了险些被河水侵吞的50多间民居,还新淤良田二百多亩。特别是黄河铅丝网堤的修筑,彻底改变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床摇摆不定的面貌,沿河近千亩枣园和水地得到了有效的防护。驻足河堤,千亩良田里五谷杂粮应有尽有,村前村后、沟沟岔岔、石坡山梁到处是成片成林的枣园,绿树成荫,枣香四溢。

  行走在窄窄的村间小巷道,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石窑洞坐北向南、东西并列,古朴的院落里,枣树如荫,瓜果飘香,一派和谐而温馨的生活画卷。你会从雕琢讲究、垒砌别致的窑洞砌石上读出陕北民俗的内涵;你会在木瓦结构、雕梁画栋的厦子院里品味合河人追求时尚的渊源;你也会在那已经闲置、但书声余韵的学校里感悟村民重视教育的底蕴。合河村的民俗文化可以回溯到明清以前,仅清朝时期村里先后就有24人考中秀才,白氏一户三代连中举人,沿街一户接着一户的大门上曾挂有15块旌表牌匾。几百年来,合河村户户书香永续,家家耕作不辍,各类人才辈出,名流学士比比皆是。村里一直有春节期间赏对联、挑错字的传统,但有谁家对联出现一个错字,就会成为街谈巷议之“美谈”。

  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合河村许多有志青年带着资金和技术返回村里,他们在回馈家乡的同时引领着合河村的发展方向,在创业发展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绿色蔬菜种植在土地流转的进程中成为产业,特色农产品在品牌创建中走进了黄土高原和晋西北,红枣深加工走出土法窘境成为畅销大江南北的高端食材。一处处红枣低产园在改造中提质高产,一个个合作社在股权转化中悄然兴起,一块块水浇地在合作经营中形成特色基地,一塘塘鲤鱼在清波荡漾中彰显新村富裕。是人才的支撑让合河村走出了一业一特色,一特一品牌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合河村的山美在于其兀秃险峻的形制,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犹如画中仙境,又似梦里蓬莱,可任由你放开想象,或飞禽或走兽或人物或鬼怪,目光所及,形貌已成,想象所至,精神就在。然而合河村的水更美,漂金浮银的黄河自不必说,几条小沟里的山泉则更为神奇。走进阴阳二塌,沟河两侧土地肥沃,枣树成林,一股山泉顺着山崖石缝中流出,清澈见底沿沟湍缓。午后的阳光透过林间散落在溪流上,星星点点,波光闪闪,侧耳聆听,潺潺溪声伴着鸟雀的低鸣,一首首山间的交响乐浑然天成,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顿觉心旷神怡,烦恼皆除。躬身临溪,掬起品尝,甘甜爽口。这股灌溉二十多亩枣园的山泉被合河人誉为神水,每当村里举行民俗活动之时,村民就会来到沟里取回神水泡茶祭祀神灵。近年来,随着村里山川绿化美化治理力度的加大,合河村的绿色植被面积逐年增加,这股流量稳定的山泉更加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因村里历来有蒸酒的传统,村民们就延续风俗汲取山泉酿制美酒,这些年合河村的山酒也逐渐走进周边饭店,成为人们争相品尝的品牌佳酿。

  西津寺

  大自然赐予合河村的远不止于适合人们生存繁衍的河漫滩地,秀美的名山古刹也是合河村的品牌旅游景点之一。驰名晋陕峡谷的西津寺古称宝峰寺,坐落在合河村南黄河之滨的石山上,与百里之南佳县的白云山南北呼应,与黄河对岸的东津寺东西守望。沿着“佛音阶”拾阶而上,梵音沿阶回响,步履独具禅意,仰望处山势雄奇险峻,景观玲珑毓秀,回望处晋陕峡谷的风光景致尽收眼底,黄河两岸的别样风情一览无余。十余万株树纹左扭的柏树凭添了许多优美的传说,一对精瘦矍铄、栩栩如生的明代石狮瞩望着寺院的沧桑,七百余年的龟座龙头石碑铭刻着寺院的风雨历程。后山上的嶙峋怪石形态各异,或驼队远行,或万马奔腾,或猿猴望月,或飞天反弹,动静结合,活灵活现,令人啧啧称奇,浮想联翩。

  游览在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佛教寺院,也就不难联想合河村沿袭自今的民俗文化缘何丰饶而浓厚。合河村元宵节的秧歌、灯游会、摆贡迎佛等社火仪式隆重,活动场面壮观,流传历史久远。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传统庙会雷打不动,家家开门迎客,户户邀朋聚会,全村素食,唱戏三天。徜徉民俗活动期间,会因古老的民俗而感慨合河人执着的传承理念,会为壮观的活动而顿生寺庙文化教育后人向善的修行执念。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合河人在秉持传统民俗的基础上,深挖红色革命文化,重塑自然景观魅力,将黄河文化接力在紧随时代的起跑线上,构建起历史、民俗、红色和自然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文旅新格局。

  沿黄枣林带

  回首一弯碧绿,倍感生态之于合河村的活力,徜徉一片枣林,惊异特色之于合河人的希望,悦目一街繁华,品味商业之于合河村的底蕴,踏响一岸涛声,领悟黄河之于合河人的精神。在这山河秀丽、人杰地灵的塞上江南,有多少优美的故事将会在这里上演,有多少奇迹还会在这里出现,有多少景观又会在这里兴起,也许无人能给予准确答案,但可以从深邃的历史里窥视其精神的传承,能在丰厚的文化中掂量其发展的荷载,也能在红色的底蕴上展开其未来的联想。

  合河村是一本史诗丰饶的书,它记录着千百年来合河人的精神传承,丰富着合河村紧随时代前行的激情韵律,延续着合河人续写历史的优美华章。瞩目处,沿黄公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越发耀眼,横亘晋陕的黄河浮桥的西桥头上依然呈现着勃勃生机,冥想之中那深藏在地底的十六米厚的煤炭仿佛燃起了正在开发的熠熠曙光,那一座横跨晋陕的浮桥上列车飞驰,古渡口的游艇上一批批游客接踵而来,西津寺的佛音阶上禅韵绵延。因历史文化而兴起的合河村,宛若一幅巨型山水画,展现在黄河岸边,立体地明丽着乡村振兴的成果,写实地呈现着合河村的小康愿景。

  ( 神木市老促会  刘咏/文  合河村 张波/图)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