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稔园,英雄碑外野烟斜

2021/08/19  浏览量:   作者:冯创志 黎胜华  

  在迎接中共建党100周年日子里,笔者在知名侨乡革命老区恩平市参观。时值稔花盛开,漫山遍野的稔子花,一枝枝、一簇簇,争妍斗艳,引得无数人结伴趋之,成为了广东省恩平人心仪的好去处。更引发人们对稔花的情思。笔者记得,1983年5月时任羊城晚报党委书记、总编辑、后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的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返回家乡恩平,目睹漫山遍野的稔子花盛开时,曾感赋诗:“战地重临到旧家,英雄碑外野烟斜;当时战士今垂老,赠我几丛稔仔花。”

  恩平市恩城上世纪八十年代专门将一条连着鳌峰山的街道命名为稔岗路,八十年代恩平县文联出版一个文艺刊物叫《山稔花》。而当地文人墨客常常以山稔花为题,展开诗歌之赛。以“稔”抒情,让红色元素代代传。1980年代,诗词学家刘逸生来访恩平鳌峰公园,以山稔子树作诗:“看似平凡最倔强,扎根石底亦无妨;只须一寸沾泥雨,便涌山花漫大荒。”

  令人注目的是,近年,在恩平市中心城区西北约9公里的S276省道腰那线右侧路旁,更崛起一个可寓教于乐的“稔园”。

  稔园种稔树50亩,其中本地特色山稔子树30亩,已植3000棵;另20亩种植南美斐济稔树500棵、草莓番石榴500棵。这里已成稔花集散地,成为稔花研发培育之埸,成了名副其实的稔子世界。

  山稔别名岗稔、当梨、稔子、豆稔、山旦仔、桃金娘(广东、广西、福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山稔根含有酚类、鞣质等化学成份,味甘、涩、性平。恩平人为何对稔花情有独钟?

  葯书云,山稔味甘、涩、性平。有养血、祛风通络、收敛的功能。用于肝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崩漏等。外用治烫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其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山稔叶、果均可供药用。茎叶能止血止泻,果能滋养补血。

  人们知道,在文武双全的老革命家吴有恒的著名小说《山乡风云录》,就是以山稔子树形容中国共产党游击队在南方开展武装斗争为开篇。小说云,“这种小灌木生在那坚实的红沙土上,根很深,枝条坚韧,不容易折断,即使把它的枝条都砍光,过了不久,它又会从残存的树头上抽枝发叶,再长起来。”在冯燊、吴有恒等老革命家的回忆中,常常情不自禁流露艰苦的战争年代,那种难以忘怀的稔花情。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共游击队以山稔树隐蔽掩护,以山稔子当饭充饥,以山稔叶疗伤止血。在渗着革命先辈鲜血的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山稔子树就是战士的化身,不屈不挠。恩平市 有70多年党龄的原恩平市政协副主席,离休干部郑永恒生前曾写过一篇散文《山稔花》中称:啊!山稔,你这长在贫土瘦岭,扎根在岩石之中的山之花,野之果,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又是那样的坚韧和充满着活力!你从不与花卉群芳竞美,但却自有风姿,是那样的惹人喜爱;你从不畏惧困难,随时随地都能顽强地生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哪怕有时候被折断了,但很快又能挺身笑迎春风,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是那么的慷慨,乐于奉献,宁愿自我牺牲也要惠及他人。

  1939年春,日军进犯江门、新会,国民党政府军中的爱国将士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与侵略者展开珠死的激战。将士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回击侵略者。同年4月,一批伤兵从江会前线运到恩平,当时,中共恩平县委通过统战工作,得到县长祝秀侠的支持,以“抗敌后投会”出面筹集经费,由中共香港工委派出的恩平服务团团长褟荣任院长、服务团党支部副书记冯美坤为具体领导,在整峰山下的学宫创办了伤兵医院。这一行动得到各个抗日群众团体的支持,“服务团”、“后援会工作队”的大部分成员和“妇抗”的郑礼平、莫改好、陈如月、梁珠等参加了伤兵医院工作。在他们的感召下,大江、横、石山等地的医生自动参加医院工作。他们不辞劳苦,群策群力,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以抗日数国的诚心,利用土医土药,使一百多名伤兵伤愈归队,创造了奇迹。这种土医土药其中主要的就是山稔叶及根。可见老区人们对山稔之情结。

  说起山稔,恩平人们不能忘怀当地近年建在大田镇朗底山区座落在山棯花丛中的“镬盖山六壮士”纪念碑。史料云,1949年秋天,粤中纵队主力一部和属下的广阳支队五团(恩平部队)为配合南下大军全面解放粤中地区,正集中于朗底进行整训。这时,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感到末日将至,准备经广湛公路撤往海南。为消除公路两侧的威胁,派出保安司令李江率部会同省保警二师六团和恩平部队共六百多人,疯狂地向朗底解放区进犯,妄想一举歼灭驻朗底的人民武装。7月8日上午8时,粤中部队指战员正在吃饭,突然得到反动派的军队疯狂地从恩城向朗底扑来的消息。

  有关领导命令五团红星连一排副排长吴宽,率领28名战士立即出发,抢占镬盖山;吴宽等登上镬盖山后,分成3个战斗小组,埋伏在树林和草丛中,准备迎击敌人。这天正是朗底墟日,镬盖山下的石鼓迳,是恩城及各地过往朗底墟必经之路。当他们进入步枪有效射程时,吴宽发出命令:“打!”战友们霎时击毙一批敌人,敌军随即退回山下。不过,由于力量悬殊,不久被敌军突破了防线。吴宽又带领战友们反击,最终把敌军打退了,粤中纵队有3位战士负伤。与此同时,敌军在山下向石鼓迳发起了多次进犯,都遭到粤中纵队其他部队顽强抵抗,击毙敌军官兵20余人,取得初步胜利。敌人碰钉后,就改变了进攻方法,派出部分队伍登上镬盖山北部的狗拉山,用轻重机枪等主要武器,向粤中纵队独一团及五团阵地猛烈攻击,遏制了粤中纵队的火力。同时,架起一批六零炮、迫击炮等重型武器,先对着镬盖山狂轰滥炸,然后分3路向山上进发,双方战斗持续到下午2时许。这时驻扎在朗底墟的军民及趁墟的人们,都先后转移到安全地方去了。随着战斗任务完成,我军各部队也分批撤离了战场,只有吴宽等少数战士留守阵地,作最后转移。敌人对粤中纵队首先采取利诱软化,威迫投降,毫无效果后,就用强大武力进攻。这时吴宽、关森、苏宙、吴浓、谭植、关华6人聚集在一棵竹子下,商量对策。吴宽说:“全国人民解放即将到来,我们宁死也不投降,不当敌人俘虏,不向敌人交出一支枪和一发子弹!”政治服务员关森一面撕毁身上携带的所有文件资料和战士花名册,一面激动地说:“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一发子弹,就同敌人拼到底!为人民的事业而死,是无上光荣的!”接着,大家一齐弯腰,俯伏身躯,由吴宽拉响一颗日式手榴弹。一时间,“轰隆”一声炸响,六位战士倒在地上。“镬盖山六壮士”的壮举列入广东省红色史册,感召了一代又一代恩平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怎样传承红色基因?怎样将红色发扬光大?听着长辈讲“镬盖山六壮士”等革命故事,山稔子树情结和在部队保家卫国的铁血陶冶,灵魂和血液早就融入了这位退伍不退色的冯姓党员军人红色基因。

  “稔园”主人告诉笔者,建设能与革命老区连成一体,可寓教于乐的“稔园”为红色载体是自己的不容卸却的历史责任。“稔园”,集红色传承、国防教育、乡村振兴、科普、饮食、休闲娱乐于一体。野战拓展和森林穿越,以模拟“军事”对抗、越野探险吸引孩子们,潜移默化灌输长大要当兵保家卫国,提高国防意识。

  “稔园”主人还告诉笔者,乡村振兴与科普,目前有意向与省级农科院或高等院校合作,期待培育出开花不结果的稔树苗进行推广。对山稔子树深加工制成中药材或中成药,形成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民致富,培养少年儿童对稔树科学嫁接、改良、制药的兴趣,从中达到红色元素加科普目的。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