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乡村大巴到我村

2021/08/19  浏览量:     

  我的家乡在豫西陕(州)、渑(池)、洛(宁)交界的穷乡僻壤,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就在这里,是个山高皇帝远、鸡叫听三县的小山村。脱贫攻坚开始前,家乡道路的状况被人们形容为下雨是泥蛋,阴天是肉蛋,天晴是铁蛋的“三蛋路”。由于交通不便,我出来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都是靠朋友用车接送,偶尔也会搭乘公共汽车到乡政府所在地,然后再步行十多里,回趟老家比去次郑州都要难,这不,我已经两、三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前些天,家乡来人说,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不仅通了乡村大巴,而且好几个群众自己买了汽车跑货运,再到城里办事方便得很,一天打个来回不成一点问题。周末,我和爱人商量,“这次我们回家不要朋友接送,咱们也乘乡村巴士吧?”爱人一听,十分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在城区,很快找到了通往我们村的那辆大巴,是一辆崭新的宇通客车。我爱人正在犹豫是不是看错了,难道通往乡村也会有这么漂亮的客车吗?司机发话了:“你们没有坐过这趟车吧?这是近两年才开通的,每天往返五个班次,都是这样的车。”听司机这样一说,我爱人才打消了顾虑,放心地上了车。由于每个人返回时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车上虽不超员,也显得拥挤不堪。

  发车时间很快到了,司机开始启动大巴了。这时一位女乘客说:“师傅,再等会吧,我老公刚才去吃饭还没有回来呢?”正在发动汽车的司机一听,扭头看着她笑说:“那你还不赶快去找找,不然要掉车了。”女乘客应声下车,自言自语地埋怨着老公弄啥都这样磨叽,极不情愿地去找老公了。

  我就坐在司机后面,司机对我说:“你是城里人吧?你是不知道,我们这趟车,只能卡个大概时间,没个钟点不行,可你不等他,按钟点开车,遇到最后一班的时候,天黑了,他就回不到家啦。”我说:“我也是农村人,也是农民的儿子”,并点头表示理解。正说话间,那两口子气咻咻的跑来了。他们一登上车,汽车立即启动,一车人终于离开了城区。

  车厢内有些人是互相熟悉的,汽车一开,他们就天南海北的聊开了,说啥的都有,有人议论脱贫攻坚、易地搬迁的,有人议论孩子学业、物价的,有人议论调整产业结构和庄稼长势的,也有人议论家长里短的,车厢里载满了欢声笑语。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乡村水泥路上行驶着。为了方便大家,总是绕来绕去,停靠的时间长短也没个准点,可车上却没有一个人抱怨。车开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司机停下车,对一位妇女说:“张嫂,你下车的地方到了。”那个妇女却对司机说:“你再往前开一点,刚才我老公打电话说,在前边地里浇玉米,我没拿钥匙,我到那看看他浇完了没有。”司机好像和她很熟悉,打趣地说:“不要说开到你地头,就是开到你屋炕上去都行。”一句话说的那个妇女脸红了,车上不少人也哄堂大笑起来。

  又到了一个村庄,车停了下来,有一个人站起来掏钱买票,看样子是准备下车了。司机对他说票价五块钱。

  那个人不干了,开始讨价还价:“不行,就四块钱。”

  “从三门峡到这都是五块,公共汽车到乡政府还五块五哩,我这车够便宜了!”

  那人有点不耐烦了:“我身上就这四块钱,你要不要?”

  车主无奈,只好说“中”。 你看,老区的人就是这么实在,说话、办事都是直来直去的,从来不会拐弯抹角。

  我算是从农村出来的城里人,由于当兵和工作的原因,到过全国不少地方,乘坐客车是常事。无论到哪里也没有见到过乘客上车砍价的,更没有乘客叫停就停的,可在这乡村大巴上就有,因为乘车的不少都是熟人,多少过分一点,司机也难以磨开那一张张脸,和气生财嘛。

  车在一村口停下,又上来了六、七个人,刚才稍松一点的车厢里又显得拥挤起来。我的座位早已让给了一位老头,这时我那口子看到一个孕妇上车了,起身把自己的座位也让给了孕妇,她和我一样变成了站客。

  汽车仍然在山间绕行,走走停停,虽是水泥路也不免有些颠簸。汽车转过一道山梁后,有一头正在路边吃草的大黄牛看到汽车后,沿着水泥路和汽车开始了赛跑,司机猛地刹了一下车停住了,车上不少站着的人,被晃得东倒西歪。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在慌忙中,把手搭在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肩膀上。这时,有一个年轻人主动下车去把耕牛撵开了,汽车才又重新启动。

  开车后,那个男人的手依然搭在她的肩膀上。

  我有点看不下去了,就悄声问那女人:“你认识他吗?”那女人扭头一看回答说:“不认识。”

  我便对那个男人说:“你看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能把手搭在女人的肩膀上,这是很不礼貌的。”

  那个男人看我不高兴,红着脸说:“你看,这车真是太挤了,路又不好,难免颠来晃去的,我的手又没地方抓,站不稳。”听他这么一说,车上的人不是看他,而是看我,好像我是天外来客一样,把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吸引过来了。

  我反击说:“你这人真是奇怪,她又不认识你,你凭啥把手搭在人家肩膀上,你能不能站稳是你的事,你快把手从她肩膀上移开,你没感觉到这有点不妥吧!”

  这时车上的人把我当成了靶子,开始抨击我了:“搭一下肩膀怕什么,出门在外,大家都要互相体谅一下。”

  “怕挤就不要出门了,坐在家里一点也不挤。”

  “你这人真是奇怪了,多管闲事,搭下肩膀能怎么样。”

  在大家的议论声中,我好像做错了什么事,难堪死了,只有尴尬的份。

  仔细一想,他们说的没错。现在城里歌厅、舞厅到处都是,虽然那种地方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可听去过的人说,唱歌、跳舞的时候,男女差不多都是手拉着手,甚至把手搭在另一个人的肩膀或腰间,毕竟时代不同了。想到这里,感觉自己好像理屈词穷了,就默不作声任凭他们炮击着!

  汽车仍在行驶,我却在深思。如今城里的人是讲究距离的,特别是陌生人之间,他们整天生活在水泥钢筋的格子里,人与人之间注定是隔绝的,互相提防着,可能是自己也染上了城里人的习气吧,有不少人就住在同一个单元里,甚至住在对门,他姓啥叫啥,家里几口人,在哪里工作,一点也不知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虽然没有磨擦,但这并不是文明和进步,是没了友谊和互助,反而让人感觉生疏。

  汽车很快就到我所在的村子。司机问我:“你到哪下车?”我说:“你到停车地方我就下。”司机又说:“没有停车点,不知道你家在不在路边上?要在的话,我就把车停到你家门口。”我那口子一听马上说:“在,在路边上。”

  就这样汽车终于停到了我的家门口。坐了一次乡村巴士,犹如在城里打“的士”一样,不仅方便实惠,而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区人民的纯朴、忠厚、实在和善良,虽然坐车有点累,但感觉很温馨、很惬意!

  近年来,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使老区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后,开展乡村振兴,老区人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李润泽/口述  王克建 康晓辉/整理)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