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我生命中的金沙河

2022/01/06  浏览量:   作者:张剑虹  来源:中国老区网

  月色清雅,星星如灯,微风飘逸,水波轻漾,萤火虫围着小舟时而聚成一团晶莹的光亮,时而变成缭乱交错的光弧,远处的水面不时有水鸟掠过,间或还传来咕咕的叫声,不经意间,东边的鱼儿跃出水面,扑通一下扎进水中,硕大的鱼尾在水面上划出道道水圈后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师傅说,这鱼起码有三五斤。话音未落,西边又有鱼儿从水中跃起,然后一头钻入水中打一个浪花就消失了。我前倾着身体伏在小舟上,眼睛极力地搜索着河面,意欲穿透夜色看清金沙河的美妙。

  师傅一边慢悠悠地划着浆,一边极富感情地向我介绍金沙河的历史和传说,那些历史和传说增添了金沙河的神奇感,也更加撩拨起我一探金沙河究竟的好奇心。就这样轻轻悠悠地荡舟两个多小时后,师傅说,到了河中心,这下面就是我曾经生活过的故乡。说完即停下讲解,放下船浆,任小舟随风飘荡,懒散地坐在小舟中,静静的凝视着河面。看到师傅的神情,我知道师傅又沉浸在故乡之思的情绪中,我不忍打扰他,就继续蜷伏在小舟上,时而仰望星空,时而凝看河面,时而谛听水鸟的鸣叫。缥缈浩瀚的河水,高远莫测的夜空,让人顿感人生之须臾,世事之不定。稍感遗憾的是,此时没有袅袅娜娜、泣泣诉诉的笛声或琴声从远方的水面飘来,少了一层艺术的意境和人生的惬意。

  这是1980年七月的一个夜晚,当时我在红安县金沙河水库尾端的红安萤石矿井下当电工学徒,师傅姓秦,36岁,叫秦遵武,老家属原红安县二程公社,1959年因修建金沙河水库,老家被规划为淹没区。按照统一安排,淹没区村民一部分异地搬迁到他乡落户,一部分就地后靠在金沙河水库边沿的山坡上建村居住。师傅一家搬迁县北紫云公社的一深山中小村生活。但故乡难舍、故土难离,搬迁几十年,师傅的故乡情结不仅没减,反而愈来愈浓,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到还留在故土生活的亲友家小住,以慰藉自己的乡愁。如果天气允许,还要划上小舟到河中心被淹没的故乡上发发思乡之幽情。

  我成为他的徒弟后,师傅可能觉得有了一个忠实的听众,上班时如果不忙,师傅就给我讲他故乡的风土人情、民俗故事,讲当年修建金沙河水库的艰辛和搬迁的辛酸。听多了,我不禁对金沙河水库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多次央求师傅带我到他的故乡看看。这年七月中旬的一天,天气晴好,趁着休假之机,师傅特地带着我徒步30多里到他故乡,来一次夜游金沙河。

  从出生到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当知青,我一直生活在红安县南的八里湾镇,但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大人们讲金沙河和修建金沙河水库的故事。金沙河的故事曲折动人,修建金沙河水库的故事悲壮感人,所以总想着有一天能够到金沙河一睹风采。因为那时交通不发达,出门一次很难,所以一直没机会。1980年初,我被招工到红安萤石矿工作,当时,一听说是到矿山,就有一种惆怅和失落的感觉。但那时还同有自主择业一说,只好听从命运安排。这年的元月16日,我们一群人站上一辆拉矿石的货车,一路北上到红安萤石矿报到。车出红安县城,过南门河,从金沙河水库的阮家凉亭子坝上跑过时,我正站在车厢的左边,第一次得见金沙河的风采,但约200米长的子坝瞬间就让金沙河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外。那时县城到红安萤石矿的公路还是一条土路,车子一路上坡下凹,七弯八拐,穿云过树,尘土飞扬。40多分钟后抵达金沙河水库尾端的红安萤石矿时正是夕阳西下,红彤彤的太阳给金沙河镀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一望无际的波光在河中轻漾,四周披着余晖的山色倒映在河中,让河水红中吐绿,绿中带亮。这是第一次亲眼目睹金沙河水库的浩瀚,看到金沙河水库的神韵。我一下被这景色震住了,之前惆怅和失落的感顿时消失大半,当大家灰头土脸拿着行李,急急忙忙赶往政工股报到时,我则站在矿部前的石坡上久久凝视着金沙河,几乎忘记报到一事。

  从此,每天下班后我都要到金沙河边走走,看到那满天彩霞映河水,老牛悠闲啃青草,村民赤脚扛水车等乡村景色时,心灵总有种触动。有时就停下脚步面对河水静静的遐想一番,回宿舍后再拿出日记本记下自己的感想。有时找一块瓦片向河面嗖去,看到瓦片从水面钻入钻出,串起一溜水圈,荡起一片涟漪,心中洋溢着童年般的乐趣。

  师傅秦遵武对金沙河的讲述,特别是和他夜游金沙河后,更让我对金沙河生出一种崇敬之情,有时有事离矿几天,看不到金沙河,生活就像少了色彩,有怅然若失之感。回家休假,每次都是假期未满就急着赶回萤石矿,家人和朋友都误会我恋爱了。

  为了全面了解金沙河,我找来《红安县志》等资料,又走访河边村民,了解金沙河的前世今生。金沙河又名金场河,是一条无尾河,发源于红安县北华家河镇阳台山东,是红安生命河——倒水河右岸的一级支流,流程26公里。明末清初时,有人发现金沙河中的沙子含金,消息传出后,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涌到金沙河淘金,将河床淘得千疮百孔,河堤挖得坑坑洼洼。旱季时蓄了不水,雨季时洪水泛滥成灾,大部分洪水涌向东面的倒水河后又翻过倒水河冲进河边的县城,每逢大雨县城必成泽国,金沙河和倒水河下游的人民必遭灾殃,人民苦不堪言,修庙建寺,求观音、敬菩萨;贡雷神、拜雨神,向天祷告,但老天就是不开眼,年年求神神不灵,年年大雨年年淹。

  因此,治理金沙河,驯服倒水河一直是红安及下游武汉新洲等地人民的期盼,也是红安藉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李先念等人的夙愿。他们一直关注着金沙河、倒水河的治理工作,并多次现场视察、作出批示。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1956年10月,时任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的漆少川主持召开了“治理倒水问题讨论会”,会议建议在倒水河上游的红安县兴建水库拦洪蓄水,规划建设的项目,第一座水库就是金沙河水库,决定由红安、新洲两县共建。其中新洲上劳力39844人,1965年6月工程竣工。

  水库枢纽工程由一座主坝、四座副坝、溢洪道、输水管、泄水管等组成。坝址以上承雨面积108km2,总库容1.806亿m3。

  水库建成之后,由于资金紧缺,经红安县中、县南到新洲县境内长达97公里的渠道一直未能开通。红安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申请拨款建设,但因为当时国家财力不足,一直未能如愿。1963年冬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回故乡红安视察。曾在李先念任师长的新四军五师当过连指导员、教导员,新中国一成立就担任红安县县长,水库动工时正任红安县长,时任中共黄冈地委常委、黄冈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的马友才也陪同视察。在从高桥区回到县城的路上,想到李先念一向重视水利建设,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李先念就组织新五师的战士帮助群众修塘建库,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时又领导修建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马友才也就打定主意,要趁此机会请李先念到金沙河水库看看,请他支持。

  马友才遂转弯抹角地对李先念说:“李副总理,红安这些年粮食增了产,不是天照应,而是一些小水库帮了忙。”

  “是呀,红安是个旱包子,发展农业就是要多修水库。”李先念肯定地说。

  马友才马上兴奋地告诉李先念:“县里还修了一座大水库。”

  “什么水库?能装多少水?”

  “金沙河水库,能装1亿7千多方水,就在县城附近,想请您去看看。”

  “那好哇,现在就去。”

  汽车行驶到大坝下面停下,李先念兴致勃勃登上大坝,看到满库的碧水荡漾,高兴地说:“好!这座水库修得好!”

  “好是好,就是......”马友才吞吞吐吐地说:“就是它还是一个闷葫芦,没有渠道,有水流不出。”

  “那就赶快开通呀!”李先念说。

  马友才为难地笑了笑,说:“开渠道需要大笔资金,县里经济困难,实在拿不出钱来。”

  李先念一下子明白了马友才的用意,他一拍大腿笑着说:“老马,我上了你的当啊!”

  李先念返京不久,湖北省政府就从水利建设专项经费中拨款200万元,用于金沙河水库渠道建设,渠道终于开通了,从此以后,红安和新洲人民结束了逢旱必灾,遇雨必涝的局面。有数字显示,水库自投入运行后,共为农业提供灌溉用水16.97亿m3,灌溉面积达357万亩;拦蓄特大暴雨12次。这让我对金沙河多了一份膜拜。

  每年夏天一到,我和几位喜欢游泳的工友就迫不及待地扑向金沙河,天天都要在它的怀中打滚,在它的腹中翻浪,累了就在它的身上仰躺着遥望天空,看云彩飘荡,观鸟儿起舞,觉得人生之乐不过如此。夜游金沙河之后 ,我又爱上金沙河的夜景,多次和最好的几位工友到河中夜泳。夜泳中的金沙河,更是别有一番风景,鱼儿时不时从我们的身下钻过;水鸟展翅在空中旋舞搜索,一发现鱼情就如飞机降落般滑翔到水面上捕食;天上的星星有的捉迷藏你出我没,有的在热恋喁喁细聊;月亮似怀春的少女,趁着夜色匆匆赶往约会地点,又像怕人窥见心中的秘密,不时躲进云层。还有各种小虫子一直在头顶上盘绕着,紧随着我们。

  这种夜泳生活,一直持续到1986年我调到当时的红安人民广播站工作时方才结束。金沙河离县城虽然只有两公里,但当时县城到金沙河中间隔着倒水河的南门河,交通靠一座窄窄的水泥桥。从广播站骑自行车去金沙河最快也要半个小时,沿途还要上坡过坎。广播站就我和另一记者喜欢游泳,每天采访编稿总是搞到晚饭后,想游泳就只有随大流到南门河。只有周末时间充裕时,我们才在午休后两人合骑一辆自行车到金沙河游个痛快。整个下午,我们都泡在水中,各种泳姿都用上,累狠了就游到河中的岛上歇息一会,直到夕阳把西边的天际烧成一片红色的云霞,我们这才恋恋不舍的从河中游到岸边,擦去身上的水珠,在大堤上坐着看夕阳从金沙河一点一点消逝,直到天色变黑,这才穿上衣服骑上自行车在满街的灯光中回到广播站。

  1992年,红安修建了南门河二桥,从广播站到金沙河骑自行车只需要10多分钟,这让我们喜出望外。为了方便到金沙河游泳,我们一人买了一辆自行车,夏天的下午下班后,我们顾不上吃饭,就骑着自行车直往金沙河冲。每次我们到达时,金沙河都是黑压压的人头,明晃晃的身子,似乎整个水库都成了泳场。

  但年年的夏天都有几个青少年因偷学游泳而命丧金沙河。家长那悲痛欲绝的惨哭,亲友那神容悲戚的叹息,每每刺痛了社会的神经,也让我的心理非常不适。为了杜绝这种事故,1990年代末期,每到夏天,执法部门就组织人员到金沙河劝阻游泳者,我就没有再到金沙河游泳了。改为节假日徒步、或是骑着自行车绕着金沙河看看风景,河边的山、河边的树、河边的村、河边的云、河边的风,河边的太阳都是别样风情,特别怡心养神。次次都是黎明出发,天黑方返,每次都出了几身汗,心情却特舒畅,。

  这时期,红安县迎来了一轮高速发展的热潮,县城快速扩张,生活和工业用水猛涨,倒水河两边又出现了一些养殖企业和污染企业,县城南门河的水供不应求,又有污染,红安县遂将县城自来水厂的取水源改到金沙河,从此完全禁止金沙河游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作为金沙河主要功能的防洪灌溉,悄然变为满足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要。政府对金沙河的管理更加严格,不仅禁止游泳,还禁止网箱养鱼,禁止钓鱼,禁止周边畜牧养殖,等等。还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视察,监督执法。我作为连任五届的红安县政协委员,多次参加视察。

  但不管怎样的严格管理、严厉打击,也总有人为了蝇头小利以身试法。一段时间,偷排污水、倾倒垃圾、开山炸石、乱建乱倒的现象相当严重。还有些不法之徒为了为了盗鱼,半夜三更用电打、用农药毒、用炸药炸、用拖网捞;还有的库中建库、塘内挖塘、想方设法蚕食金沙河,各种办法无所不用其极,严重损害了水库的安全,影响水质,危害居民生命健康。每次视察中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情况触目惊心。为此,我和一些政协委员几次联名提出关于加强金沙河保护管理的提案,得到县委、政府的重视。县里专门出台了金沙河管理规定,加大了执法力度,一些危害金沙河的违法行为得到了严厉打击,金沙河的面貌焕然一新,水质常年达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

  2011年,红安县又以金沙河水库为主体,设立了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金沙河的功能又发生了一些变化,管理工作和保护又上了一个档次。专门出台了《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坚决实施治污工程;彻底拆除滨湖畜禽养殖场;关停了滨湖的红信化工厂和萤石矿;精心组织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全长39.8公里的引水渠;每年为金沙湖补水约2000万方;完成植被恢复8000多亩,还几次对大坝进行加固改造。

  站在大坝上、极目远眺,只见波光潋滟,天水一色;点点渔帆,如彩云飘荡;座座小岛,如明珠闪耀,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这独特的自然景观、天然的生态环境,让金沙河成了水生动物的乐园,共有脊椎动物24目、39科、86种。它们同生同长,相得益彰!

  也让金沙河成了水生植物的伊甸园,共有维管植物96科、205属、318种,其中湿地草本植物27科、35属、55种。它们相伴相生,同心同命!

  金沙湖与周边湿地资源,还一同构成了西伯利亚——澳洲的候鸟迁徙路线上一处重要的中转站。

  金沙河更成了我精神休憩的田园,高兴时,金沙河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郁闷时,金沙河给了我前行的勇气!每天,有事没事,我都要到金沙河边转转,转一转,灵魂就得到宁静;转一转,精神就更加充盈!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