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我为老区献余热

2022/04/14  浏览量:   作者:王太广  来源:中国老区网

  红色信仰是我一生的追寻,红色基因传承是我的职责和义务。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农村生活,在乡村成长。当我懂事的时候,就听长辈们讲,中国共产党是穷苦人的大救星。那时候只能从电影、连环画里了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我上小学后,老师教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歌曲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当时我对歌词的寓意还不太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英勇形象,慢慢镌刻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我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后,懂得了脖子上系的红领巾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顾个人生命安危用鲜血染红的。

  记得1965年清明节那天,我们水屯完小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去祭扫革命烈士墓。我们排着浩浩荡荡的长队,冒着蒙蒙的细雨,唱着“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来扫墓。墓前想烈士,心潮正澎湃,意志如长虹,气节像松柏。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的歌曲,向薛庄北侧的革命烈士墓走去。

  烈士墓周围的苍松翠柏显得庄严肃穆。同学们怀着庄重的心情,列队在烈士墓前站立。学校领导宣布全体肃静、脱帽,向革命烈士默哀,少先队员代表向革命烈士墓敬献花圈。当校长朱廷耀讲道:“这里埋葬的是一位抗日英雄,他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后,肠子流了出来,仍坚持捧着肠子向敌人还击……”我听着听着就流泪了,想起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我们默哀后,迈着沉重的步伐,围绕烈士墓瞻仰一周。之后,在墓地旁边拔杂草、打扫卫生。祭扫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给我印象深刻。从那时起,红色信仰的种子已经慢慢播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

  从那以后,每年我们都会在学校的组织下为革命烈士扫墓。我上初中时,曾到过孟庄大队孔庄给孔繁益烈士扫墓。听大人说,孔繁益曾与马尚德(杨靖宇)、张家铎、李鸣歧等早期共产党人一起参加并领导过确山暴动、刘店秋收起义、水屯抗粮抗款斗争等。他亲手建立了汝南县最早的党组织——孔庄党支部。孔繁益先后三次入狱,虽遭严刑拷打,仍宁死不屈,于1944年壮烈牺牲。他的光辉事迹在水屯一带流传很广,他的革命精神被后人敬仰和传颂。

  红色信仰就像一盏红灯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使我从小就树立了学英雄事迹,走革命道路,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

  为了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在水屯高中上学时就开始写入党申请书。参加工作后,我要求入党的心情更加迫切,对革命先辈更加崇拜,对红色信仰也更加坚定了。1983年7月1日,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入党宣誓仪式后,就与公社党委组织委员潘德荣一起到王楼之战遗址、战地医院旧址和无名革命烈士墓群参观、凭吊。到汝南县委宣传部工作后,每到清明节,就去县城南关的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瞻仰那位大革命时期曾与蔡和森、李大钊共同传播红色思想的革命先驱——李渭滨烈士。到正阳县委工作后,就到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经汝河的雷岗之战旧址,缅怀在抢渡汝河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到驻马店市委办公室工作后,经常随领导到杨靖宇故居、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参观、瞻仰和学习。每当我站在革命烈士的墓碑前,总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中共六大代表李鸣岐被捕入狱,身受重刑,仍坚强不屈的悲壮情景;似乎看到了鄂豫边游击队长陈香斋牺牲前高喊:“我没有看到胜利,希望你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身影;似乎看到了民族英雄杨靖宇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只身与日寇激战五昼夜,在茫茫林海中吃草根、嚼树皮、吞棉絮,一直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壮举……同时想到无数革命先烈在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在硝烟弥漫的激烈战场,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推翻蒋家王朝的黑暗统治,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红色信仰使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灵魂一次次得到洗礼。使我在每个工作岗位上,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为党争光。

  2017年7月,我退休后去驻马店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经常到革命老区调研,到革命纪念地进行考察,到红色纪念场馆参观学习、到革命烈士陵园瞻仰,使我对革命老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先后参与了对革命老区重点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竹沟“特色小镇”建设、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驻马店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全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分别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我先后创作了《守望红色信仰》《追寻红色信仰》《坚守红色信仰》《竹沟榴花红似火》《红色文艺宣传队》》《红色铁皮喇叭》《红色歌谣》《红歌伴我成长》《我为大桥站岗》》《我们那时学雷锋》《与杨靖宇并肩战斗的孔繁益》等近百篇文学作品,分别被人民日报、作家文摘、文艺报、党的生活、时代报告等报刊采用。我撰写的《杨靖宇精神:从中原大地到白山黑水的传承》《竹沟精神与大别山精神一脉相承》《传播红色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基因重在传承》《让红色基因在祖国大地代代相传》《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路径与思考》等论文分别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祖国》、《中国老区建设》、《天中学刊》等报刊上发表。我参与编著了《驻马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驻马店红色文化概论》《驻马店红色印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论文集》等图书。我应邀参加了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河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工程项目推进会、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第十二届中原智库论坛、电影《打铁花行动》看片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我受邀在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直播课堂”《农村党员学党史》栏目开讲《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老区精神》、在驻马店市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丰碑》和“百名党员讲党史”专题节目中接受采访、专题为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进行《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老区精神》讲座。我撰写的《竹沟精神与大别山精神一脉相承》在全市“百年党史风华正茂”主题征文活动中,被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评为一等奖;去年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命名为《中国老区建设》优秀通讯员。

   现在,任何荣誉、名利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只想在新时期的赶考路上,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革命老区建设发挥余热,为传承红色基因作点贡献!

  (作者系河南省驻马店市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淮学院特聘专家)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