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不灭的灯火

2022/05/06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我见过无数的灯火,可只有那一盏照亮山坳险路的马灯最使我难忘,成了留在我记忆深处不灭的灯火。

  那是15年前,县人大组织我们乡镇人大主席去革命老区武夷山考察学习。那天傍晚,车子行进到武夷山腹地的盘山路道,突遭暴雨降临,前方山路塌方,山体滑坡,大小山石堵住行车道。跟车的向导没有手机,我便将手机递给他向外联系。他无奈地摆摆手:“深山里没有信号。”待风雨稍停,他焦急地走下车,想等待过往车辆共同想法抢修山路。然而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也没有过往车子踪影。

  正应了“天无绝人之路”灵验。车前方的山沟边,爬上来一位七十开外的精瘦老人,头扎毛巾,肩背竹篓,只见他绕着塌方处转了几圈,就悄悄地走开了。

  正当我们焦急万分之时,司机打开大车灯,照见着前方走来一位手提马灯的老人,身后跟着二十多个拿着工具的山民赶来抢险了。那位手提马灯的老人,正是刚来察看险情的老人。

  老人招呼我们这些“乘客”上车坐好,自己举着马灯照亮山坳路口,指挥大家清除山石。人们有的用铁锨铲,有的用木棍撬,几位年轻后生用绳子捆起大石头牵拉挪移,后边有人用棍子撬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突击抢险,路障终于被清除掉了。车里人被车外抢险场面深深震动了心弦:这不就像当年革命战争年代武夷山人民推着小山车支前的壮观场景吗?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集齐500元钱,让我做代表交给带队的老人作为酬谢,并向所有抢险山民表示感谢。老人把马灯拎得亮闪闪的。我看到马灯显得陈旧,却擦得锃亮,光亮照亮着我的脸,点亮我的心房。

  此刻,老人亮开嗓门地说:“我是一个共产老员,担任这段险道的义务巡路员。你们到武夷山区来,就是我们的客人。我们山区人见危勇救、见义勇为!我们不收钱的,只是希望你们多帮助武夷山革命老区扬好名声!”没等我询问到老人的姓名,老人果决地推开我递到他手边的钱,举着马灯摇晃几圈,快步带着大家返回原路。

  我情不自禁地站立在重新畅通的山道,向着那渐行渐远的灯火致敬,也在心灵深处镌刻下“永远不灭的灯火。”

  从此以后,“心中不灭的灯火”照亮我尽心服务海安革命老区的前行大道。在职在岗时,我坚持践行“立党为公,为民服务”职守,向上级提交10多件有关修桥、筑路、建闸、改厕、接通自来水等民生提案,均被上级采纳立项,予以实施。特别是我分管教育工作、担任镇首届关工委主任期间,探索创建“581(我帮你)志愿团”,发动全镇在职加退休的总计581名教师全面开展“助学、助困、助育、助安、助护”的“五助工程”,为里下河水乡5000多名青少年学生营造关工堤坝,荣获江苏省文明新风典型奖,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好评,为推进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退职离岗后,我服从组织安排,先后走上南莫镇首届老科协会长和一至三届老促会会长岗位,时刻秉持“为老区人民造福,为老促会争光”理念,创建老科协“板凳科普课堂”,自办“老科协科普苑”小报,有声有色开展乡村科普宣传,送科技到农户,培育30多个科技标兵户,获评南通市科普宣传先进集体;一如既往牵手关工委弘扬老区精神,结合开展红色教育,逢会必讲“武夷山之旅”红色故事,传扬“武夷山老人抢险精神”,积极发动20多个乡贤结对扶贫帮困,修路架灯,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南莫镇老促会摘取省、市扶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的荣誉。个人也荣获省、市“扶贫之星”称号。

   我时刻在心底刷亮“心灵底片”:永远不会抹去“武夷山之旅”的记忆,持续点亮“心中不灭的灯火”,增添砥砺前行的动力,照亮志愿奉献的“晚晴征程”!

  (江苏省海安市南莫镇老促会会长印玉文)

编辑:刘浩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