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我又见到了黄河

2023/09/22  浏览量:   作者:姚泽源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七月夏日,我们到山西吕梁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期间,安排参观临县的碛口古镇。古镇依卧虎山脚而筑,旧屋有序,店铺林立。自明清至民国年间,碛口凭借黄河水运成为北方商贸重镇,富甲一方,并成了晋商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沧海桑田,碛口曾沉寂多年,几乎被人遗忘。新千年之后,随着当地政府对古镇的重视,旅游业的开发,碛口重又焕发生机。一批又一批的外来游客,在这里探访、游览,欢声笑语溢满古镇。

但我只在古镇逗留了一会,便匆匆来到近在咫尺的黄河边,眺望黄河。

早上的太阳,热烈而艳丽。宽阔的河面上,波光粼粼,河水似乎静静地流淌,如一首无声的歌。河对岸是陕西的吴堡县,岸边起伏的丘陵沟壑,时见裸露的褐色的岩石。

“一条大河波浪宽……”歌声在我心中久久萦绕。伫立山环水抱、游客如流的古镇旁,眺蓝天白云,看黄河流淌,山川雄浑、壮美,一时百感交集,豪情满怀。这是洒满阳光的和平年代!

望着黄河,我不由的想起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情景。那是十年前的一个春日,我到延安干部学院学习,特意找时间驰车看望仰慕已久的黄河。

去的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快到达时,就听到阵阵闷雷般的声音。下了车,远见上游宽阔的河面上,河水缓缓流淌。而后河道一下子变窄。我趋前站在石滩的河心边,见河心还有一条河,当地人称为“龙槽”,是万丈深渊。奔腾的河水从河面涌来,滔滔不绝,前赴后继,相拥相挤团团冲下深渊。石壁上,一时浪花激射,白烟蒙蒙,声如万面巨鼓齐鸣,威震四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我的耳边,霎时响起了《黄河大合唱》的歌声。这是由光未然作词、珠江的儿子冼星海谱曲的杰作。是奔腾的黄河使他们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当年,诞生于延安的《黄河大合唱》,从延安唱起,唱到重庆,唱到全中国。在灾难深重的故国,在全民抗战的岁月里,《黄河大合唱》如滚滚的黄河水,在每个炎黄子孙、热血男儿的胸中翻腾,又化作扑向日寇的巨浪……

为了抗日救亡,八路军从延安出征,饮马黄河,东渡山西,奔赴前线。一二○师在贺龙师长的率领下,建立了晋绥抗日根据地,首府就在吕梁。战火纷飞,面对日寇的刺刀,千千万万的吕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愤而起身,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如今,当我重读《吕梁英雄传》这部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依然令人荡气回肠。正是吕梁军民筑起了血肉的长城,使日寇始终不能在这块土地上越过黄河。吕梁,也因此成为延安的东部屏障。吕梁境内有一座山叫骨脊山,狭义的吕梁山就是骨脊山。吕者,骨脊也。而吕梁军民和全国的抗日力量,不正是我们民族高高挺立的脊梁!

“看,旋涡,旋涡……”一个稚气的声音,把我从回忆和思索中拉回到眼前。只见旁边一位小男孩扯着他年轻母亲的衣襟,用胖胖的小手指着河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果然,河面上是一个又一个如水桶般大小的旋涡。刚才只是远眺,经小孩一说才注意到。旋涡飞快地转动。凡有旋涡之处,水流必湍急。原来黄河并没有静静地流淌,而是激流涌动,奔驰向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啊,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你劈山穿岭,击石淘沙,日夜奔流,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再细细端详,黄河宽阔的河面上尽是旋涡。旋涡飞速转动、变化,看似成了一个个大大的问号。

黄河,你在问什么呢?是问在阳光普照的今天,是否还记得腥风血雨的岁月?是否还记得当年黄河两岸的人和事?是否还记得前辈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英勇献身的精神……?

问得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人民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他们永远记得传承和弘扬,记得实干兴邦。祖国也如黄河一样不停不歇奔流向前。以脚下的红土地吕梁来说,这个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曾是最为贫困的地区,如今成了位居山西前列的富裕地区,建设如火如荼。董洪运创作的《吕梁赋》云:“……铁路飞架,苍龙舞长空;公路廻峰,猛蛟起大渊。建机场,辟云衢于青霄……”而文化与银鹰齐飞。文学创作像吕梁山上盛开的山丹丹花,红艳鲜丽,摇曳多姿。道情现代戏《吕梁护工》,凸显了护工李红梅的淳朴善良和勤劳,使人看到了吕梁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浓郁的乡土人情,名闻遐迩。至今已演出三百多场、享誉三晋大地的实景剧《如梦碛口》,仿佛带人穿越漫长、艰辛而多彩的历史隧道,出口又呈现希望的灿烂的阳光。“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首优美的歌曲,至今听来倍感亲切,又让人浮想联翩,对明天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黄河在奔流。但我们离“海”还远,实现民族腾飞的路正长。新的征程,我们需要英雄的吕梁精神,需要像黄河一样“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此刻,我仿佛又听见了《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旋律……

编辑:孙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