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明月故乡听晓钟

——来自老区的曹禺文化走笔

2024/04/01  浏览量:   作者:潜江市老促会 熊燕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土耳其诗人纳其姆·希克梅特说过: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会忘怀的,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貌。而我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就像母亲的面孔一样闭目可见。

素有“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美誉的潜江,同时作为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对于这座小城,无数人和我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见证着它的成长与壮大,它的美丽和多情,它的乐观与奔放,它的包容与好客。小城的人们早已把家乡小城的容颜魂骨深深铭刻在了心底。

而在这座小城里,曹禺公园无疑是一个最为亮丽的吸引点,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视之为这个城市面孔中的眼睛。曹禺公园的个性可谓卓尔不群,这里浓缩了潜江楚风汉韵的灵气和深邃厚重的戏剧文化底蕴,承载了潜江人奔赴美好生活的思想支柱,更是潜江人精神食材的采撷园。春风惠我,有关曹禺公园的风物也就成了小城人一有空就想着要去一饱眼福的大景致。

这不,寒冬过去,东风渐起,早春的气息悄无声息地飘游在空中。去曹禺公园走走,着实是一件令人感到惬意的事情。

由原中国文联主席、著名音乐家周巍峙题名的曹禺公园,以章华北路为轴,分东、西两个区,风格各异,相得益彰。东区有曹禺公园大门、曹禺纪念馆、雷雨广场、日出亭、原野长廊及园区桥梁等20多个游园景点,其核心建筑当属曹禺纪念馆了。西区有梅苑、曹禺祖居博物馆、曹禺大剧院、芦洑宝塔、湖北世博馆等主体建筑,具有大气蓬勃的开放性。

俯瞰整个曹禺公园,河水林木相亲相偎,端庄古朴的唐风建筑,回廊、石桥自然灵巧不远不近地与水木牵绊,活脱脱一个江汉平原上的水景公园,亲切而朴实。

似乎很久没有到曹禺公园的东区了。这次直接从大门进入。半人高的长方形石质屏风映入眼帘,屏风左边雕刻着《曹禺公园略记》,右边是曹禺先生的半身雕像。和往常一样,依旧感觉像在提醒:你所进入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公园,而是一个带着文化沉淀的公园。自然而然,一下子就激起了身体开始活跃一种肃然起敬探求知识的细胞。走在通往雷雨广场的大路上,路旁的池塘里时而传来小野鸭的叫声,想着它们是因季节的变化而欢快呢,还是因游人的到来而畅意呢——这样想着想着,也不自觉地笑了起来,走路也如步春风。

快到雷雨广场时,就看到广场上空有大小不等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风筝在风中游弋,想必风筝线连着的定是一双双快乐喜悦的眼睛。风和日丽的时候,这样的场景很常见,通常是大人带着小孩,在这里与乡土、与天空、与大自然对话。习惯性地用目光去寻找,果然在其中看到一位老者,手中摇动着线轮,昂着头,眼睛追随着自己的风筝,那般专注,却不像小孩那样雀跃开心。

原来,他是在研究实验他制作的新风筝。因以前就在这见过,我们算是老熟人了。忙走过去和他打招呼,问了一些近况。他说:“还不是和以前一样,每天每天都在做风筝,天气适合的时候拿到广场调试。今年琢磨做些新式样的风筝。”当我大赞他老当益壮时,他呵呵一笑:“人一天不死,就要做事,做事就要创新,那样才有意义。”不知道老者的这些话,站在雷雨广场说出来有没有特殊的意义,如若潜意识里朝夕不忘,又是在以人文为主题的曹禺公园所说的话,或多或少会有些意味深长的关联吧。

继续往东南前进,有一座巨大的石碑雕像,曹禺先生站立在那里,石碑中间雕刻着曹禺先生亲笔书写的“我是潜江人”五个大字。因为平时来这里的人不多,所以每次走到这个地方,便有种安静肃穆的情绪让人忍不住驻足,好像怕惊扰了大师,又好像是受大师的沉着与睿智感染,希望在此静静地思考一些什么,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文化、智慧与个人修养。

顺着绕园的环形小路散步,阳光穿透树梢不时地照射在脸上,暖暖的。路上也有不少的人,遛狗,说笑,听音乐,也有人端着相机捕捉着一个个随时跳出的打动人心的画面——湖水的波光粼粼,枝头的新芽萌生,以及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

走到公园的东北边,“曹禺纪念馆”几个鎏金大字呈现在眼前。曹禺纪念馆的建筑既典雅简洁,又极具现代气息。在纪念馆前面,两架“双虹桥”飞跨在罗潭河上。桥两边,对称排列着两弯小小的月亮湖。后面是从雷雨广场经过湖上延伸过来的曲桥。简白的石桥没有过多的修饰,看着很是舒坦。所以游人要么经过前面的桥带一份浪漫与温情来到纪念馆,要么从后面带一份水上的轻盈与灵秀来到纪念馆。总之,心情都是美好的。

进入纪念馆,就如步入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艺术宫殿。序厅里迎面而来的是一尊曹禺先生半身雕塑像。先生身着风雨衣,衣领竖起,似经历无数风雨,仍傲首凝视远方;一双智慧深邃的眼睛,在镜片下炯炯有神,专注且执着,仿佛洞察着人间的一切疾苦。雕像背后是一架立体屏风,七册《曹禺全集》在屏风上呈扇形排列展开。在序厅两侧的汉白玉石壁上,分别刻有《曹禺家世》和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手书体《我是潜江人》。

曹禺先生说“我是潜江人”,是有故事的。关于曹禺先生的出生地,一说在潜江,一说在天津,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曹禺先生的认同。潜江这方水土,十三代至曹禺,一脉相承,曹禺早已在心里植下了桑梓根。由于对故乡的膜拜以致梦绕魂牵,或许是对祖祖辈辈生息之地的眷恋而终未所及,才构成了曹禺先生不能释怀的故乡情结。曹禺是语言大师,却说出了最直白的话——我是潜江人:

多少年来,我像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走过不少地方,没有一处使我感到这是我的故乡,是我的父母之邦。我像是一只南来北往的飞鸟,山山水水,高山平原,我认识许多人,听过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但没有一处使我感到如此亲切,如此动心,像“潜江人”这三个字,使我从心里觉得温暖、明亮……我爱潜江,这不是模模糊糊的两个字,像是其中有血与肉的联系。大约是从我婴儿时,父母的声音笑貌,我吃的家乡带来的食物,或者家庭中那种潜江空气,使我从小到大认为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潜江人。“月是故乡明”,我真觉得潜江的月亮,比哪个地方的都圆、都亮……

还沉浸在曹禺先生的桑梓情怀中,一路同行的参观者提醒我继续前往。几乎是一个小跑步,又迫不及待地上到二楼。也是奇怪,每一次来到这展厅,都有一种恍然如梦又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六幅栩栩如生的巨幅先生画像,就感觉先生此时正慈爱地指引着你,缓缓地向你讲述他的生平,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他的戏剧世界。忍不住在展览厅的桌子前坐下,幻想着能当一次先生的学生该是怎样的一个荣耀时光。展览厅高科技的现代化多媒体滚动播放着先生的《日出》《原野》《雷雨》等名著,高效立体的音效让你沉醉在电影的情节中,犹如自己在剧中目睹的一个个故事的发生,随着剧中人物同悲同喜……

一群小学生的到来,打断了我的想象漫游。同行的老师和讲解员正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们的提问作解答。“这个人是曹禺爷爷吗?”“他是我们潜江人吗?”“曹禺爷爷真厉害!”“我也要像他一样那样厉害。”讲解员会跟孩子们讲曹禺名字的由来,讲曹禺先生的文学作品和戏剧生涯。都是那样地饶有兴致,孩子们的声音在耳旁一直没有间断……

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话语,似乎是这个小城里的曹禺文化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上的烙印。这将陪伴他们一同成长,永不磨灭。这一张张纯真无邪的面孔,花开般灿烂的笑容,也将激励小城里的人们带着希冀走向未来……

如果说曹禺公园东区是一个深沉的文化区,那么西区则是一个自由时尚轻松的舒适娱乐区。先在梅苑古街逛逛,它没有其他地方古街的热闹繁华,甚至显得有些冷清,但也许这更符合古街的气质。找个西餐厅的临湖座位坐下,在等待美食的空挡,眺望马昌湖对面的芦洑宝塔,看阳光在湖面的缓步轻移,偶尔有鱼儿跳出水面惊艳一下眼珠,或者有野鸭不声不响地拖动着水波纹满湖游荡,又或者看着对面拱桥处,显眼的那几棵柳树,猜猜哪棵树先发青萌芽,这样的心情几多优哉游哉啊。喜欢文艺的朋友们可以找个清吧,听听现场音乐,也可以自己随着乐队高歌浅吟几曲。当然,来几首配乐诗朗诵,也是不错的选择。怎么文艺怎么来,主打一个自在、自由。

在古街上休闲稍作休整,过梅苑广场向北,走过一座桥就是曹禺祖居博物馆。曹禺祖居前的梅花不能不提。每年的元月二月,正是梅苑梅花盛开的时节。每到这时,全城人不约而至,像过节一样,人们在这里赏花,聚会,拍照,以梅花和碧瓦白墙为背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你看,站在曹禺祖居大门前的一棵白梅下,稍稍举目,不远处的梅林里,一群女子穿戴得花枝招展,变换着姿势相互拍照,笑容的展开胜过了梅花的绽放。另一边,一支手鼓队的鼓手们穿着橙绿相间的古装正一遍一遍地打着一首欢快的曲子。小孩们也在梅树下尽情地奔跑嬉闹。几个专业摄影师扛着摄像机创作着自己的作品。小城的春天,梅苑似乎是最早的报春地和打卡点。也难怪人们每年都会急切地想知道,梅苑的梅花开了没有。

曹禺祖居不会因为门前的热闹而沉不住气。白墙黑瓦的江南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生动地展现了楚文化的悠久传承和江汉平原的传统民居,也诠释了平原人的内敛与沉稳。来参观曹禺祖居的人们都是满怀着对先生的敬意和景仰,探究曹禺先生的家族历史和他的戏剧人生。曹禺祖居博物馆俨然一个文化复合体,民居建筑文化、地方民俗文化、曹禺戏剧文化等各种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融为一体,意味无穷。穿行在曹禺祖居的 “堂屋”“花厅” 等26个房间里,也逐渐了解到曹禺先生的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熏陶与潜移默化。在这里,人们会对曹禺先生多了一层新的认识。

梅花之于戏剧的寓意,在梅苑体现得淋漓尽致。瞧,梅苑西侧矗立着的曹禺大剧院,远远地,就成了眺望中的风景。曹禺大剧院整个形状呈半岛状。蓝色天穹下,清幽的荷池、横卧池水的虹桥和层檐叠加的剧院轮廓,构成一幅似与曹禺先生的文学戏剧一样源远流长与沉静恢宏的画面……熏风中,云彩淡淡地飘游在上空,远处芦洑宝塔侧目而视,波影映辉。一切又是那样地暖意融融。这里是小城人们休闲娱乐最喜爱的地方。人们似乎习惯了每天清晨或者黄昏到曹禺大剧院周围去跑步、跳舞、散步,隔三差五进到曹禺大剧院去看看家乡的花鼓戏,也偶尔有机会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话剧、歌舞剧、交响乐的演出。每个看演出的夜晚,走出演出厅时,人们心底的满足和幸福不自禁地洋溢在夜色中。

华灯初上,灯火阑珊时分,是这里最醉人的时刻。朦胧悠黄的光晕诗画了剧院檐角台柱的轮廓。近水亭台栏沿的脚灯,桥洞的孔灯,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却又神秘而安静,增添了人们无数的遐思……桥面上流动的身影,也是每日不可或缺的美妙夜景。人们在这里欣赏夜景,也在欣赏夜景的同时,成了夜景中的景。

透过曹禺大剧院高大的廊柱,抬头,目寻城市的方向,似有一双慧眼殷殷地守望呵护着心爱的家园。不远处,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与曹禺大剧院相映生辉,又似铜墙铁壁的战士捍卫、保护着自己承传的宗脉。

记得看到过有人在此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年轻的跑者在剧院台阶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纵身跃起。我想这一跃,跃出了小城人的热情奔放和对家乡生活的无限憧憬。

也想起曾听说过的曹禺先生的一段故事。曹禺先生出差荆州,路过潜江而未落脚,心中挂念有加。晚上,先生站在荆州城墙,眺望夜幕下的东方,那是曹禺的故乡潜江啊,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这样的诗句:

明月故乡晓钟,

远隔千里心同。

不知今夜何处,

犹在思乡梦中。

今天突然想起这个故事,便是在重温了曹禺文化旅游区后,借曹禺先生的感怀诗句表达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人们对家乡深深地眷念与热爱,同时还多了一份骄傲与自豪。这份骄傲与自豪在江汉平原的腹地长出一对宽阔的翅膀,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