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淮河岸边致富路

2024/05/28  浏览量:   作者:陈守霞  来源:中国老区网

五月的风吹绿了淮河两岸,草更绿、天更蓝,到处都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假期过后,应朋友之邀,我们来到了信阳市平桥区肖王镇梁湾村胡先生家,只见院子旁水塘四周桃树上硕果压枝,几百只鸭子在水上你追我赶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好一派田园风光。

千里淮河,浩浩汤汤。奔腾不息的淮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人们依河而居,依湾而作,故名梁湾。清凌凌的淮河水灌溉着梁湾的千顷良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千百人民。

熟悉胡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有闯劲、非常能干的人,早前随着打工潮,曾先后到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打工,在工地干过瓦匠,在工厂当过工人。由于他吃苦耐劳、头脑灵活,收入不错,有了一定积蓄,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胡先生告诉大家,自己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非常艰难,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成功!”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梦想也在希望的田野上,对农村、对土地、对父老乡亲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我的故乡是梁湾,住在淮河北岸,是喝着淮河水长大的。十八岁那年,我外出打工,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淮河。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岁月怎样轮回流逝,我都忘不掉家乡的淮河,忘不掉梁湾的父老乡亲”,胡先生感慨的说。

于是,他和爱人商量要回老家发展,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回馈家乡人民。2000年,他回来后,看到家乡土地大片闲置后,认为农村大有可为,土地资源如果被合理利用将产生很大的效益。他说他回乡前咨询了几个从事农业项目的朋友,然后又在周边等地考察,结合肖王镇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尤其是周边还没有规模发展桃林的市场空白后,他毅然决定发展桃林产业,将一亩亩荒山坡开垦整理后种上桃林果苗,由于管理到位,每年采桃时节,桃都是以体验采摘方式被城里来的人买走,给桃园带来了无限生机。

每年,他还在桃树下散养土鸡,土质因鸡粪也肥沃起来,还可以喂养鱼塘里的鱼、螺、虾等。夫妻俩春季卖青菜等,夏季卖桃、鱼等,秋冬卖牛羊等,平时卖土鸡蛋、咸鸭蛋等,他们每天一身汗水两脚泥,乐在其中的他们却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菜园在鱼塘的西面,整齐的黄瓜架子上挂满了鲜嫩的小黄瓜,互相挤眉弄眼,青翠又明亮,热闹极了。绿油油的豌豆荚挺着大大的将军肚在枝干上摇头晃脑,随风飘荡,逗得旁边的韭菜和蒜苔竞相生长。

在鱼塘北面有片树林,成群结队的牛羊在林子深处自由的放牧着,一群小羊儿温顺极了,时而如一尊尊娴静端庄的雕像,时而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上嬉闹、休憩,好像许多小珍珠撒在了这个碧绿的园子里,还有小鸡、小猪等也在林中凑热闹,整个林子简直成了动物世界。

鱼塘带着灵气,成为最漂亮最热闹的中央区域,这里有水草、浮萍、荷叶、菱角叶竞赛似的疯长,晕染得鱼塘像熠熠生辉的绿宝石;有粉的、白的、紫的野花环绕着鱼塘,映衬得鱼塘绿中带紫、紫中透粉,让鱼塘更加的流光溢彩;还有成群结对的的麻鸭、母鹅刚从岸上产蛋回到水中戏水,嘎嘎的叫着,在水中翩翩起舞,整个农场呈现出蓬勃生机。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胡先生投入5万多元,兴办家庭农场,承包了十几亩土地,先后购置了农业生产机械设备,配备了拖拉机、三轮等运输工具,还聘请了十几个贫困户在农场干活。

然而,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早期家里的庄稼都是父母种的,胡先生很少接触土地,一下子种植那么多亩土地,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个考验。胡先生说,那段时间,不懂,他就找行家问;遇到技术难题,他就到镇农技站求教。由于他辛勤耕耘,收成逐年增加。他现在整天在家庭农场忙个不停,当看着一个个洒下的种子,内心油然而生一股喜悦和希望。

胡先生说,按正常收入记算,今年桃园可收入1.5万元,养鸡可收入2万余元,养鸭可收入5.6万余元,养鱼可收入3万元,养牛羊可收入8万多元,还有种粮收入等,一年可收入20多万元。想着这么可观的收入,胡先生笑了,他的爱人也笑的合不拢嘴。

“在广阔的农村大有作为,只要沉下心来,坚持干下去,种田种地也致富,带动群众一起走乡村振兴富裕之路。”胡先生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