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 老区人民心向党

——庆祝建党103周年  纪念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建立80周年

2024/06/28  浏览量:   作者:荥阳市老促会副秘书长 刘仪  来源:中国老区网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歌颂和缅怀革命老区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老区的伟大精神,我们首先从上世纪战争年代在革命老区传唱的两首歌谣说起。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共产党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

哪里人民得解放

-------

20世纪40年代初,经典民歌《东方红》用最真挚、最朴实的语言,唱出了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深情。这首歌曲历经近百年,仍成为我们大家耳熟能详、人人吟唱的心中之歌。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这首上世纪战争年代在解放区、革命根据地广为传颂的民谣,生动的体现了革命老区人民与党和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鱼水深情,骨肉亲情,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新中国的摇篮。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这些牺牲和贡献,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鄂豫皖根据地等。革命老区遍布全国大陆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99个县,老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老区面积占全国的33%。我们这里属于河南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中西部地区,又称豫西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其中一块。河南是革命老区建立较早较多的省份之一,涉及革命老区县市12个,乡镇1232个,老区村29941个。我们郑州市的巩、登、密、荥、新郑等都在河南革命老区范围。我们荥阳市南部7个乡镇、121个村,涉及约20万人口,就属于革命老区乡镇。

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革命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分享一下关于革命老区以及革命老区人民听党话,跟党走,一心向党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百年,是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一百年,是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一百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四海之内,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初心使命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老区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老区见证着党的事业发展与壮大。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使老区人民对党的认识更深、与党的感情更浓、同党的联系更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老区与中国共产党鱼水深情的真实写照。听党话,跟党走,一心向党是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最切实的实际行动。

听党话、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为劳苦大众打天下,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最鲜明的旗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从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冲锋陷阵。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的诺言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实践,哪里有革命队伍,哪里就有群众的解放。从井冈山到宝塔山,老区人民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看到了过好日子的希望。只要认定了共产党无论斗争形势多严峻,不管斗争牺牲多惨重,老区人民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念始终不渝。

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生死相依,患难与共,2000多万为党的事业捐躯的英烈大部分是跟随党闹革命的老区人民。

鄂豫皖苏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20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册烈士就达13万多。湖北麻城有位周大娘,为革命牺牲了3个儿子。1928年5月,为保护党的负责人党代表王树声,危急关头,周大娘让自己的儿子政道换上王树声的衣服,顶替王树声慷慨就义。王树声脱离了危险,周大娘的儿子却被敌人割下头颅悬挂在村口。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大将再见到周大娘时,双漆跪地,失声痛哭,说“娘,我是树声啊,------以后你就叫我政道吧------我就是你的亲儿子!”

1934年5月,陕甘边红军主力转移外线决战,国民党反动派进犯。阎洼子村老百姓连夜将红军留下的枪支、马鞍、粮食等全部埋藏到地下。第二天,敌人发现了埋藏地点,并挖出来粮食。为保护埋得更深的枪支弹药,村民武万有冲到敌人面前大骂这些强盗,被打的昏死过去。随后将附近村庄的干部、游击队员、农民群众集中在一起,逼问红军去向和物资埋藏地点。42名苏维埃政府干部和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其中6人被铡刀铡下头颅,36人被活埋在两个大坑里,但始终没有人开口,敌人最终一无所获。

1938年,延安这个偏居西北一隅的小镇,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依然不能妨碍她成为革命的圣地,成为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有的母女相约、夫妻相约、兄弟相约、亲友相约、师生相约,徒步行程万里,成群结队奔赴延安,追随自己的理想。当年,有首歌曲“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据统计,从1937年到皖南事变前,有4万名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1986年,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慕华同志回到延安,站在50年前曾住过的窑洞前,深情地说“延安,好比是我人生的分水岭,经过延安这所革命熔炉的锤炼,我逐步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陈慕华奔赴延安时,其父是国民党少将,叔父是国民党空军司令,她是带着国民党空军的介绍信函,坐着小汽车去延安的。

田又生 原名康荣福,革命老区巩义涉村镇人,年少在家乡参加革命,被捕入狱。出狱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奔赴延安找到了党组织。当时的《解放日报》以“一席血泪话”为题报道了他千里乞讨,死里逃生追随革命的英雄事迹。从此经组织同意更名为田又生,以纪念自己又获得了新生。

1938年10月,中共郑荥密工作委员会邀请“抗日救亡工作团”在荥阳贾峪洞林寺洞阳中学举办游击区干部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受到教育的荥阳青年纷纷要求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后这些青年都成为了抗日的骨干分子,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来积极的贡献。

抗日民族英雄、荥阳人民的骄傲董天知烈士,受党派遣当年在山西组织新军开展抗日工作。1937年,在其影响和荥阳抗日氛围感召下,其胞妹董范(又名邵芳)奔赴山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其表弟欧刚、欧冠五等十多名荥阳热血青年奔赴山西,参加抗日决死队。据不完全统计,荥阳革命老区为革命牺牲的英烈就达300多位。抗战期间荥阳革命老区群众积极报名参军参战就有1100多人,组成三个支队,痛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他们又随皮定军司令员南下,投身解放战争,其中有58位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巨大的流血牺牲,丝毫没有动摇老区人民心向党,跟党走的决心和意志。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埋葬好同伴的尸体,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听党话、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史。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宗旨,群众路线是不变的生命线。从《井冈山土地法》到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从列宁小学到抗日军政大学,党在根据地的社会实践,让中国人民看到了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也让根据地人民切身体验到了自己的命运与共产党、与革命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也正缘于此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向党靠拢,汇集起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力量。正如列宁所说: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平原的每一个村庄几乎都被日军控制“出门登公路,抬头见岗楼,无村不戴孝,处处是狼烟”。在一次扫荡中,日军在敌后深南县王家铺村抓了20多个村民,威逼他们说出八路军的隐蔽处,他们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敌人问一个不说,就杀一个,再问再杀。一连杀了14个人,始终没有一个吐漏真情。我们中国老促会的杨成武老会长曾讲:“为什么老百姓跟着共产党走?原因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才能在冀中大平原上坚持游击战,才能出现对付日军的地道战。”

荥阳这方土地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1925年夏在党的领导下河南省第一个农民组织----荥阳水磨区农民协会成立,同年12月荥阳县农民协会成立。自此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这块有着厚重历史的中原大地上熊熊燃烧。当时,革命先驱、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经深入调查撰文对荥阳、密县农民运动给以高度评价。1928年4月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我党组织发动了著名的荥阳杨寨农民武装暴动,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张虎臣(1865---1925)荥阳贾峪镇东沟村人。贾峪农民协会委员长,贾峪农民自卫军第一大队大队长,大革命时期荥阳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鼎力相助中共党员肖人鹄、戴培元等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的组织。1925年10月14日凌晨,匪化的红枪会头目王三刚纠集流氓、恶棍80多人对张虎臣及其11口家人痛下杀手,造成骇人听闻的“血洗张家院惨案”。革命先驱李大钊在考察郑、荥、密一带农民运动后在《政治生活》发表的“土地与农民”一文中,明确指出“河南省荥阳农民协会委员长张虎臣一家11口人惨遭杀害,即是匪化的红枪会徒所为”。

抗战期间,日军在荥阳犯下滔天罪行。1940年4月20日,日军自沁阳、温县、武陟南犯黄河汜水滩区,千余群众在牛家庄被机枪射杀。1941年12月,为制造无人区,日军在广武王顶村一次性屠杀群众49人,并烧毁全村房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王顶惨案”。

日军在荥阳罪恶累累,罄竹难书。在全民抗战中,荥阳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战,谱写了一篇篇壮丽诗篇。1941年10月,受我党影响的国民党38军在荥阳广武、古荥一带对日进行了为期半年时间的“广武战役”。期间,成千上万的荥阳民工为抗日挖战壕、筑工事、筹粮草、送弹药、抬伤员、当向导,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有的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7师向敌进攻时,主动领路的8个青年农民,先后牺牲了7个,剩下1个仍继续协助部队作战。

1944年4月在荥阳汜水进行的“虎牢关阻击战”中,当地群众奋勇争先,踊跃帮助部队运输给养、弹药,运送伤员。使我军夺得了“中原会战”以来,我方以劣势兵力,固守阵地七天七夜,毙伤日军2500余人,我方伤亡400多,日军伤亡数倍与我战绩,取得了“虎牢关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飞兵豫西后,我抗日部队、地方武装、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如三打崔王镇、奇袭广武城、攻打皇姑寨、五云山阻击战 、火烧柏庙楼、攻破谷家寨、围歼张景芳、歼灭王乐三等著名战斗,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沉重打击了日、伪、顽的嚣张气焰,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解放后,老区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战天斗地,重建河山。在老区的崇山峻岭间用双手肩扛手抬,凿石掘洞,架桥引水,历时3年完成了胜利渠、降龙渠、英雄渠长约43000米的三渠汇流,创造了如林县“人间天河----红旗渠”一样的人间奇迹。

听党话、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赓续传承的精神血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如同血脉之河、智慧之海、力量之源,鼓舞党和人民不断创造人间奇迹,激活古老中国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沿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百年征程,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构成了绵延厚重的精神谱系。老区人民在跟党走的奋进历程中,历经挫折不断奋起、历经磨难从不低头,这种笃定和坚持锻造锤炼出跨越时空的老区精神,即: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为了理想慷慨赴死,毛泽东同志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习仲勋同志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爱党信党的信念,在敌人的监狱中完成了入党宣誓。方志敏烈士就义前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韦拔群烈士用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陈翰章烈士“投笔从戎杀日寇、此头慨然国门悬”,牺牲73年后身首方得以合一。东北抗日联军在孤悬敌后、强敌环伺中坚持斗争长达14年,东北抗日游击区军民伤亡33万人,100余名师以上干部战死疆场。杨靖宇烈士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指挥杀害杨靖宇将军的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受到了极大震撼,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当晚,他毒死妻儿,剖腹自杀,以死谢罪,并在遗书中写道:“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革命者血流成河却从未被吓倒,他们为革命毁家纾难、满门英烈仍初心不改,他们为铁心追随的老区人民标注了精神的高度。

在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中,瑞金叶坪乡华屋村仅34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所有参加红军的村民有个约定,出发前要在村的后山栽下一棵松树,革命胜利后要一起还乡回报父老乡亲,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不仅要为阵亡的兄弟照顾好父母,还要照看好这些松树。华屋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没有等来一个归乡的儿郎。至今17名红军战士栽下的17棵青松成为烈士的精神象征。

“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历经七年鏖战,有22万人为革命牺牲,洪湖地区就有10万余人,其中有名有姓的洪湖烈士3144人。中共遂溪县委在斜阳岛建立的海岛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斜阳岛农军300余人浴血孤岛五年,全军牺牲,气壮山河。薛经辉、陈中华、黄安谦等40多名农军指战员,经受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没有一个变节,从容地唱着革命歌曲,高呼着“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1935年4月,在土地革命战争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川西北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在粮食和生活必需品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从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竭尽全力支援红军,有力保障了红军北上抗日。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让曾经帮助红军打通北上通道的川西北老区人民丧失家园。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军队火速奔赴灾区帮助重建家园。在滚石不断的情况下,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为灾区群众开辟生命通道。某红军团干部说:“当年,是人民养育了我们这支军队,如今人民有难,军人冲锋在前,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群众。”滔滔岷江水,见证党群、军民鱼水情,英雄汶川城,矗立着打不烂、震不垮的英雄丰碑。

豫西革命老区抗战期间,抗日烽火连天,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战役,如巩义的琉璃庙沟歼击战、登封的奇袭日军飞机场等,荥阳的攻打皇姑寨、五云山阻击战等。国难当头,荥阳人民喊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一切为了抗战,抗战高于一切”的口号。荥阳大地抗日英雄层出不穷,荥阳儿女对敌斗争,壮怀激烈。

董天知(1911--1940)烈士,荥阳老城南关人,早年受我党早期革命者澎湃影响参加革命,后被捕入狱。被党从北平草岚子监狱营救出狱后,受党委派远赴山西组建新军,成绩卓著。百团大战中,遇敌激战,壮烈牺牲,时年29岁。是百团大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军官。

张漫萍(1910--1947)烈士,荥阳城关五龙寨人。学生时代即参加学生运动,后被捕,入北平草岚子监狱。被党营救后被派往河南、安徽等地从事抗日救亡、人民解放事业,长期担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开封市委书记、中共蚌埠工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1947年7月在安徽固城被敌残忍杀害,尸沉河底。时年37岁。

楚 博(1908--1939)烈士,荥阳城关土桥沟人。抗战期间利用自己担任西华县长有利条件,按照党的指示,大力发展抗日武装,组建了“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亲任司令,英勇抗击日军。后被国民党反动派诱捕杀害。时年31岁。

张丙戌(1895--1945)烈士,荥阳贾峪山张村人。1922年入党的老党员。曾陪同革命先驱李大钊视察过荥、密地区农民运动。和其弟张治平同志长期从事我党工运、农运、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成立了荥阳第一个党的基层党支部。抗战期间出生入死,革命信念坚如磐石,配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做了大量抗日工作。1945年农历8月15日,与敌斗争中被捕,意志坚定,顽强不屈,在荥阳刘河花河被敌杀害,身首异处。

欧 刚(1918---1945)烈士,荥阳城关宫寨人,1939年2月由董天知介绍参加山西抗日新军决死三纵队,同年入党。1944年秋回荥、汜工作,任中共荥阳县委群工部部长兼抗日民主政府二区区长。1945年1月,在崔庙车厂被捕,被敌残忍杀害,壮烈牺牲。

张 勋烈士(1924—1945),原名张文勋,河南省孟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4年秋随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豫西荥阳,任汜水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二区区长兼任区干队政委。1945年9月,皮徐部队南下,张勋留下坚持斗争,出生入死,顽强战斗,最后被土匪方子美逮捕,于城关乡北周村慷慨就义。

李 奇烈士(1909—1946),荥阳市乔楼镇张村庙村南李沟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荥阳县第一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分别于1938年11月及1939年春在李奇家召开。1944年10月,任荥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区区长。1946年2月4日夜,被国民党回龙乡自卫队抓捕,拷打不屈,于槐西村南遇害。1948年解放后,葬于李沟。1951年,被追认为烈士。

荥阳大地上这些光辉的名字将同他们光辉的事迹一起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不屈的民族,优秀的儿女,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豫西、荥阳大地。无数老区家庭的支离破碎,生离死别换来了一个崭新世界,崭新的新中国。

听党话、跟党走是老区人民百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

从革命根据地初创到新中国成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老区点燃,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在老区开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老区孕育,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经验在老区积累,老区人民在跟随党坚定走中国革命道路中前赴后继。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脱贫困、奔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初心使命的坚守,是一条道路的延续,揭示的是老区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黑山阻击战。我们的部分战士还来不及换上冬衣,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纷纷涌来,把家里的各种衣物被褥送给战士。为帮助部队修筑防御工事,老百姓送来了门板、檩条、草垫,生生在那个本来没有山的地方,造出一座山来。辽沈战役中,解放区180多万人、12.9万辆车支援前线。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对拥有强大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失败百思不得其解,当他环顾四周时看到是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涌来的牲口、大车,给人民解放军送来军火弹药和大饼、窝头、猪肉,运走伤员和战利品。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也终于明白国民党军为什么会失败。

解放战争中,为了支援郑州解放,荥阳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前工作。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会议,成立支援前线司令部。当时,荥阳社会还不稳定,敌人不时地骚扰破坏,老百姓常常东躲西藏,生产遭受严重破坏。针对当时的情况,支前司令部克服重重困难,号召各区、乡、镇集中力量,深入千家万户,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充分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支前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南部山区庙子虽遭受洗劫,几十户人家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听说要攻打郑州,不少人家从山沟里搬出来,高高兴兴地参加了转运工作。

在郑州解放战役中两个集团军途经荥阳的运输线上,荥阳人民每2里设立一个茶水站,5里设立一个食宿站,负责护理伤员、民工食宿、茶水供应等。县委还组织500副担架,在崔庙、贾峪、须水以西接运伤病员。荥阳县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支援了大批粮食、饲料等军用物资。据不完全统计,仅崔庙、贾峪两个区,就支援前线小米约30万斤、饲料10万斤、军鞋达千双、土布300丈、枕木3000根。

在黎明曙光即将来临之际,荥阳人民为支援四野南下、迎接全国解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很快形成了支前、拥军的热潮。全县人民夜以继日地送粮草、赶制军鞋,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1949年初,荥阳、成皋两县在南下大军途经的交通沿线成立了支前司令部。两县县长任总指挥。司令部下设支前站,各区设指挥部,村设指挥所,集中粮草及其他支前物资。荥阳的丁店、白赵、王宗店、崔庙,成皋的上街、古荥等地都设有仓库或供应站。

全县人民不论男女老少,都争先恐后地投入了支前工作。家家户户都主动地把自己最好的小麦、玉米,最细的小米,拿出来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提前把粮草运到支前部队,他们起早贪黑,不避风雨,用小车推,牲口驮,扁担挑,不辞劳苦地搞运输。特别是马寨、邵寨、崔庙、王宗店附近的群众,不顾路途遥远、坡陡沟深,翻山越岭往返百多里,把粮食、草料运到支前站。由于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支前司令部共捐出粮食300多万斤、饲草200多万斤、柴草150多万斤。

妇女们夜以继日地赶做军鞋,巧纳“千层底儿”“实纳帮”,还绣上“革命”“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等字样,比着看谁做的结实、好看。崔庙西街两间房屋军鞋堆得满满的,除保证途经荥阳的人民解放军需要外,还有大量军鞋送往前线。

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老百姓都夹道欢迎,并主动摆设茶水站,亲自把茶水送到亲人手里,把最干净的屋腾出来,让战士们住,每个村头都写有“欢迎大军驻我村!”等标语。凡是解放军所经过的十字路口,都设有路牌,上写明“东到X村X里”“西至X村X里”“南至X村X里”“北至X村X里”等,村村都有专人作向导,指引大军前进,并准备有担架,为子弟兵运送伤病员。若有部队宿营,除供应物资外,还专门派一些干部向部队嘘寒问暖,帮助部队取粮、喂牲口、借东西、照顾伤病员,使子弟兵如同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这就是老区,这就是战争年代听党话、跟党走英勇的老区人民。

建国后,面对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面对汹涌而来的滔滔洪水,面对史无前例的非典病毒,面对天崩地裂的特大地震,面对困扰世界的绝对贫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管8困难有多大,不管挑战有几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区人民的力量不断创造着奇迹,不断改变着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胜利最终永远属于听党话、跟党走的中国人民。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区发展成就日新月异,全国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10个省份,都是老区省,福建增长270多倍,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经济总量已超过了近邻香港。全国百强县中老区县占比始终保持在75%以上。2020年底,357个贫困老区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摆脱贫困,“老区苏区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得以实现。老区的建设发展成就,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辉煌,也刷新了人类历史上人口大国快速发展的纪录。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听党话、跟党走已成为老区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过去老区人民因坚定跟党走赢得辉煌,新时代、新征程,老区人民坚定跟党走也必将赢得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我们以重温大家最熟悉,与今天分享内容最贴切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编辑:郭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