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 浏览量: 作者:葛国建 来源:中国老区网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党员的形象不仅停留在看过的影片里和听过的故事里,更是融入在我的生活中。我的伯父是一名建国前的老党员,参加过解放战争,小时候他经常给我讲共产党员为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故事;我的舅舅,曾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贡献了大半辈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共产党员在战争年代是“出生入死”的前锋,在和平年代是“甘于奉献”的楷模。
上学后,在语文课本里,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一批英雄人物在我的心目中塑造了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在长辈和英雄人物的影响下,我心目中成为“共产党员”的那颗种子逐渐萌发。
1982年7月,我考取了南通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南通师范学校不仅重视学生“三字一画”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更非常重视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我就读师范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学生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班。得知这一消息,我兴奋异常,积极报名参加选拔,结果以优异成绩成为学习班的一员。在学习班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党的奋斗历程以及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愿望也在我的心中逐渐明晰。1984年党的生日前夕,我向校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从此,我政治上更加追求进步,学习上更加刻苦认真,各方面的表现也更加突出。我参与了校学生会的有关工作,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征文比赛也获得了二等奖。1985年我即将毕业前夕,校党委决定在我们这一届学生中发展党员。我积极争取,但还是名落孙山。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他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葛国建,这次你不能入党是因为条件尚未成熟加之名额有限,但你要坚信党组织不会抛弃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人,希望你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他的话坚定了我加入党组织的信心和决心。
就这样,我带着一丝遗憾走上了工作岗位。1985年8月,我被分配到原海安县北凌乡中心小学工作。这里地处偏僻,办学条件简陋,生活条件艰苦,当时曾有人形容我的学校是“东倒西歪两排房,萎靡不振一群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个人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她就是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共产党员储祥英。储老师无微不至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家庭困难,她把自己孩子的衣服带给他(她)穿,工作上她总是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她的班上。每当学校有困难的时候,她常说的话要么是“让我来”、要么是“跟我上”。正因为如此,储老师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信赖,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爱戴。于是,我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成为像储老师那样德艺双馨的党员教师。1986年党的纪念日前夕,我又向北凌乡教育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更加坚定。我开始认真阅读刘少奇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籍,努力在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我参加了省自学考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我认真钻研教学业务,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在党组织的召唤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三年里,我获得江苏省自学考试大专文凭,参加海安县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获得二等奖,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我的追求”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3篇教育教学文章在《江苏教育》杂志上发表,我任教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在所在片区53个班级中名列第3名。我的不懈追求,终于得到了组织的认可。1988年6月30日,我顺利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就在那一天,面对鲜艳的党旗,我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成为预备党员的当天,我的入党介绍人、原北凌乡教育助理陆广源对我进行了一次谈话,至今还记得谈话结束前他告诫我的那一句话:“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平常时期要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能站得出来,紧急关头要能豁得出来。”
工作近40年,我在省市县收获了许多的奖项,在市县收获了不少的荣誉,但我最看重的还是2021年6月南通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表彰的“南通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因为这是我向党组织递交的一份答卷。如今,我已经有了36年党龄。我常常扪心自问,共产党员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萦绕在我耳旁的常常是入党介绍人、教育助理陆广源的那句话:“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平常时期要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能站得出来,紧急关头要能豁得出来。”我深深地知道,我距此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当终身为之努力。因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