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巴中市恩阳区义兴镇清泉寺村苗木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2017/07/19  浏览量:     

  在1:20万的《巴中市行政区划图》西部外缘,有一个被广元市苍溪县彭店乡的清泉、小梁、大垭、庙垭四个村所包围着的小山村,这就是当地人们常说的“飞地”——巴中市恩阳区义兴镇清泉寺村。该村辖3个村民小组,168户,786人。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 582亩耕地和1850亩林地分布在一山一沟之间,是一个土地瘠薄、水源奇缺、典型的边远旱山村。有贫困户18户、79人。2016年,村人均纯收入6400元。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团结奋斗,持之以恒地走出了一条果药苗木培育、营销和嫁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脱贫致富之路。

  上世纪70年代,该村集体发展多种经营生产,从种植中药材逐步转变到发展杜仲、黄柏、苹果、梨子等苗圃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创造了劳动日值1.20元的山区奇迹,成为巴中县的先进典型,曾被四川日报登报宣传。自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尝到苗木甜头的农民认定苗圃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逐渐扩大规模。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不跟风、不折腾、不闪火地稳步发展,最多年份苗圃面积达到了240亩,年亩均苗木收入上万元。2014年,村成立以发展苗木为重点的金轮种植专业合作社,规范产业发展、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活动。今年,全村育有核桃、猕猴桃、梨等苗木共180亩,其中在外村租地育苗30亩,可出合格苗木200万株以上,预计纯收入200万元以上。一社汪跃绪,现有苗圃5亩,年内可出售商品苗4万株,收入预计7万元。

  在50多年的苗木生产过程中,培养造就一支技术过硬、信誉良好、走南闯北的专业嫁接技术队伍,人员也由当年的7人发展到目前的110多人,其中外出嫁接专业队达80人,女性占30%。去冬今春,嫁接专业队先后奔赴湖南、陕西、青海、甘萧、新疆、成都、重庆等十多省区承包苗木嫁接业务,四个月时间,总收入近300万元,实现了“空手出门,抱财归家”。一社汪明绪一家3人参与外出嫁接劳务,仅此一项纯收入达10万。

  随着苗圃产业的培育、销售活动的持续推进,又为该村培养锻炼出从事苗木市场营销的人才队伍。据统计,常年负责捕足、收集苗木市场信息、从事苗木营销的共5人,其中,谭纯益、汪明绪、汪德军已成为专职苗木的经销商,年均销售合格种苗达200万株,产品远销青海、甘肃、新疆、重庆等20多个省市区。

  由于苗木产业发展链条的不断延伸,推动了苗木产业市场的不断扩展,促进了苗木产业的收入不断增加。预计今年该村苗木产业纯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人均6360元,加上100人外出务工,预计收入300万元,可望年终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全村18户建卡贫困户将全部脱贫达标,为提前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恩阳建区以后,区委领导来过这里调研。去年,全长4公里村道公路实现了硬化,结束了村民长期进出难的历史;农村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100%的农户用上了安全优质电;部分农户安装了自来水;移动通讯机站正在建设之中,一直使用外地通讯信号的历史即将结束;袖珍样的村小学、卫生站、文化室、活动室等配套齐全。全村168户,先后已有102户,自主全额投资逾3000万元建了新房,加上正在实施的18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年底将实现户户住进安全、漂亮的新居,其中有30户还保留了部分具有冬暖夏凉特点的土墙房。据统计,全村已有55户在城镇购置了商品房,其中在成都购房达20户之多。村民家中常用电器基本普及,已有28户购买了小车,去年春节开回家过年的不仅有宝马、奔驰、奥迪等好车,还有名贵豪车——劳斯莱斯。如今的清泉寺村是政通人和村美、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作为一个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城市集镇,远离公权力视线,地理位置极为特殊的“飞地”——清泉寺村,昔日自然条件之差,发展要素之缺,几十年来,除了享受过政府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普惠政策和21万元人畜饮水和205万元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资金外,再没有得到过任何特惠待遇的情况之下,他们又是靠什么加快发展、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靠的是改革开放富民的政策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结束了大公平统的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建立了户营为主的家庭联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改革开放、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等系列惠民富民的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为“飞地”经济腾飞安上了翅膀,也为边远山村青年农民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靠的是自立自强自信的清泉人民。在调研座谈中,见证了清泉寺村这块“飞地”发展变化、年近8旬的原支书张心丙自信地给我们讲,“虽然地处飞地照顾少,周围都是苍地人,我们从来就有志气、有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当年我们的先辈中11人参加红军,有10人牺牲的悲壮情景,就没有过不去的 “火焰山”,无论在哪个方面都不会给巴地人丢脸”。全村人民始终秉承自己的事业自个干,自己的家园自个建的主人意识,以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甘落后、敢于比超的奋斗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巴地人勇往前行。

  靠的是技高业精诚信的人才队伍。50多个冬去春来,该村一直坚持把苗圃经济作为重头戏,从未因村级班子更替而闪火,因市场行情低迷而泄气,因人为干预误导而易辙,而是持之以恒,顺应市场,优化结构,抢占商机,构建起了从培育苗圃、市场营销、到嫁接改良服务等全程参与的产业链。实践中培育造就出能熟炼掌握苗木培育、精通市场营销、嫁接改良品种的专业化队伍和职业化农民,为在苗圃产业中展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强”的经营理念,推进苗木产业持续发展、经久不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靠的是团结务实开拓的村级班子。多年来,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尽职履责。在苗圃产业发展中,做到一届接着一届干,切实担负起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的重任。通过与群众摆谈,凡属村里的大事都是同群众商量,权衡利弊作出决定,有效的排除了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及时化解了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身为党支部书记的张顺丛,既是苗木的培育者,又是苗木的经销商,还是苗木嫁接劳务市场的领头羊。照他本人的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领群众干,赚的市场钱,鼓群众腰包,不但不眼红、而且给笑脸”。他从1999年出任村支书,一干就是18年。今年4月,村两委换届时又继续当选为村支书。如今,天命之年的张顺丛,为了村民梦想,不负重托,不断创新,义无反顾地率领村民前行在致富奔康路上......

    (巴中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