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左云县老促会:关于“五类”重点老区村脱贫攻坚的调研监测评估报告

2018/03/21  浏览量:     

  根据中办发[2015]64号文件《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作出的“充分发挥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监测评估作用”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国老促会和省、市老促的安排部署,我们县老促会请示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意,于6月份开始,先后深入县扶贫办和8个乡镇及部分村、户,对“五类”重点老区村的脱贫攻坚进展情况,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监测评估,现报告如下:

  一、“五类”重点老区村的贫困状况

  我县共有“五类”重点老区村25个,本次集中调查了18个村,占72%。这18个村2014年建档立卡和2015年“回头看”识别确认的贫困状况属性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贫困村3个,包括:

  1、120师贺龙司令员驻扎工作地三屯乡三台子村,总户数194户,总人口476人,贫困户88户,贫困人口180人,贫困面为37.82%。

  2、120师独立第六支队伏击日伪军战役地小京庄乡小堡子村,总户数154户,总人口354人,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158人,贫困面为44.63%。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军人数多的村小京庄乡王冒庄村,总户数152户,总人口343人,贫困户55户,贫困人口153人,贫困面为46.61%。

  第二种是有贫困人口分布的村15个,包括:

  1、早期建党村,水窑乡下山井村,贫困户114户,贫困人口210人(含自然村石门贫困户9户,贫困人口18人)。

  2、120师贺龙司令员驻扎工作地云兴镇潘村,贫困户29户,贫困人口47人;云兴镇西门村,贫困户40户,贫困人口68人。

  3、绥蒙区、晋绥五分区驻地云兴镇北门村,贫困户28户,贫困人口42人。

  4、日军入侵左云“9.19”屠城惨案发生地云兴镇南门村,贫困户9户,贫困人口13人。

  5、晋缓五专署驻地马道头乡施家窑村,贫困户14户,贫困人口17人。

  6、大怀左县委驻地及县委书记范平牺牲地水窑乡冯家窑村,贫困户14记,贫困人口20人。

  7、左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赵明远牺牲地三屯乡样东梁村,贫困户11户,贫困人口20人。

  8、晋缓野战军第八纵队姚喆司令员驻扎工作地云兴镇南八里村,贫困户15户,贫困人口19人。

  9、丰凉骑兵大队歼灭阎锡山伪政府云西保警队战役地张家场乡双泥河村,贫困户12户,贫困人口26人。

  10、丰凉骑兵大队消灭阎锡山伪政府县保警队战役地管家堡乡黄土口村,贫困户4户,贫困人口9人。

  11、掩护抗日领导干部作出贡献的村店湾镇柳树湾村,贫困户22户,贫困人口41人;店湾镇井儿沟村,贫困户14户,贫困人口18人。

  12、出钱出粮多支援革命贡献大的村三屯乡宁鲁村,贫困户17人,贫困人口24人。

  13、支前模范村管家堡乡保安村,贫困户40户。贫困人口87人。

  以上18个“五类”重点老区村中,贫困村3个,占全县22个贫困村总数的13.64%;有贫困人口分布的村15个,占全县187个有贫困人口分布村的9.1%。“五类”重点老区村共计贫困户557户,贫困人口1045人,分别占全县4090户贫困户和8487口贫困人口的13.62%和12.37%。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没有统计资料,抽样调查均在2800元贫困线以下,未测算平均数据。

  二、贫困村户致贫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在摸清“五类”重点老区村贫困分布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致贫的原因分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大体归纳为四个主要原因: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底子空,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土地联产承包到户之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未能配套完善,“一村一品”产业开发滞后,集体经济多数变为空壳,统的经济支撑和服务功能不到位,未能充分体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带动作用。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仍沿袭小农经济的落后生产方式,耕作粗放,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低产徘徊。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不到200斤,直接生产费用平均每亩100元以上,如果没有国家农补资金扶持,种地只够自产自用,收入微薄。近几年来,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有较快发展,但由于受疫病和市场波动影响,还未真正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特别是农村55岁以下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离土离乡,外出打工,靠老弱病残留守人员搞农业,难以实现高产增收。农业开发落后,是致贫的共同性根本原因。

  二是学生外地上学贵,家庭经济负担重。这次调查的18个“五类”重点老区村,在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中,村级学校基本垮塌,农民“望子成龙”,宁愿家庭受穷。张家场乡双泥河村农民张安平,全家4口人,两个儿子在县城上中学期间,妻子随子租房做饭,当清洁工,月收入600元,剔除房租金和生活费和学费等支出,年收入2000元左右,他本人本村种地50多亩,年收入4000多元,全家年收入6000元,人均1500元。两个儿子考上大专院校,共贷款4.26万元,人均负债1.065万元,成为因学致贫的特困户。水窑乡下山井村委会主任刘焕祥介绍,全村有300多名中小学生在怀仁县城上学,平均每个学生年支出1万多元,总计年支出上学费用300多万元,户均负担7000元。过去靠煤矿搞运输有钱的能上起,现在想穷办法也要上学。老区农民的孩子“上学难”、“上学贵”成为致贫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老弱病残自营能力差,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多。在“五类”重点老区村557户贫困户和1045口贫困人口中,因年老体弱、因病、因残致贫的就有305户、513人,分别占54.8%和49.1%。管家堡乡保安村,老弱病残致贫的户38户,占贫困户40户的95%。这类贫困户,生产缺劳力,经营缺资金,劳务缺技能,生活靠低保,存在诸多实际困难,成为贫困的主体人群。

  四是孤寡老人五保户,基本生活靠供养。在“五类”重点老区村列入贫困的“五保户”共有30户、35人,入福利院集中供养的4人,其余为村分散供养。每人每年平均发给基本生活费1300元,月均100多元,供养费的标准较低,是特殊贫困人群。

  三、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包村帮扶单位,针对致贫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争取在两年内全部实现脱贫。涉及到“五类”重点老区村扶贫、脱贫的主要措施有五条:

  一是实施产业项目,促进生产发展。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采取片区开发、整村推进和分户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从根本上脱贫。

  店湾镇和水窑乡,以采煤沉陷区治理为重点,联片建设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同煤集团、山峡能源等6家公司投资48亿元,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项目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井儿沟、柳树湾、下山井、冯家窑4个“五类”重点老区村受益,光伏项目占地2212.6亩,每亩年付租金额360元,支付年限25年,共计占地租金收入1991.3万元。其中,井儿沟村占地391.6亩,可收入租金352.4万元,户均收益14562元,柳树湾村占地698亩,可收入租金628.2万元,户均收益81584元;下山井村占地580亩,可收入租金522万元,户均收益11397元;冯家窑村占地543亩,可收入租金488.7万元,户均收益38179元。以柳树湾村为例,22户贫困户平均年土地租金增收3263元,土地开发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门路。

  小京庄乡小堡子村,整村推进水利工程项目,由县水务局投资74万元,兴修高效滴灌水浇地400亩。从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户均2.6亩。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通过种植瓜果蔬菜、优质小杂粮和胡麻油料作物,实现特色农业种植业高产高效,带动全村65户贫困户和153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争取两年摘掉贫困村帽子。

  张家场乡双泥河村,由乡长马宏武包村联户,对因学致贫的特困户张安平,进行养殖业扶贫,资助发展家庭养羊50只,年出栏肉羊20只,平均每只羊收入500元,总收入10000元,人均增收2500元,加上种植业收入,人均纯收入3500元,实现脱贫。滚动发展3年,可还清两个儿子上学贷款4.26万元,如果两个儿子能就业,可以变成富裕户。

  二是安排就业岗位,增加劳务收入。小京庄乡是重点革命老区,也是贫困人口分布最多的乡,乡党委、乡政府为贫困户开辟劳务增收渠道,安排春季植树造林。并对50多名贫困人员,经过技术培训,吸收为护林员,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有的乡镇将“五类”重点老区村的贫困人员安排为乡村卫生员,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三是落实惠农政策,社保兜底脱贫。在“五类”重点老区村扶贫中,认真落实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残疾人保障等社会保障政策。 对列入低保的老年贫困户263户,453人,县人社局、民政局会同乡镇申报审批,每人每年享受低保金2300元,养老金900元,两项合计人均收入3200元,实现脱贫。并对因病、因残、因灾的特困户给予救助。政策兜底脱贫的,占贫困户总数的47.2%,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3.3%。马道头乡施家窑村9户低保贫困对象,一年全部脱贫。

  四是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管家堡乡“五类”重点老区村保安堡,地处左云明代古长城东端,长城、古堡遗存和南禅寺、避水塔文物建筑完好。该村盛产含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优质小米、黄米。充分利用边塞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质谷物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业和民族风情农家乐餐饮业,带动脱贫致富。并发展加工业,主打优质小米、黄米绿色产品,鼓励农户大养优质山地肉羊。文化旅游+种养+餐饮服务,加快脱贫步伐。

  五是企村结对帮扶,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全县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扶贫攻坚,“五类”重点老区村全覆盖。山西金茂源农牧开发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与5个老区乡镇5100余户农民合同种植草玉米1.2万亩,建立胡麻种植基地1万亩,户均年增收2200元。与50户农民合同饲养架子牛,户均年增收3000元,并录用老区农民工40名,安排季节性用工200名,增加劳务收入。该公司与所在三屯乡“五类”重点老区村三台子贫困村,合同种植胡麻950亩,总收入48.6万元,户均年增收2510元。与宁鲁村合同种植胡麻1500亩,实现收入76.8万元,户均年增收3490元。公司还对2个村的种植户免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费用,取得减负增产增收效益。

  四、老区扶贫调研监测评估意见建议

  在“五类”重点老区扶贫调研中,调查了解了全县的扶贫攻坚进展情况,总的印象是: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办发[2015]64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调度汇报会,实行领导干部包乡包村联户责任制,落实目标任务,采取开发建设措施,加强督促检查,扶贫脱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五类”重点老区村脱贫攻坚进展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重的问题:

  一是产业开发项目少,缺乏脱贫致富的根本性措施。这次调查的18个“五类”重点老区村,除4个村有光伏项目受益和1个村有水利工程的外,其余14村没有产业开发项目,少数村虽有项目规划,但还未实施建设。特别是受“小康县”富名的影响,没有争取到国家扶贫项目资金。没有项目开发,就难以拔掉穷根。

  二是易地移民不现实,如何搬迁需研究。“五类”重点老区村,安排有施家窑、冯家窑、井儿沟3个村的部分贫困户42户、55人易地移民搬迁。这项扶贫措施不符合现实情况,部分贫困户多数是老弱病残,如何搬得出,怎样稳得住,有何生产门路,能否实现致富等现实问题,都需要严肃对待,认真探讨,妥善解决。弄不好把贫困人口集中到移民村,可能变成新的“贫困村”。原陈家窑公社整体移民搬迁三屯移民新村致贫的教训应当汲取。

  三是“筹靠要”思想较为严重,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五类”重点老区村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普遍存在等政府扶持、靠低保补贴,要帮扶资金的倾向,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能动性。特别是部分干部程度不同地存在依赖政策兜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扶贫开发力度不够。

  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五类”重点老区村的脱贫攻坚,我们提出供领导参考的七条意见建议: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老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思想,把“五类”重点老区村脱贫攻坚摆上要位。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扶贫开发建设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明确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永远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形成了老区扶贫开发建设的战略思想。全县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思想同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中办发64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变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五类”重点老区村的脱贫攻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第一民生工程,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摆上要位,落到实处,实现率先脱贫致富。

  (二)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推动“五类”重点老区村的经济转型发展。要确立治穷根的扶贫理念,立足当前脱贫、着眼长远致富,把产业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精准安排产业开发项目,找准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我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之广阔、生态资源良好、边塞文化底蕴禀赋等比较优势,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采取片区开发、整村推进、分户联动相结合的办法,合力兴建产业开发项目,创新驱动农业种植业基地化、规模养殖业园区化、生态林业效益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化、农贸物流市场化、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合作化、边塞文化旅游特色化、能源工业新型化。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抓好一批有资源、见效快、效益高、可持续并能带动“五类”重点老区村脱贫致富的产业开发项目。象水窑乡以下山井村为中心的千亩黄茂种植基地规划;规划投资500万元建设的玻璃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基地;东沟和柏山村占地5000亩的光伏电站;三屯乡三台子村规划占地1000亩的光伏电站;大左工委书记王晓民牺牲地店湾镇北深井村的规模肉羊、肉牛养殖园区;小京庄乡小堡子村高效滴灌水利工程等重点项目,都应按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尽快批复立项,落地建设。

  为加快产业开发项目建设步伐,要积极开展政策对接、科技对接、招商对接、市场对接工作。特别是要争取国家扶持。县老促会要主动与中国老促会部署的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电商扶贫“五大工程”相对接,借助今年9月下旬出席山东经验交流会机遇,进行项目洽谈,力争取得成效。

  (三)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让“五类”重点老区村贫困农民子女上好学。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习总书记的指示阐明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在教育扶贫上,要注重解决好存在的现实问题,要办好现有乡村中心学校,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公信度,解决“上学难”,实现就地就近上学。要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易地上学的学生建档立卡,给予免费和补助。按照我县15年免费教育的规定,对易地上学的高中生,也要体现免费。对贫困大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资助。解决“上学贵”,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要办好综合技校,让确实上不起学的老区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要加强老区成人教育,帮助青壮年提高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多措并举,让老区贫困农民的孩子都能公平接受教育,学习成长成才;让青壮年掌握劳动技能,多渠道就业;让下一代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坚决阻止因学致贫返贫、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五类”重点老区村的民生得到改善。扶贫脱贫,以人为本,社保兜底,惠及民生。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按照“多层次,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扩面工作,覆盖贫困对象。开展健康扶贫,大病统筹直报,医疗下乡义诊,帮助医治疾病,恢复自生能力。要实行计划生育保险制度,鼓励少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防止超生人口多致贫。落实养老保险,60岁以上的贫困老年人,足额发放养老金。凡属低保贫困户,及时办理手续,享受低保金。对贫困军列属、老复退军人,给予优抚待遇。办好乡镇敬老院和福利中心,逐步实行五保户集中供养。并要开展救灾、特困救助等工作。通过全方位落实社保惠民政策,使贫困人口的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

  (五)组织劳务输出,帮助“五类”重点老区村发展“打工经济”。据调查,我县“五类”重点老区村有60%以上的人口外出,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在外地打工,劳收入占到经济总收入的40%左右,打工是农村青壮年就业增收脱贫的重要门路。但目前不少人员是分散流动做临时工,收入不稳定。政府劳动部门应设立农村劳务管理输出中心,集中进行技能培训,帮助联系用人单位,多渠道安排打工就业。在本县,要利用集团煤矿、大型光伏电站等工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当地农民进厂矿务工。对随子女上学进入县城的年轻妇女,要组织家政服务,防止不健康社会观象出现。要象天镇县保姆团叫响北京那样,提高我县老区村劳务团队的声誉,以促进劳务输出有序健康发展,做强做大“打工经济”。并要正确引导打工人员利用收入积累,返乡就业创业,推动脱贫攻坚,发展农村经济。

  (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五类”重点老区村脱贫攻坚会战。脱贫攻坚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坚定信念、严守纪律、关爱家乡、建设左云”的号召,广泛深入开展老区儿女关爱建设家乡活动,动员具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界、社会各界人士投资扶贫攻坚,为老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组织开展“百企千村”行动,企村结对帮扶。金茂源、京奥、雁门清高、纠偏、亿源升、根源、云中紫塞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帮扶点,辐射带动老区村和贫困户发展“种养加”产业增收致富。在外地创业的左云籍企业家,要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投资老区扶贫事业。在上级政府部门工作的左云籍干部,要支持和配合家乡扶贫,协助争取开发项目扶持。在各地和国外工作的左云籍高科技人员,要为家乡扶贫开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县政府有关部门要负责组织开展“热爱家乡牵手联谊”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七)大力弘扬老区精神,激发“五类”重点老区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扶贫贵在立志。要把脱贫攻坚战看作是一次精神洗礼,认真组织开展“弘扬老区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中国老促会系统通过研讨,把老区精神提炼概括为: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老区精神是红色基因的结晶,是老区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同样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要把弘场老区精神与发扬“忠诚担当讲奉献、苦干实干豁上干”的新时期左云创业精神结合起来,传播下去,深入人心,凝聚正能量,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老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穷则思变、奋发图强的志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骨气,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勇气,坚定信心,同心协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苦干实干改变贫困面貌,加快实现脱贫致富。

  为弘扬老区精神,促进脱贫攻坚,我们县老促会要本着“让全国了解左云、让左云走向全国”的对外宣传宗旨,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宣传左云精神,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宣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开发建设的需求,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力,让省内外了解左云、关心支持左云老区的开发建设。

  左云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二○一七年六月一日

编辑:李自超